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近现代作曲家 西方著名作曲家介绍

火烧 2022-02-27 09:04:47 1225
西方著名作曲家介绍 朱塞佩.威尔第1813年10月10日生于帕尔马的巴塞托附近的隆高勒,曾就教于当地管风琴手。一个喜爱音乐的杂货商发现了威尔第的音乐才能,自愿资助他入米兰音乐学院就学,但校方不愿接受他

西方著名作曲家介绍  

朱塞佩.威尔第

1813年10月10日生于帕尔马的巴塞托附近的隆高勒,曾就教于当地管风琴手。一个喜爱音乐的杂货商发现了威尔第的音乐才能,自愿资助他入米兰音乐学院就学,但校方不愿接受他,可能因他钢琴演奏欠佳或是因长了一副“农民相貌”。威尔第在米兰随私人学习两年后,回到巴塞托,继续学习并指导镇上的音乐活动,与杂货商之女结婚。1836年完成歌剧《罗彻斯特》。1839年《奥贝尔托》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上演取得一些成功。1838-1840年间,妻子和两个孩子相继去世,威尔第悲痛欲绝,发誓不再创作,后被劝说创作了《纳布科》,此剧的极大成功使他成为意大利最著名的年轻作曲家。之后问世的歌剧《仑巴弟人》、《雷尼阿诺之战》使威尔第成为意大利民族的光荣和骄傲。1851年以后,威尔第的创作进入鼎盛时期,歌剧《弄臣》、《茶花女》、《游吟诗人》、《阿伊达》等作品体现了他的民主思想和高度的艺术才能。1887年,歌剧《奥赛罗》第一次在米兰上演即被认为不仅是作曲家的最高成就,也是意大利歌剧的最高成就。《法尔斯塔夫》是他最后一部歌剧,直到现代,这部喜剧杰作仍在演出,并受到人们的喜爱。1859年威尔第与同居10年的女高音歌唱家朱塞皮娜.斯特雷波尼结婚。1897年斯特雷波尼的去世标志着威尔第作曲生涯的结束,此后仅创作了四首宗教歌曲。1901年1月27日,威尔第在米兰圣阿加塔去世,几十万群众涌上街头向他的遗体告别,隆重的哀悼场面超过了皇帝的国葬。

《飞吧!思想,乘着歌声的翅膀》

1838年至1840年,威尔第的妻子和两个孩子相继被病魔夺去了生命。歌剧《一旦为王》又告失败,把威尔第抛向了痛苦的深渊,他发誓不再提笔作曲。1842年的一天,木讷呆坐在桌前的威尔第,不小心碰落了米兰歌剧院送来的《纳布科》歌剧脚本。他俯身将它拾起时,剧中的一首诗:《飞吧!思想,乘着歌声的翅膀》醒目地映入眼帘。

威尔第通宵达旦将剧本通读了数遍,书中的内容引发他浮想联翩,音乐构思就像野马奔腾。内心的骚动与不安毁掉了自己曾经立过的誓言,他开始了歌剧《纳布科》的创作。

1842年3月9日,《纳布科》在米兰斯卡拉剧院首演。伴随着反抗异族压迫的强烈激情,全场观众情绪高昂,时而热泪盈眶,时而充满愤慨。

浓浓的思乡合唱曲《飞吧!思想,乘着歌声的翅膀》悠然响起。犹太人深切怀念祖国的心声,像一把火炬,迅速燃遍了奥地利统治下的整个意大利土地,它很快就成了意大利的爱国歌曲。

《纳布科》唤醒了米兰人民的爱国热情,公演的当夜,米兰街头出现了不少提浆糊、夹纸卷儿、拿刷子的队伍。他们只写一行字:

“威尔第万岁!”

最后的子弹

《阿伊达》之后,威尔第沉默了,整整16年没再动笔。人们认为,大师的灵感已经消耗殆尽了。确实,威尔第马不停蹄连续创作了24部歌剧,且部部成功。

出乎意料的是,大师在1887年又推出一部伟大的悲剧《奥赛罗》,并被誉为300年来意大利抒情歌剧的代表。首演之时,74岁的威尔第宣称:我感到好像射出了最后一颗子弹。

1901年1月27日,威尔第在米兰逝世,几十万的人们涌上街头向他的遗体告别,隆重的哀悼场面远远超过了皇帝的国葬。人们唱着大师青年时代的第一部作品《纳布科》中那段著名的合唱《飞吧!思想,乘着歌声的翅膀》为大师送行。

著名作品

歌剧:《纳布科》、《弄臣》、《茶花女》、《游吟诗人》、《奥赛罗》、《阿伊达》、《西西里晚祷》、《法尔斯塔夫》、《假面舞会》、《唐.卡洛斯》

声乐曲:《安魂曲》、《四首宗教歌曲》

威尔第作为举世不过二三位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之一的地位是无可非议的。他与瓦格纳一样一生投入歌剧创作和改革的事业,作出了与瓦格纳不相上下的、但又各具特色的巨大贡献。在19世纪50年代,他成功地创作了《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等歌剧,把意大利歌剧从神话传说转向了现实世界。他创作的歌剧,音乐技巧娴熟,刻画内在人物性格细致入微,丰富并保持了意大利歌剧在音乐表演上的优势,以及歌剧音乐中传统的分曲体结构,还注重发挥乐队的作用、声乐的写作和器乐的平衡。

