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司徒雷登与北大的简介 司徒雷登生平简介人物评价 司徒雷登筹建燕京大学并担任首任校长

火烧 2022-08-02 16:46:22 1146
司徒雷登生平简介人物评价 司徒雷登筹建燕京大学并担任首任校长 司徒雷登 Stuart Joh Leighto ,1876年6月24日出生于中国杭州的一个美国传教士家庭。其父斯图尔特·约翰·林顿 Joh

司徒雷登生平简介人物评价 司徒雷登筹建燕京大学并担任首任校长  

司徒雷登(Stuart John Leighton),1876年6月24日出生于中国杭州的一个美国传教士家庭。其父斯图尔特·约翰·林顿(John Linton Stuart)是美国南长老宗的牧师,1868年来中国传教,在杭州四十六年,1913年病故。母亲霍顿·玛丽(Mary Louisa Horton),亦为传教士,早年来中国,1925年病逝。司徒雷登夫人名艾琳(路爱玲,Aline Rodd),也是传教士,1904年11月与司徒雷登在美国结婚后,同来杭州传教,1926年病逝于北京。

司徒雷登儿时,父母为他选择奶娘、女仆和中国小同伴,教他学杭州方言。同时母亲授英语课和“主日学”教育。1887年,司徒雷登十一岁时回美国读书,1888年入亚拉巴马州莫尔比城小学校。1893年考入汉普顿—悉尼学院,1896年毕业,获学士和文学士学位。1897年到潘尼普斯附中任拉丁文和希腊语教师三年。1899年秋进入里士满城协和神学院,1901年加入学生义勇海外布道团。1902年被授为长老宗牧师。同年6月神学院毕业,得神学士学位。1904年11月,受南长老宗差会派遣回中国杭州传教。

司徒雷登从1904年至1908年一直在杭州北部乡村传教。他十一岁前已有杭州方言基础,这时又特聘高敬甫教授汉语。平时也尽量找教友攀谈,上台布道讲汉语。如是者三年,他对浙沪一带吴语系的几种方言,都能流利地会话。后来他到南京,又延师学习南京方言,到北京又学习普通话。他的中文水平相当高,被目为中国通。

1908年,司徒雷登调到南京金陵神学院,主持《新约圣经》注释系并担任拉丁文、希腊文教授。在金陵神学院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十一年。著有《环球布道小史》、《希腊文初阶》、《希英汉词典》、《启示录新注释》和《第四福音注释》等。

司徒雷登欣赏“基督教青年会不受教会、教义和组织上的约束”,因而经常参加青年会举办的一些夏令营讨论会,彼此“公开讨论如何将基督教的教义,应用到政治、社会、学术和经济问题上”。这种思想与他后来创办燕京大学和参加政治活动,是息息相关的。

1918年秋,司徒雷登奉华中布道团之命,到北京筹建一所教会大学。原北京汇文大学(属圣道宗北派美以美会)、原通州的协和大学(属公理会和长老会合办)、原北京协和大学与协和神学院(几个公会合办),遵照差会的意见合并为一个大学。为并校组成联合委员会,聘请司徒雷登为新校的校长。司徒雷登了解到合并中的矛盾很多,主要争论是通县协和大学与北京的汇文大学(他们自己英文名字称北京大学)都坚持新校必须使用自己的原校名,彼此争论不休;而新校的经费来源,却无人关心。司徒雷登首先要求委员们停止争论,他对委员们说:“诸公爱护旧校,理所当然,然基督教运动前途,实赖教育,幸勿以小害大。”对新校校名,采纳了诚静怡博士建议,不用“汇文”,也不用“协和”,而用北京的古称“燕京”这一词汇。一经提出,委员会便一致通过。

接着,司徒雷登大力解决经费来源和物色新校址。他推荐齐鲁大学副校长哈利·卢斯(Henry Winters Luce)为燕大副校长和纽约燕大托事部的副主席,专门负责筹款事宜。卢斯立即启程赴美。1922年,司徒雷登又亲自赴美。他曾往返中美间十次,发动过三次大规模募捐活动,截至1936年,总计共募捐二百五十万美元。创办燕京大学的关键经费问题得到解决。

1912年,燕大在北京西郊以六万银元买妥前陕西督军陈树藩的一所旧园,地处海淀北面两公里,面积达三百八十亩。接着在附近买了一些废园、荒地,总面积达到一千余亩。1921年起兴建,到1925年基本竣工,将旧校迁入,1929年举行落成典礼。校园建筑,利用原有的山水风景精心设计,采中国宫殿式外观,内部钢筋水泥,西式水暖和照明。园内湖光山色,碧树繁花,配以小桥流水,宝塔古钟。这座独树一帜的校园,为燕大和司徒雷登本人赢得了好声誉。

司徒雷登与北大的简介 司徒雷登生平简介人物评价 司徒雷登筹建燕京大学并担任首任校长

司徒雷登受命办一所综合性的大学。他认为办“正规大学”“应该与宣扬宗教互为助长,相得益彰”。从1919年至1929年,他用了十年工夫使燕大基本上具备了普通大学规模,设立了文学院、自然科学院(后改称理学院)、应用社会科学院(后改称法学院)三个院和一个国学研究所,院下共分十八个系(后来增至二十多个系),教职员(不含工人)共三百四十五人。此外,他把宗教学院和哈佛燕京学社单独经济核算,名义上与燕大分开。燕大学生经常保持八百人左右,日本占领时期到过一千二百人。从1919年至1949年“一共有六七千学生”。燕大以优厚的物质待遇聘请师资,以1930年为例,拥有教授、讲师、助教一百七十人司徒雷登简介,内正副教授占六十人;同时还聘请客座教授授课。燕京大学被列为当时全国著名大学之一。

司徒雷登认为:“燕大是整个传教事业一个组成部分”,燕大应“保持浓厚的基督教气氛和影响”。他提倡“思想自由化”,要“传教士完全可以壮着胆子去宣传基督教生活方式”。他还认为:“信仰或表达信仰的方式则纯属个人的事。”1922年,他废除了宗教必修科目和礼拜仪式的规定,他认为:“必修与强迫司徒雷登简介,劳而无功。”他仿照青年会在燕大独创了一个“基督教团契”(Fellowship,即同志会),规定任何教职员工,任何教派的基督徒都可以自由参加,契友都有平等的选举和被选举权。团契不属于任何教派,由选出的执行委员会领导,有自己的牧师,能施洗礼、收教徒等等。他认为这样可以把宗教活动与学校行政分开,避免教派间矛盾。

燕京大学后期虽有中国人担任校长,但实权依然掌握在司徒雷登手中。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