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明朝姓卢的官员 历史上卢的名人

火烧 2021-12-10 01:00:12 1251
历史上卢的名人 1.历史上卢姓氏的名人都有谁卢姓历史名人卢 芳:东汉曾被封为代王,他在新莽末年,自称为武帝曾孙刘文伯,联合三水地区羌、胡贵族起兵,后被匈奴单于立为帝。公元40年投降东汉,被封为代王。卢

历史上卢的名人  

1.历史上卢姓氏的名人都有谁

卢姓历史名人

卢 芳:东汉曾被封为代王,他在新莽末年,自称为武帝曾孙刘文伯,联合三水地区羌、胡贵族起兵,后被匈奴单于立为帝。公元40年投降东汉,被封为代王。卢芳是卢氏唯一称帝的人。

卢照邻:唐朝诗人。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所作诗多忧苦愤激之词,以《长安古意》最为有名。

卢 镗:明朝大将。在浙东参与水陆十余战,斩敌千余,成为抗倭名将,名仅次于戚继光、俞大猷。

卢文绍:清朝古籍校勘家。他校正《吕氏春秋》、《白虎通》等古籍三十八种,纠正错误多处。著有《群书拾补》。

卢 挚:元代文学家。诗文与刘因、姚遂齐名,世称"刘卢"、"姚卢"。 卢贤拔:曾被太平天国封为丞相、镇国侯。太平天国早期文献、奏章制度多由他撰定草创;历任北洋军师长。

唐代有卢氏宰相8人:卢冏、卢承庆、卢翰、卢迈、卢慎、卢杞.

卢嘉锡,当代科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2.历史上姓卢的名人,姓卢的名人有哪些

卢植(139年—192年),字子干。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东汉末年经学家、将领。

卢辩(?-557年),字景宣,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市)人。出身范阳卢氏,北周名臣。

卢思道(公元531年-583年)字子行。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年轻时师事“北朝三才”之一邢劭(字子才),以才学重于当时,仕于北齐。齐宣王卒,朝臣各作挽歌10首,择善者用之,思道十得其八,时称“八米卢郎”。北齐末待诏文林馆。北周灭齐后入长安,官至散骑侍郎。一生的主要文学活动在北朝。

卢纶(739-799年),字允言,今保定涿州市卢家场村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卢照邻(约636-约680),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人,初唐诗人。卢照邻出身望族,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

卢仝(tóng)(约795-835) ,唐代诗人,汉族,初唐四杰卢照邻嫡系子孙。出生地河南济源市武山镇思礼村,祖籍范阳,河北省涿州市。早年隐少室山,后迁居洛阳。自号玉川子,破屋数间,图书满架,终日苦哦,邻僧赠米;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被尊称为“茶仙”。

卢挚(1242-1314),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又号蒿翁。元代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至元5年(1268)进士,任过廉访使、翰林学士。诗文与刘因、姚燧齐名,世称“刘卢”、“姚卢”。

3.历史上有哪些卢姓名人

卢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姜姓、姬姓以及少数民族改姓等。

春秋时期的高傒为卢姓始祖。卢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67位。

至2010年,按人口来排行,卢姓在中国大陆为第42位,在台湾地区为第39位。中国卢姓总人口约650万,约占汉族人口的0.47%,以广东、河北、广西三地居多,三省区卢姓约占中国汉族卢姓人员的48%。

朝代,姓名,籍贯地域,职业,成就/评价西汉,卢绾,沛丰邑(今江苏丰县)人,太尉,燕王,楚汉战争中,官至太尉,助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被封为燕王(今北京)。东汉,卢芳,安定郡三水县(今宁夏同心),地方割据首领,曾被匈奴单于立为帝。

公元40年投降东汉,被封为代王。卢芳是卢氏唯一称帝的人。

东汉,卢植,涿郡涿(今河北涿州)人,大臣,刚毅有大节,常怀济世志,董卓专权用事,议谋废立,众皆唯唯,植独抗论。东晋,卢循,范阳涿县(今属河北)人,农民起义领袖,为士族出身。

北周,卢辩,范阳涿县(今属河北)人,大将,北周世宗死时,官至大将军。唐朝,卢群,范阳(今北京市)人,诗人,以劲正闻,官至郑滑节度使。

卢群为范阳名门望族之一。唐代,卢纶,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人,诗人,所作诗歌多送别酬答之作,少数反映边塞军士生活,为“大历十才子”之一,遗有《卢纶集》。

明朝,卢镗,汝宁卫(汝南)人,大将,在浙东参与水陆十余战,斩敌千余,成为抗倭名将,名仅次于戚继光、俞大猷。唐代,卢仝,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诗人,苦读书,不愿出仕,其诗多反映民间疾苦,好饮茶,为茶歌。

唐朝,卢鸿,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画家,嵩山隐士,拒绝出仕,工籀书,擅山水树石。元代,卢挚,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文学家,诗文与刘因,姚遂齐名,世称“刘卢”、“姚卢”,官至翰林学士承旨。

清朝,卢坤,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大臣,在道光初年历任湖广总督、两广总督等要职。隋代,卢思道,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官员,隋文帝驾崩,写挽歌八首,时称“八米卢郎”。

唐朝,卢照邻,幽州范阳人,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所作诗多忧苦愤激之词,以《长安古意》最为有名。宋代,卢祖皋,浙江省永嘉人,诗人,工乐府,词风朴素,意境清远,有《蒲江集》。

明代,卢象升,江苏省宜兴人,将领,抗清战争中,战死沙场。清朝,卢文绍,浙江余姚人,古籍校勘家,著有《群书拾补》。

清末,卢贤拔,广西渌州(今桂平)人,官员,北洋军师长。

4.历史上有哪些卢姓名人

卢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姜姓、姬姓以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春秋时期的高傒为卢姓始祖。