19世纪20年代,威尔第再次对歌剧进行改革,创作了《阿伊达》、《法尔斯塔夫》、《奥赛罗》等歌剧,加强了音乐与戏剧发展的紧密联系,有意识改变传统的将宣叙调与咏叹调完全割裂的写法,突出和增强重唱、合唱与乐队在刻画形象上的作用。他没有完全按照瓦格纳那样走向“无终止旋律”和“不间断结构”,因此他的音乐在世界各国歌剧舞台上经久不衰,令人神往,至今仍然保持其不朽的艺术魅力。

经典收藏

VERDI

La Traviata

COTRUBAS, DOMINGO

Bayerisches Staatsorchester

CARLOS KLEIBER, Conductor

DG 415132-2

威尔第

《茶花女》(全曲)

科特鲁芭斯、多明戈等演唱

卡洛斯.克莱伯指挥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乐团

三幕歌剧《茶花女》作于1853年。由皮亚韦根据小仲马的戏剧《茶花女》撰脚本。其剧情描述巴黎名妓薇奥莱塔被青年阿芒的爱情所感动,甘愿离开巴黎社交生活,与阿芒去乡间同居,靠变卖首饰过纯洁的生活。但阿芒父亲坚决反对儿子与微奥莱塔的结合,在他的请求下,薇奥莱塔为顾全阿芒的家庭声誉,决定牺牲自己的幸福,返回巴黎。阿芒误以为薇奥莱塔变了心,在巴黎狂赌后,将赢得的金钱掷向薇奥莱塔,当众辱骂她。薇奥莱塔受精神打击,一病不起,却为信守诺言,不向阿芒澄清真相。阿芒父亲终于被薇奥莱塔所感动,向阿芒说明真情。阿芒赶到薇奥莱塔身边,她已奄奄一息,终于在阿芒怀中安静地停止了呼吸。这是克莱伯指挥的著名唱片之一,其间强烈的感情表达,令人心旷神怡的演唱与演奏,使人如醉如痴。这套CD,被日本《唱片艺术》评为最佳名片。另外,日本《唱片艺术》还评卡拉斯唱薇奥莱塔,Ghione指挥SanCarlos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乐团的演录片为最佳名片。

唱片编号:EMI CDS 749187-2

VERDI

Aida

FRENI, BALTSA, CARRERAS

Wiener Philharmoniker

HERBERT VON KARAJAN, Conductor

EMI CMS 769300-2

威尔第

《阿伊达》(全曲)

弗蕾尼、巴尔查、卡雷拉斯等演唱

卡拉扬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

四幕歌剧《阿伊达》作于1870年。脚本作者是吉斯兰佐尼。根据法国的埃及学家奥古斯特.马里埃特.贝伊提供的情节写成。剧情描述埃塞俄比亚公主阿伊达与父王阿莫纳斯罗同被埃及军队俘获。埃及青年统帅拉达美斯爱慕阿伊达。阿莫纳斯罗指使阿伊达趁机刺探军事情报。拉达美斯故意于无意中泄密。埃及公主安涅丽丝因爱拉达美斯受冷遇,告发了泄密事件,于是拉达美斯被以叛国罪判以活埋,阿伊达至地牢,与拉达美斯同死。卡拉扬诠释的这部歌剧,节奏精确、线条鲜明,充满强烈的戏剧性和气势,被《企鹅唱片指南》评为三星带花名片,也被日本《唱片艺术》评为最佳名片。

唱片编号:Decca 414087-2

近现代作曲家 西方著名作曲家介绍

VERDI

Otello

Monaco, Tebaldi

Wiener Philharmoniker

Karajan, Conductor

Decca 411618-2

威尔第

《奥赛罗》(全曲)

莫纳哥、苔巴尔迪等演唱

卡拉扬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

四幕歌剧《奥赛罗》作于1884-1886年。由博伊托根据莎士比亚的悲剧《奥赛罗,威尼斯的摩尔人》撰脚本。剧情为:摩尔人统帅奥赛罗征服土耳其,班师回塞浦路斯。旗官依阿古因没有被奥赛罗选为副将而怀恨在心,施阴谋诡计,诬陷奥赛罗的妻子苔丝德蒙娜与青年军官关系暧昧。依阿古的妻子拾到苔丝德蒙娜的手绢,这手绢是奥赛罗送给妻子的结婚信物。依阿古把手绢投入卡西奥的卧室,密告奥赛罗。奥赛罗见到物证,信以为真,冲进卧室,将妻子活活掐死。依阿古的妻子赶到,为苔丝德蒙娜悲伤,告知了他丈夫的阴谋所为。奥赛罗知其受骗,悔恨交加,拔剑自刎。卡拉扬指挥的这套唱片仍然注重于强烈的戏剧性与强烈的效果表达,极具权威性,被日本《唱片艺术》评为最佳名片。另外,索尔蒂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录版也不错,值得一听。

