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人现在怎么样了 南极人模式目前的劣势怎样啊
南极人模式目前的劣势怎样啊
新零售时代来临,品牌电商也有一部分死忠,坚定不做实体店。
这里有一个典型案例,南极人品牌砍掉线下所有门店,成立南极电商专注做线上渠道,成功上市而且财报业绩看起来还不错。
南极电商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2016年度的业绩财报(2017年2月28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15亿元,同比增加32.42%,实现利润总额3.54亿元,同比增长72.73%。
公司旗下品牌在阿里(含天猫及淘宝)、京东、唯品会实现的GMV达71.94亿元,同比增长83.08%。
联商新零售顾问团经过几番内部研讨,将在本文着重剖析南极电商案例,哪些值得学习效仿?在新零售时代,未来会遇到哪些风险,南极电商又将何去何从?
一、南极人的商业模式迭代
南极人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最大的功劳一定是董事长张玉祥。
南极人的发展历史,大致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8年~2007年
1998年,张玉祥投入300万,4个月,做了一个多亿的销售额。
利用社会资本,合伙做生意。
之后的十年里,先后签约葛优、徐帆、刘德华、袁咏仪、海清等一线明星,在央视等主流媒体砸下巨额广告费用,打出了全国知名度。
这个阶段的商业模式,是卖商品模式。
从当时的商业环境看,南极人核心抓住了两点:砸广告、铺渠道。
这个是快消品与化妆品的通常玩法,但在服装业并不多见。
从结果来看,南极人销量不错,这个品牌也是被大部分人记住了。
第二阶段:2008年~2017年
2008年开始,南极人转型为“品牌授权”的商业模式,砍掉生产端和销售端的自营环节,实现轻资产平台化运作。
2012年开始,又推出柔性供应链园区服务、“一站美”电商增值服务等,南极人转型为一家电商服务型企业。
这个阶段的商业模式,是卖品牌+卖服务模式。
南极人有一点非常了不起,运营方式采用平台化;从当时的商业环境看,平台化经营都是大公司(如:阿里),而且操盘难度大。

从目前的结果看,董事长张玉祥应该算是有相当的战略洞察力,而且经营能力也很强。
南极电商有三大核心业务,主要采用平台化运营方式
其一是品牌电商版块,“南极人”品牌授权给前后两端:生产端+销售端。
生产端有几百家授权供应商,销售端有上千家授权经销商,南极电商采用平台化经营,对上下游提供服务和管理。
其二是服务电商版块,针对几百家授权供应商和上千家授权经销商,提供各类电商增值服务。
比如:设计服务、商品检验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等。
其三是电商产业园版块,更准确一点叫“柔性供应链电子商务园区”,主要整合供应商与经销商,打造以销定产的柔性供销链,这是南极电商未来价值所在。
把三大核心业务串联一下,是典型的零售+产业生态链的玩法,这是玩法必须采用平台化运营才会发挥效力,而且容易产生大公司。
从业务层面看,南极人商业模式迭代已经成功,从卖商品转型为卖品牌+卖服务,其经营数据也反馈出来了,2016财年的利润增幅高达72%。
如果更深入一层分析,其实南极电商对组织架构也做了很大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