卢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67位。至2010年,按人口来排行,卢姓在中国大陆为第42位,在台湾地区为第39位。中国卢姓总人口约650万,约占汉族人口的0.47%,以广东、河北、广西三地居多,三省区卢姓约占中国汉族卢姓人员的48%。

朝代,姓名,籍贯地域,职业,成就/评价

西汉,卢绾,沛丰邑(今江苏丰县)人,太尉,燕王,楚汉战争中,官至太尉,助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被封为燕王(今北京)。

东汉,卢芳,安定郡三水县(今宁夏同心),地方割据首领,曾被匈奴单于立为帝。公元40年投降东汉,被封为代王。卢芳是卢氏唯一称帝的人。

东汉,卢植,涿郡涿(今河北涿州)人,大臣,刚毅有大节,常怀济世志,董卓专权用事,议谋废立,众皆唯唯,植独抗论。

东晋,卢循,范阳涿县(今属河北)人,农民起义领袖,为士族出身。

北周,卢辩,范阳涿县(今属河北)人,大将,北周世宗死时,官至大将军。

唐朝,卢群,范阳(今北京市)人,诗人,以劲正闻,官至郑滑节度使。卢群为范阳名门望族之一。

唐代,卢纶,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人,诗人,所作诗歌多送别酬答之作,少数反映边塞军士生活,为“大历十才子”之一,遗有《卢纶集》。

明朝,卢镗,汝宁卫(汝南)人,大将,在浙东参与水陆十余战,斩敌千余,成为抗倭名将,名仅次于戚继光、俞大猷。

唐代,卢仝,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诗人,苦读书,不愿出仕,其诗多反映民间疾苦,好饮茶,为茶歌。

唐朝,卢鸿,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画家,嵩山隐士,拒绝出仕,工籀书,擅山水树石。

元代,卢挚,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文学家,诗文与刘因,姚遂齐名,世称“刘卢”、“姚卢”,官至翰林学士承旨。

清朝,卢坤,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大臣,在道光初年历任湖广总督、两广总督等要职。

隋代,卢思道,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官员,隋文帝驾崩,写挽歌八首,时称“八米卢郎”。

唐朝,卢照邻,幽州范阳人,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所作诗多忧苦愤激之词,以《长安古意》最为有名。

宋代,卢祖皋,浙江省永嘉人,诗人,工乐府,词风朴素,意境清远,有《蒲江集》。

明代,卢象升,江苏省宜兴人,将领,抗清战争中,战死沙场。

清朝,卢文绍,浙江余姚人,古籍校勘家,著有《群书拾补》。

清末,卢贤拔,广西渌州(今桂平)人,官员,北洋军师长。

5.历史上有哪些姓“卢”的名人

卢作俘,著名爱国实业家,其创办的民生轮船公司控制着长江航运,卢作孚先生在北碚从事中国乡村建设实验。

每一个民族工业者都应该知道这个人。 武汉会战的时候,1938年6月,应该是这个时间吧,南京沦陷,国民党迁都重庆,但经济和政治中心还是留在了武汉。

此时中国工业命脉全部留在了武汉,主要是指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人员。从武汉到宜昌的水路运输非民生公司莫属,但当所有机器设备到达宜昌之后,发生的事情感动了中国每一个人。

宜昌到重庆的水路经过三峡,滩多流急,并且不能用大船运。大概是11月份物资和人员到了宜昌,大概仅剩40天时间有足够的水位过船到重庆,40天后水位下降就不可能运大型机械了。

卢作俘到宜昌的第二天就召集代表开会,拟订了几乎不可能的运输计划,仅有的运力24条船,有22条属于民生公司。从宜昌到重庆当时的上水速度是4天,然后划分到丰都等沿路的各个地段,分段运输,避免日本的轰。

宜昌当地聚集的几十万难民和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在40天内,全部运输完毕,其间调用民间运力小船3000多条次,卢作俘的民生公司损失船只16艘,死伤人员1800多名。在此期间油价是平时的200倍,煤价是平时的500倍,但卢作俘给出的运输价格是50多块一吨,而外国船只的价格是他的100多倍。

作为民族工业的佼佼者,应该是富有的,但是卢作俘刚刚上任的时候工资每月30块,后来也只有100多块,而一个普通的船长工资是100多块。他是中国唯一一个没有钱的富翁吧。

在此次运输中,跑宜昌到重庆前段的船员薪水是平时的三倍,后段的是两倍。卢作俘的员工在40天的撤退中没有一个人逃避,即使每天有死有伤,也没有能动摇他们的信心。

重庆之所以能成为后来的军工、工业重心,不得不感激卢作俘吧! 研究二战的人都听说过墩刻尔克撤退吧,英国皇家海军动用所有运力,用了10天时间,冒着德军的轰炸,把盟军被困在比利时墩刻尔克的30多万人全部撤离回英国。卢作俘在中国的‘墩刻尔克’大撤退也是我国绝不仅有的,他把中国民族工业保存了下来,以致到1940年左右我国的军火基本自给自足,工业蓬勃发展。

和日本人斗,把日本赶出长江航运,倒贴着钱干。

大撤退时全厂职工没有请假的。

冒着轰炸运难民,不然那次中国惨了。

答案补充。

明朝姓卢的官员 历史上卢的名人

6.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出名的人姓“卢”

卢照邻,(632年-695年),唐代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

卢汉

卢汉(1895—1974.05.13),原名邦汉,字永衡,云南昭通人,彝族,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原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1949年12月9日在昆明率部起义,和平解放云南,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历任云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二、三届常委、全国政协二、三四届常委。1974年5月13日因患肺癌,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