唱片编号:Decca 433669-2

VERDI

II Trovatore

STELLA, BERGONZI, SCOTTO

Orchestra del Teatro alla Scala di Milano

TULLIO SERAFIN, Conductor

DG 272803-8

威尔第

《游吟诗人》(全曲)

斯泰拉、贝尔冈察、斯各托等演唱

赛拉芬指挥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乐团

四幕歌剧《游吟诗人》,作于1851-1852年,1857年修订。由卡马拉诺根据古铁雷斯的同名戏剧撰脚本。剧情为:15世纪时,西班牙卢纳伯爵之父曾将一个吉卜赛女人当成女巫,活活烧死。这个女人的女儿阿苏切娜将卢纳伯爵尚在襁褓中的小弟弟盗去,打算烧死以报母仇。但迷乱中却误将自己的儿子投入火堆烧死。伯爵多年搜捕劫持其弟弟的吉卜赛人,一无所获。后来西班牙战争爆发,伯爵属皇室一方,他热恋着皇室女官莱奥诺拉,但莱奥诺拉却深爱着游吟诗人曼里科。卢纳与曼里科相遇,方知他为敌方首领。两人决斗,曼里科胜,但他最终饶了卢纳。卢纳不但不感恩,还令卫兵追逐曼里科,曼里科负伤被母亲阿苏切娜救回。后曼里科带兵将莱奥诺拉救走,正要举行婚礼,被卢纳包围,并抓走了阿苏切娜。曼里科为救母亲,被捕。莱奥诺拉以嫁给卢纳伯爵为代价,获准牢房释放曼里科。但她为保住自己清白,服毒死于曼里科怀中。卢纳伯爵下令将曼里科处死。这套赛拉芬指挥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乐团的演录版(3张)张力十足,三位主要角色都是名家,被日本《唱片艺术》评为最佳名片。这个曲目,《企鹅唱片指南》则评梅塔指挥英国新爱乐乐团的演录版(由普赖斯、多明戈等演唱)为三星带花名片。

唱片编号:RCA 6194-2-RC

VERDI

Nabucco

CAPPUCCILLI, DOMINGO, NESTERENKO

Orchestra and Choir Deutsche Oper Berlin

GIUSEPPE SINOPPLI, Conductor

DG 410512-2

威尔第

《纳布科》(全曲)

卡普齐利、多明戈等演唱

西诺波利指挥柏林德国歌剧院乐团、合唱团

四幕歌剧《纳布科》作于1841年,是威尔第的成名作。这部歌剧由索莱拉撰脚本,1842年在米兰首演。这部作品是斯卡拉歌剧院的经理强迫威尔第创作的。起先他并不打算创作,回家就把脚本扔在桌上,是第一页的一行歌词“飞吧!我的思想,展开金色的翅膀”,巴比伦河边被囚禁的犹太人为他们被掠走的土地而沉痛合唱的第一句歌词给了他创作的激情与灵感。西诺波利指挥的这套CD(3张),被评为“歌剧最佳收藏”。

VERDI

Rigoletto

COTRUBAS, DOMINGO, CAPPUCCILLI

Wiener Philharmoniker

CORLO-MARIA GIULINI, Conductor

DG 415288-2

威尔第

《弄臣》(全曲)

科特鲁芭斯、多明戈、卡普齐利等演唱

朱利尼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

三幕歌剧《弄臣》作于1856-1857年。由皮阿维根据法国作家雨果的剧本《国王取乐》撰脚本。剧情为:16世纪时,意大利的曼图阿城有位年轻的公爵纵情于女色,公爵喜爱的驼背丑角(即弄臣)里哥莱托为他出谋划策,专门让他勾引大臣们的妻女。大臣们因此对里哥莱托恨之入骨,共谋对他实行报复。里哥莱托有女儿吉尔达,大臣们认为她是里哥莱托情妇,设法将她劫持入宫,交给公爵。里哥莱托发现公爵占有了自己女儿,气愤至极,雇了一名刺客谋刺公爵。不料公爵又与刺客之妹玛黛琳娜产生感情,吉尔达见状痛不欲生。玛黛琳娜恳求哥哥不要杀公爵,哥哥答应以晚上第一个来敲门者代替。吉尔达听到刺客兄妹的说话,决心以死而救公爵生命。她女扮男装,晚上敲门,被刺客杀死后装入袋内,运交给里哥莱托,得到赏金。里哥莱托以为公爵已死,打开袋,发现死者却是自己女儿,疯狂地悲痛欲绝。这套唱片,朱利尼的诠释结构严谨、华丽,又极富戏剧性,几位歌星的演唱也相当不错,被日本《唱片艺术》评为最佳名片。另外,日本《唱片艺术》还评卡拉斯演唱、赛拉芬指挥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的演录版为最佳名片。

唱片编号:EMI CDS 747469-2

VERDI

Don Carlos

RICCIARELLI, TERRANI, DOMINGO

Orchestra and Chorus del Teatro alla Scala di Milano

CLAUDIO ABBADO, Conductor

DG 435412-2

威尔第

《唐.卡洛斯》(全曲)

