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波斯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关系 唐王朝与阿拉伯帝国世界的碰撞:怛罗斯之战
唐王朝与阿拉伯帝国世界的碰撞:怛罗斯之战 唐诗人令狐楚有言:「 ”阊阖春风起,蓬莱雪水消。相将折杨柳,争取最长条。” 从公元4世纪开始,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农耕文明都不约而同的进入寒冬期,繁华的都市一座接
唐王朝与阿拉伯帝国世界的碰撞:怛罗斯之战

唐诗人令狐楚有言:「 ”阊阖春风起,蓬莱雪水消。相将折杨柳,争取最长条。” 从公元4世纪开始,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农耕文明都不约而同的进入寒冬期,繁华的都市一座接着一座成为冰雪覆蓋的无人区。 直到公元6世纪,欧亚大陆才有了些冬去春来的势头,寒气未散憋屈已久的世界就迎接着属于文明的百花斗艳,而其中最惊艳的莫过于拜占庭帝国(向日葵)、阿拉伯帝国(水仙草)和唐王朝(牡丹)三朵。 中亚控制权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多次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高句丽。对于汉代的西域又设立安西四镇。唐王朝达到巅峰,李世民则被尊称为「 ”天可汗”,得幸于此,中国人第一次以主人的资格走进中亚这片土地。 公元750年,唐中宗李隆基以西域藩国石国"无番臣礼"为由,派遣名将高仙芝领兵征讨,唐军作战勇猛,石国不敌便请求投降。高仙芝私下与石国允诺和好,但并未向唐中宗禀报。 唐王朝与大食国 各朝各代的法律中,边陲将军虽然有生杀大权,但并没有代皇帝执行国家外交的权力,显然高仙芝此举只是为了谋求私心。 唐朝效仿秦朝的军功爵制,每杀死一个敌人就能得到一定奖赏,为此每逢战乱时常会有杀平民冲军功的事情。为此,高仙芝假意接受投降实则设下圈套攻占石国城池,俘获石国国王,搜刮财务的同时也将全国男女老少一律割首冒充敌军甲士的首级向朝廷讨要功勋。 751年正月,高仙芝入朝,将被俘的几位国王献于玄宗面前,因赫赫战功被授予右羽林大将军。此时高仙芝达到了一生军旅生涯的最高峰,包括他手下的几万战士朝廷一律都是能封的尽力封,能赏的尽量赏。 中亚地形图 唐朝人的傲骨 此时的唐王朝,东起琉球,西达伊朗高原,北靠贝加尔湖,南至越南,囊括不直接控制的土地,其面积可达两千三百万平方公里,边疆稳固,国内安定,显然是已经达到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天花板。 整个唐朝,不说渴望建功立业的武人,就连饱读圣贤书文人都是以狂字当先。 从唐朝诗人们一个个「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平素里「 ”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就能看出;更有甚者对着友邦下手「 ”不破楼兰终不还”。! 与此同时,在穆罕默德与四大哈里发花费百年的对外扩张中,阿拉伯人已经得到了波斯人所梦寐以求的版图,向西占领了整个北非,向东则吞并了整个西亚和大半个中亚,控制了地中海南岸的整个地区,此时的阿拉伯帝国将是千年之后数十亿穆斯林心中的梦想。 中亚守不住 对历代的中原王朝来说,中原以外的地方不适于耕种,且又环境恶劣根本不能安家立业,所以基本没有什么吸引力。所以对于历代的中国而言基本上不存「 ”扩张”这一说法。 中国千年不变的海棠叶 而唐王朝多次的对外战争也则多为了自保。由于唐高祖建都在位于边陲的长安,建国之初的多次长安保卫战,就像是一支悬在头上的利刃,时时刻刻提醒着唐朝的皇帝要小心长安被偷袭。 为了保卫长安则必须占领河西走廊,为了保卫河西又必须控制青海,为了控制青海必须占领西域来制衡吐蕃,而为了防止兵员稀少的西域被偷袭则又需要中亚作为自己的军事缓冲区。 抱着这种身后既是首都的理念,唐朝名将高仙芝在多次巩固西域的作战中无往不利,缓缓将兵线推到了今天的哈萨克斯坦一代,并与中东的阿拉伯人成功接壤,同处扩张时期的两个国家相互接壤自然做不了好邻居,从而一场大战避不免。 当高仙芝收到消息大食国向安西都护府出兵的消息后,想先发制人,率所部唐军及葛逻禄部番兵三万多人孤军深入七百里,越过帕米尔高原奇袭进攻大食。 怛罗斯之战 面对20万的阿拉伯大军,高仙芝带着手底下2万余人,视若无物的发起奇袭。 这倒不是高仙芝有勇无谋,而是如上文所说的那股文人都有的狂气,如李靖三千步骑兵就能千里突袭,生擒突厥可汗;又有王玄策孤身一人,灭国擒王的战绩。 太宗李世民就曾说过:「 ”今中国强,戎狄弱,以我徒兵一千,可击胡骑数万。”的名句,若高仙芝此时面对只是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就害怕了,那么他还有什么脸面统领整个安西都护府。 怛罗斯之战 自己与副将李嗣业分担左右先锋。借着唐王朝领先世界的科技,以弓弩压阵的惯用战术,狠狠众创黑衣大食,谁也没想到就在决战在即的时候右路铁勒人突然反叛,并与阿拉伯人里应外合将高仙芝击败。 最终,高仙芝2万多人最后只剩3000不足,虽安全撤回安西府但却失去了中亚的大片土地。高仙芝倒也不怕自己被削官,此时大敌在前,唐中宗也没那个胆子阵前撤老将。 虽高仙芝在而后几年里重新步步为营恢复之前的地域,但可惜在不久爆发的安史之乱被唐玄宗害死,此后唐王朝无力在中亚与阿拉伯帝国争霸。 安史之乱 唐王朝退出中亚 法国历史学家勒内·格鲁塞曾认为,在高仙芝在怛罗斯之战中是战胜方,其管制下的西域在兵败并未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反而是阿拉伯人死伤惨遭失去了对东亚扩张勇气并陷入西域的内耗中。 如果大唐帝国没有发生内乱的话,唐朝在此战所失去的土地与藩属国是有可能会得到恢复的,甚至有望扩张到东欧。 然而随后爆发的安史之乱等内战却使唐朝永远的失去了这个机会,所以某种意义上说怛罗斯之战是中亚争夺战中一个开头,而真正使唐朝失去中亚的是安史之乱。
很赞哦! (1072)
相关文章
- 波斯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关系 好战的民族:阿拉伯帝国称雄欧洲五百年
- 波斯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关系 阿拉伯帝国灭亡时的场景到底有多惨 城中的80万军民血流成河
- 波斯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关系 阿拉伯帝国君主穆阿维叶一世:倭马亚王朝创立者
- 波斯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关系 唐朝历史上,唐高宗为何敢收留阿拉伯帝国追逃者?
- 波斯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关系 解密:阿拉伯帝国执行着什么样的政治体制?
- 波斯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关系 解密:阿拉伯帝国是怎样达到自个国力的巅峰?
- 波斯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关系 解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到底分为哪四个阶层?
- 波斯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关系 大唐与阿拉伯帝国怛罗斯一战竟几乎全军覆灭?
- 阿拉伯帝国和波斯帝国 解密:阿拉伯帝国早期形成什么特殊的共和制?
- 波斯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关系 不打不成交,在怛罗斯之战后,阿拉伯帝国竟派兵助唐平定安史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