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住户的意思 廈門這路段事故頻發,讓附近住戶提心弔膽!相關部門這樣回應……
廈門這路段事故頻發,讓附近住戶提心弔膽!相關部門這樣回應…… 家門口的陡坡是一處視線盲區曾多次發生事故常讓人提心弔膽庄女士遇到這樣一件煩心事庄女士說「公園東路96號之一門口的陡坡,經常有電動車從坡上衝

廈門這路段事故頻發,讓附近住戶提心弔膽!相關部門這樣回應……
家門口的陡坡是一處視線盲區
曾多次發生事故
常讓人提心弔膽
庄女士遇到這樣一件煩心事
庄女士說
「公園東路96號之一門口的陡坡,經常有電動車從坡上衝下來,經常發生事故。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將減速帶裝上,讓我們安心出門。」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居民反映
電動車下坡與人常剮蹭
庄女士說
家門口的陡坡
總是讓行人提心弔膽的
庄女士說
「下坡時常有騎得飛快的電動車和自行車與我們擦肩而過,這裡住的老人小孩又特別多,之前有一次出門,就有一輛電動車擦到我家孩子的胳膊,要是被撞上估計就要受傷了,車速真的太快了。」她家住的樓層低,外面路上有什麼動靜都能聽見,因為電動車剮蹭碰撞發生爭吵,基本上每周都能聽到。
記者在公園東路96號之一外的
這條無名道路看到
道路十分狹窄
僅有一車道寬
沿著陡坡往上是一扇大鐵門
經過鐵門繼續往前走
不到一百米就看到一所幼兒園
市民李先生
他住在離鐵門不遠的小巷內,他說:「平日里,這扇鐵門只開一半,方便周邊住戶通行,汽車主要還是從溪岸街另外一處入口駛入。前陣子,由於疫情,鐵門關了,這兩天又打開了,等幼兒園開學,又會有很多家長接送孩子了。」
公園東路106號住戶陳阿姨
她對此處多次發生的事故印象很深,她說:「路口太窄了,而往來的車子太多,特別是早晚接送孩子,還有買菜、上下班的居民,人車多的時候甚至會把路堵住。希望有關部門能夠疏導,或者高峰期有人監督。」
記者觀察
電動車頻頻衝下坡
記者在現場觀察了半小時
平均每兩三分鐘
就有一輛電動車衝下陡坡
且車速都很快
外賣快遞與居民自用的電動車各佔一半
記者還找了一輛共享單車試驗,從坡上下來時,可以感受到坡度陡峭。下坡時,要輕點剎車慢慢減速,但看不清左右兩側路口的情況。在周邊居民的幫助下,確認沒有行人來車,記者嘗試下坡時完全放開剎車任自行車往前沖,不到10秒就衝下這段約80米長的陡坡。也就是說,時速將近30公里。而且,自行車一路往前沖,一直到臨近公園東路的地方才能停下,加上路面凹凸不平,車把抖動十分劇烈,要緊緊穩住且不能急剎車,否則極易失控摔倒。
對此
住戶有提出建議
庄女士說,幼兒園門口也有一處情況相似的陡坡,在小區業委會的牽頭下,加裝了減速帶和車輛道閘。「我覺得可以參考,否則等事故發生再來安裝就太遲了。如果擔心有噪音,可以採用塑膠減速帶,既不會發出噪音,也足夠醒目警示往來車輛。」庄女士說。
家住陡坡一側的郭先生兄弟二人正在家門口空地上鍛煉。郭先生說,平時上班忙,一般不在家,加上陡坡右側視野相對好一些,所以沒怎麼注意到此處的危險。安裝減速帶,他擔心會不會有噪音影響夜間休息。他的弟弟則認為,小孩子這麼多,裝一下還是比較安全的,萬一哪天出事故就不好了,至於(噪音)吵不吵,以後再想辦法調整。
部門回應
交管部門已組織警力勘察
對於這段讓人提心弔膽的路
相關部門是怎麼說呢
記者來到深田社區居委會,居委會主任胡冬虹說,居民反映的路段位於溪岸街與公園東路中間,道路名稱不明確,就在居民樓旁,視線不佳,確實存在安全隱患。
「2019年底老舊小區改造,就有居民提出在該路段增設兩條減速帶。接到居民反映後,社區多次走訪調查上報。但這不在老舊小區改造範圍內,因此不能與老舊小區改造同步進行。目前,社區方面在積極尋找該路段的管理部門,確定後將提出申請儘快落實整改。」胡冬虹說。
隨後,記者將情況反饋至交管部門。目前,思明交警大隊開元中隊已經組織警力進行現場勘察,經研究不建議設置減速帶。因為居民住宅區周邊增設減速帶,易引發噪音污染,他們將通過設置導流線,從視覺上引導車輛減速,消除隱患,相關工作已在調研論證可行性。
希望問題早日解決
讓居民不再擔驚受怕!
來源:廈門晚報
編輯:華瀟穎、賴旭華
合作聯繫:0592-5506191
很赞哦!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