多明戈等演唱

阿巴多指挥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乐团、合唱团

五幕歌剧《唐.卡洛斯》作于1866年。原脚本是法文,由梅里和迪.罗科尔根据德国作家席勒的同名剧作编写,1867年在巴黎首演。1882-1883年,威尔第曾对此作进行修改,删去第一幕(“枫丹白露”场景),成为四幕修改本。剧情为:西班牙国王菲利浦二世的儿子唐.卡洛斯与法兰西瓦洛伊斯公国的伊丽莎白公主相爱。但由于国家之间政治性的联姻,伊丽莎白却被迫与菲利浦二世结婚。为医治心灵创伤斯美塔那简介,唐.卡洛斯来到祖父卡洛斯五世度过最后时光的修道院,在那里遇到了友人罗德里戈。唐.卡洛斯为忘却自己的苦恼,要求出征佛兰德。唐.卡洛斯与伊丽莎白的爱恋被艾波莉公主发现,公主打算要告发,被罗德里戈制止。菲利浦二世发现伊丽莎白的宝石箱中收藏有唐.卡洛斯的肖像,大怒,但因为罗德里戈与艾波莉公主的保护,菲利浦二世饶恕了唐.卡洛斯。但结尾,唐.卡洛斯与伊丽莎白告别,又恰被菲利浦二世发现,他泛起嫉妒之心,又令把唐.卡洛斯捆绑起来。剧终,唐.卡洛斯五世墓地走出扮成唐.卡洛斯五世形象的僧侣,他带领失去知觉一般的唐.卡洛斯走向修道院的深处。这套阿巴多指挥的唱片(3张),被评为“歌剧最佳收藏”。卡雷拉斯、弗蕾尼等演唱,卡拉扬指挥柏林德国歌剧院合唱团和柏林爱乐乐团的版本可供候选。

唱片编号:EMI CMS 769304-2

VERDI

Un Ballo in Maschera

DOMINGO, ARROYO, GRIST

New Philharmonia Orchestra

RICCARDO MUTI, Conductor

EMI CMS 769576-2

威尔第

《假面舞会》(全曲)

多明戈、阿洛约等演唱

穆蒂指挥英国新爱乐乐团

三幕歌剧《假面舞会》作于1857-1858年。由索马根据斯克里布为奥柏的《古斯塔夫三世》(或称《假面舞会》)所撰脚本改编。内容取自18世纪末,瑞典古斯塔夫三世遭暗杀的真实事件。剧情为:波士顿州府内有一伙反叛者企图暗杀马萨诸塞州总督里卡尔多。里卡尔多热恋着他的秘书雷纳托的妻子阿梅利亚。一天深夜,里卡尔多与阿梅利亚在郊外约会,突然雷纳托前来报警,说暗杀者将至。阿梅利亚以面纱掩面,里卡尔多迅速逃离。暗杀者赶来,发现里卡尔多逃跑,愤怒地扯下阿梅利亚的面纱。雷纳托发现是自己妻子,大怒,加入暗杀行列,立誓报仇。一天,里卡尔多举行假面舞会,雷纳托化装在舞会上刺死了里卡尔多,里卡尔多临终前向大家说明,阿梅利亚是清白的。穆蒂的这个版本,几位主角的阵容并不强大,但穆蒂的指挥富于激情,且戏剧效果强烈,被日本《唱片艺术》评为最佳名片。另外,阿巴多指挥斯卡拉歌剧院乐团、合唱团的演录版也很不错,值得推荐(由多明戈、奥布拉佐娃等演唱)。

唱片编号:DG 415685-2

VERDI

Falstaff

TADDEI, PANERAI

Wiener Staatsopernchor

Wiener Philharmoniker

HARBET VON KARAJAN,

Conductor

Philips 412263-2

威尔第

《法尔斯塔夫》(全曲)

塔戴、帕纳莱等演唱

卡拉扬指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合唱团、维也纳爱乐乐团

三幕歌剧《法尔斯塔夫》作于1889-1893年。这是威尔第的最后一部歌剧。由博伊托根据莎士比亚的《温莎的风流娘们》与《亨利四世》上下篇撰脚本,1893年在米兰首演。剧情为:酒色之徒法尔斯塔夫爵士受一群夫人们作弄。一次,他被诱藏在洗衣篮内,被连篮丢入臭水沟。又一次,深夜被诱进森林中,遭一群人鞭打。法尔斯塔夫吃尽苦头,仍阿Q式地吹牛:“谁也不如我了解她们恶作剧的全过程。”这部作品是威尔第的最成熟之作,他摒弃了传统歌剧由许多独立分曲一段段拼接而成的体裁,采用首尾连贯一气呵成的方式。这部作品的技巧方面,凝集了威尔第晚年的精力与灵感,是一部升华了的最终之作,在作曲技法上达到了顶峰。卡拉扬诠释的这套唱片,被评为“歌剧最佳收藏”。另外,索尔蒂指挥意大利歌剧院合唱团与乐团的演奏版可供候选。

唱片编号:RCA Decca 417618-2

乔治.比才

1838年生于巴黎。1838年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阿莱维(与其女结婚)。1857年获罗马大奖,在罗马创作一部喜歌剧《唐.普罗科皮奥》和一部合唱交响曲《瓦斯科.达.加玛》。回到巴黎后创作几部歌剧,都不很成功,包括《采珠者》、《珀思丽姝》和《贾米莱》。1873年比才开始创作喜歌剧《卡门》,1875年3月在巴黎首演,听众反应冷淡,但现已成为有史以来最流行的一部歌剧。19世纪60年代初创作了一部五幕歌剧《伊凡四世》,后来他舍弃了这部歌剧,把其中的某些音乐用到其他作品中,但此歌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不全的版本上演,改称《伊凡雷帝》。比才生前的非歌剧作品较为成功,如组曲《罗马的回忆》,配剧音乐《阿莱城姑娘》、《小组曲》、《儿童的游戏》等。作为一位辉煌的钢琴家,比才还创作了一些钢琴曲,他的歌曲和教堂音乐是高质量的。1855年他创作的《C大调交响曲》富于机智的青春魅力,1933年被发掘出来,1935年2月26日在巴塞尔首演,由魏因加特纳指挥。1875年6月,比才因精神上过度的抑郁导致了心脏病猝发,在巴黎近郊布西法尔的寓所里,未满37岁就过早地离开了人间。

比才与《卡门》

一提起比才就联想到《卡门》,一提起《卡门》就联想到比才。如果说,连送牛奶的也会哼“斗牛士之歌”和“哈巴涅拉”的旋律也不为过。可是,在它开始问世之时,巴黎的观众却对这部歌剧反应冷淡。后来,柴科夫斯基看了这部歌剧后预言:“它必将征服全世界。”然而,可怜的作曲家比才却来不及等待这一预言的实现,就在歌剧首演之后三个月,因患咽喉病和心脏病逝世了。可是《卡门》却延续了比才的生命。

著名作品

歌剧:《卡门》、《伊凡雷帝》、《贾米莱》、《唐.罗德里戈》、《采珠者》等

交响曲:《C大调第一交响曲》

组曲:《阿莱城姑娘》(第一、二组曲)、《罗马的回忆》、《儿童的游戏》、《小组曲》

19世纪法国浪漫乐派大歌剧曾产生不少有影响的作品,其中70年代比才所创作的歌剧《卡门》,受到了世界各国最广泛的欢迎。作者选择当时法国著名文学家梅里美的同名小说作为歌剧题材,揭露了从封建统治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在西班牙各阶层人民生活中新生的各种悲剧性的矛盾冲突,大大加强了法国浪漫主义歌剧艺术的深刻的现实主义力量。比才在音乐创作上的成功,在于对戏剧性人物性格的刻画、以及富于民族特色和比较接近大众的音乐语言,色彩性的和声和乐队配器,使歌剧的音乐始终贯穿着生机勃勃和色彩斑斓的艺术气质。比才的声誉虽说主要归于歌剧《卡门》,但他所创作的其他作品也很有特色,旋律鲜明,配器华丽而巧妙。比才还在戏剧配乐、交响音乐、大型声乐等方面都写出了令人注目的作品,特别是他为法国著名戏剧家都德的话剧《阿莱城姑娘》所写的配乐,给人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经典收藏

BIZET

L’Arlesienne Suites 1-2

Orchestre de la Societe de Concerts de Conervatoire de Paris

ANDRE CLUYTENS. Conductor

Seraphim S 60064

比才

《阿莱城姑娘》(第一、二组曲)

克吕当指挥巴黎音乐学院交响乐团

《阿莱城姑娘》是戏剧配乐,剧本为都德所作,戏剧演出并没有成功,而配乐编成的组曲却成为佳作。第一组曲由比才自编,第二组曲由吉罗编成。戏剧《阿莱城姑娘》描写法国普罗旺斯青年农民费德里科的爱情悲剧。费德里科准备与马姆玛伊结婚,但因她过去声誉不好,费德里科的亲友们都反对这件婚事,并为他另选了幼时就认识的少女维韦特。维韦特也一直暗恋着费德里科,所以婚事一撮即合,在庆祝婚礼的晚上,费德里科又听到了马姆玛伊所跳的法兰多舞曲,而引起对她的恋情并无法控制自己,从阁楼窗口跳下自杀。克吕当是比利时杰出的指挥家,是一个追求淡泊而细腻的音乐“诗人”,他指挥生涯的第一首曲目,就是比才的《采珠人》,应该说他指挥演录的这版CD是这个曲目的权威版本,指挥和乐团的演奏都表现得非常出色,被日本《唱片艺术》评为最佳名片。另外,比彻姆指挥英国皇家爱乐乐团的演录版(同《卡门组曲》为一张),被《企鹅唱片指南》评为三星带花名片。Telarc公司洛佩斯.科博斯指挥辛辛那提交响乐团的演录版(CD880224)以及Philips公司评为“发烧天碟系列”的帕雷指挥底特律交响乐团的演录版也值得一听。

唱片编号:Philips 434321-2

BIZET

Symponie No.1 in C major

French Notional Radio Orchestra

ANDRE CLUYTENS, Conductor

日 Angel EAC 40172

比才

《C大调第一交响曲》

克吕当指挥法国国家广播乐团

《C大调第一交响曲》作于1855年,时间仅用了一个月,但这部作品创作后一直埋在手稿堆里,直到英国传记作家派克挖掘出来为止。这部交响曲于1935年2月26日首演于巴塞尔,由魏因加特纳指挥。作品与古诺的交响曲惊人地相似,它包括四个乐章:一、活泼的快板;二、柔板;三、朝气蓬勃的快板;四、朝气蓬勃的快板。这是比才在巴黎音乐学院当学生时的作品,从乐曲结构看,虽不是第一流的,但由于旋律动听,风格爽朗典雅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克吕当的这个版本较权威,录音虽然较早,音乐效果也不太理想,但因能掌握乐曲的特质,展现典雅高贵的气质,而被日本《唱片艺术》评为最佳名片。明希指挥英国皇家爱乐乐团的演录版,被美国TAS评为发烧名片。

唱片编号:Chesky CD-7

BIZET

Carmen

Berganza, Domingo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Abbado, Conductor

DG 419636-2

比才

《卡门》(全曲)

贝尔冈察、多明戈等演唱

阿巴多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四幕喜歌剧《卡门》作于1873-1874年,1875年3月3日首演于巴黎歌剧院。剧情取自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故事描写军官唐霍赛与走私组织中吉卜赛女郎卡门相识,坠入情网,参与走私。卡门不久又结识斗牛士埃斯卡米罗,并双方谈定,如埃斯卡米罗斗牛获胜,则卡门甘愿下嫁。最后,斗牛场上眼看埃斯卡米罗胜利在望,唐霍赛妒火中烧,突然刺死卡门,酿成悲剧。这个版本,贝尔冈察与多明戈的演唱非常迷人,他们的音色优美,演唱技巧纯熟,阿巴多的诠释也相当精彩,与歌者的配合极为协调,被日本《唱片艺术》评为最佳名片。据说最权威的还是由卡拉斯、杰达、马萨德演唱,由普雷特勒指挥巴黎国家歌剧院乐团和勒内达克洛斯合唱团的演录版。

唱片编号:EMI 763074-2

约翰.施特劳斯

1825年生于维也纳,老约翰.施特劳斯的长子,被誉为“圆舞曲之王”。其父原想培养自己的儿子当银行职员,但小约翰.施特劳斯却违背了父亲的意愿,私下跟父亲的乐队队长学习小提琴,并随德雷希斯勒学作曲。1844年带着一支由15人组成的自己的乐队首次演出自己和父亲的圆舞曲。其父逝世后,将两个乐队合并,演出于奥地利、波兰和德国。1855年受聘主持圣彼得堡彼得罗鲍洛夫斯基公园的夏季音乐会,担任此项职务达20年。1863-1872年任奥地利宫廷舞会指挥。他作了400首圆舞曲,成为奥地利的欢乐和感情的缩影。1871年起转为舞台创作,其中轻歌剧《蝙蝠》,圆舞曲《蓝色多瑙河》、《南国玫瑰》、伟大的《皇帝圆舞曲》和《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以及波尔卡和其他舞曲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喜爱和欢迎。1899年6月3日,约翰.施特劳斯因患肺炎在维也纳去世,享年74岁。他的葬礼极为盛大,10万名维也纳市民自发地加入送葬的行列。

老约翰.施特劳斯与约瑟夫.蓝纳这两个人都是维也纳圆舞曲代表性的先锋,到了小约翰.施特劳斯之手而达到全盛。老施特劳斯于1819年参加蓝纳率领的弦乐三重奏团任中提琴手,于是变成了四重奏团,于1824年乐团扩大编制,他遂担任副指挥。1825年他离团另起炉灶,组成了14人的乐团,亲自担任指挥,一生留下了152首圆舞曲。

舞曲之父与舞曲之王

欧洲的19世纪被称为“跳舞的世纪”。当时,老、少施特劳斯被誉为“华尔兹之父”和“华尔兹之王”。有人曾说:“蓝纳是波尔多产的葡萄酒,施特劳斯就是散发着芳香的香槟,现在却再也找不到了”,指的就是老约翰.施特劳斯。小约翰.施特劳斯所作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皇帝圆舞曲》等作品以其优美的旋律流传至今。人们在优雅的舞台上,总是会与这父子二人相会。不管他们父子生前是多么的不共戴天,人们却总是会把他们相提并论。因为,他们带给了人类美的享受。

爱屋及乌

约翰.施特劳斯在美国的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轰动一时的人物。无数小姐、贵妇纷纷来信求爱,并表示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得到圆舞曲之王的一根头发。约翰.施特劳斯吩咐仆人一一照办,有求必应。成千上万的女人都得到了散发着香水的复信,里面装着一根“大师的头发”。然而,大师的头顶并未发生任何变化,只是苦了他的爱犬——可怜的小狗身上的毛损失大半。

著名作品

轻歌剧:《靛蓝与四十大盗》、《罗马狂欢节》、《蝙蝠》、《卡廖斯特罗在维也纳》、《玛土撒拉亲王》、《捉迷藏》、《国王的尖帽》、《快乐的战争》、《威尼斯之夜》、《吉卜赛男爵》、《天真》、《骑士帕茨曼》、《侯爵夫人尼奈塔》、《龙布卡》、《林中主人》、《明智的上帝》

芭蕾舞曲:《灰姑娘》(1899年由拜厄完成,取名《亚深氤氲》)

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春之声》、《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皇帝》、《酒、女人和歌》

波尔卡舞曲:《拨弦波尔卡》、《闲聊波尔卡》、《雷电波尔卡》

进行曲:《加沃特舞曲》、《无穷动》等

约翰.施特劳斯是一位充满才气的作曲大师和深受大众喜爱的音乐家。他成功地解决了严肃、高雅的专业音乐与新鲜、活泼的通俗音乐之间的矛盾,写出了大量“曲高和众”的圆舞曲和波尔卡,使自己成为19世纪下半叶德奥群众音乐的突出代表。他的音乐以其旋律的优美流畅、节奏的明快,以及风格的华丽生动,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他还继承了奥芬巴赫所开创的道路,创作了不少歌舞性的轻歌剧,如《蝙蝠》、《吉卜赛男爵》等,为欧洲19世纪轻歌剧体裁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经典收藏

JOHANN STRAUSS

JOSEP STRAUSS

Walzers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FRITZ REINER, Conductor

RCA 60177-2-RG

约翰.施特劳斯

《圆舞曲》

约瑟夫.施特劳斯

《圆舞曲》

莱纳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

施特劳斯家族被称为“圆舞曲之王”,这个家庭包括老约翰.施特劳斯和他的长子小约翰.施特劳斯,次子约瑟夫.施特劳斯。老约翰.施特劳斯(1804-1849)共作曲251首,其中152首是圆舞曲,《拉德茨基进行曲》最为著名。小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作有轻歌剧16部、芭蕾1部和400多首圆舞曲、波尔卡和加洛普舞曲,其中《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皇帝圆舞曲》最为著名。现今演奏的施特劳斯圆舞曲里,十有八九是他的作品。约瑟夫.施特劳斯(1827-1870)原是建筑师,1853年才替代其兄担任乐队指挥,后又自行组建乐队,因拒绝半夜为俄国官员演奏而遭残酷迫害得病致死,共作283首圆舞曲。施特劳斯的圆舞曲演奏版本极多,莱纳这个版本应该是首选斯美塔那简介,因为莱纳指挥演奏这些通俗的作品,精力充沛,噱头十足,录音具有透明的音场,强烈的动态,这版CD被美国TAS评为发烧名片。另外,美国Telarc公司最近出版的《施特劳斯家族圆舞曲集续集》以最新的数字录音方式,追求爆棚效果,其中录进了火车的轰鸣、马的嘶叫与真正的子弹呼啸声,是一张发烧天碟。

唱片编号:CD 80314

STRAUSS

Die Fledermaus

VARADY, POPP, KOLLO

Bayerisches National Opera

Orchestra

CARLOS KLEIBER, Conductor

DG 415646-2

约翰.施特劳斯

《蝙蝠》(全曲)

卡洛斯.克莱伯指挥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乐团

三幕轻歌剧《蝙蝠》是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16部轻歌剧中最为著名的一部。作于1874年,脚本由哈夫纳和热内根据法国的喜剧《宵夜宴》编写。剧情描述法院公证人法兰克决心对其友人埃森斯坦伯爵进行报复,因为伯爵曾在一次假面舞会中乘法兰克酒醉,将法兰克装扮成蝙蝠当众取乐。一天,伯爵为侮辱一名税务员而犯法,法兰克劝他在入狱之前去参加一次由奥洛夫斯基亲王举办的假面舞会。伯爵嗜舞若狂,不顾自己即将入狱,也没向夫人罗莎琳达告别,就与法兰克同赴舞会。法兰克事先约典狱长、罗莎琳达及女佣等也参加舞会。罗莎琳达戴假面,装作匈牙利伯爵夫人,伯爵不知是自己妻子,百般调情。舞会上,大家狂饮纵乐,舞会还没结束,伯爵随典狱长进了监狱。第二天早上,法兰克到监狱,问伯爵为什么自己来投狱,伯爵无言以对,法兰克就告诉他来得及时,刑期就从此时开始。这套唱片两张,演唱者是瓦拉迪、波普等,这是克莱伯最优秀的三张唱片之一(另两张为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和威尔第的《茶花女》)。这套CD,被日本《唱片艺术》评为最佳名片。

STRAUSS

Naujahrconcert 1987

Wiener Philharmoniker

Karajan, Conductor

DG 419616-2

约翰.施特劳斯

1987年新年音乐会

卡拉扬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每年举行一次,盛况空前,演奏的曲目大都是施特劳斯家族的圆舞曲作品。乐团固定为维也纳爱乐乐团,指挥家则聘请这个年度世界范围内最具活力者。1987年卡拉扬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录这张唱片时已79岁,曲目是:《蝙蝠序曲》、《游览车》、《安嫩波尔卡队》、《电闪雷鸣波尔卡》、《春之声圆舞曲》、《蓝色多瑙河》、《天体之声》、《无忧无虑圆舞曲》、《狂放的圆舞曲》、《拉德茨基进行曲》、《拨弦波尔卡》。这版CD被《企鹅唱片指南》评为三星带花名片。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唱片版本精彩的较多,可选择:1.马泽尔指挥1980年新年音乐会的版本。2.穆蒂指挥1993年新年音乐会的版本。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1833年生于汉堡。父亲为汉堡市剧院的低音大提琴演奏家。童年时随父学习小提琴,随奥托.科塞尔学习钢琴,随爱德华.马克森学习作曲。1848-1862年,勃拉姆斯走上了独立的、以音乐谋生的道路,与雷门尼的合作使他对匈牙利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新的道路》使默默无闻的勃拉姆斯声名大噪,其作品《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A大调管弦乐小夜曲等问世,使他的创作进入第一高峰期。1862年以后,勃拉姆斯定居维也纳,潜心创作了与古典杰作相媲美的第1、2、3、4交响乐以及《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a小调小提琴与大提琴双协奏曲》,此外还写了合唱《命运之歌》、《德意志安魂曲》等。创作带来的荣光并未能驱走他晚年的孤寂,好友舒曼、克拉拉的逝世给他以沉重的打击。1897年4月3日,勃拉姆斯作为最后一位德奥古典作曲大师在维也纳去世,享年64岁。

终身未娶

勃拉姆斯终生没有结过婚。因此,不喜欢他的人就指责他的音乐缺乏感情,说在他的音乐中,感受不到人间的温暖气息。其实,勃拉姆斯看似冷漠、狂暴、粗鲁,却不乏幽默。有一次,一位友人问勃拉姆斯在演奏时是否戴眼镜,因为他是近视眼。他回答:“当然戴了,当谱上出现姑娘们将走过的句子时,我非得戴上眼镜瞧一瞧不可。”在街上散步的时候,他往往取下眼镜,说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到处都是美人。他对他的朋友讲他不结婚的理由是觉得搞艺术养活不起妻子。特别是在自己的作品不被承认时,怕妻子遭受不住失败的打击,尤其怕看见妻子忧心忡忡的眼睛。

著名作品

交响曲:《c小调第一交响曲》、《D大调第二交响曲》、《F大调第三交响曲》、《e小调第四交响曲》等

协奏曲:《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a小调小提琴、大提琴双协奏曲》等

管弦乐:《海顿主题变奏曲》、《学院节庆序曲》、第一、三、十号匈牙利舞曲等

钢琴曲:《亨德尔主题变奏曲与赋格曲》、《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两集》、《舒曼主题变奏曲》、《两首狂想曲》、《八首幻想曲》、《三首间奏曲》等

合唱曲:《德意志安魂曲》、《女低音狂想曲》、《爱之歌》、《德国民谣集》等

歌曲:《徒劳小夜曲》、《摇篮曲》、《柳树林中一小屋》、《五月之夜》、《夜莺》、《致月亮》、《恋歌》、《猎人》、《我昏睡沉沉》等

专门写古典风格音乐的勃拉姆斯,跟维也纳圆舞曲之王的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看起来很少有共同之处,可是这两个人偏偏一直很要好。他们在巴德伊雪尔的别墅,只隔了一道墙,所以每年夏天来这里避暑,两人总要一起散步,共同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勃拉姆斯的16首圆舞曲,大概就是受了施特劳斯的影响而作的。勃拉姆斯给施特劳斯夫人的签名上,还特别写上《蓝色多瑙河》的主题,并附“可惜不是勃拉姆斯所写的”等话。他在巴德伊雪尔所写的作品,包括弦乐四重奏曲、竖笛曲等多首。

“克莱采尔”的奇遇

1853年,勃拉姆斯和雷门尼来到汉诺威演出,曲目是贝多芬的《克莱采尔奏鸣曲》。音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雷门尼潇洒地握起琴弓,缓缓步入厅中,钢琴伴奏者勃拉姆斯悄然试琴以待。令人惊慌不安的事发生了,钢琴的音比小提琴的音低了半音。一切都来不及了。台后的有关人员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们无望地盯着勃拉姆斯:“怎么办才好呢?把演奏的时间往后延迟一点,赶快重新调弦?”勃拉姆斯安然地抬起双手,在原调的基础上,升高半音背谱演奏。音乐柔和地进行着,没有误差,毫无瑕疵。

欧洲首屈一指的小提琴家约瑟夫.约阿希姆亲自聆听了音乐会的演奏,深为当时默默无闻的勃拉姆斯的技艺所折服。事后,他把勃拉姆斯介绍给舒曼等成名的大音乐家。勃拉姆斯与舒曼的相识,成为他一生重大的转折点。

“克莱采尔”幸遇勃拉姆斯,勃拉姆斯又何尝不因此而庆幸地结识了伟大的舒曼呢?!

勃拉姆斯通常被列为三“B”之一,与巴赫、贝多芬齐名。在19世纪欧洲乐坛,他是一位与“瓦格纳旋风”相抗衡的作曲家。他所致力于古典风格的“无标题”音乐的创作,为19世纪以汉斯立克为代表的音乐美学的“百律论”主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此外,他还吸收德国以及其他地域的民间音乐的营养,来丰富和发展古典音乐传统。这一特征在他的艺术歌曲和部分室内乐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他的近200首歌曲是19世纪下半叶最优秀的音乐诗篇。他避免标题音乐,遵循古典主义美学原则,重视乐曲本身结构的清晰和均衡,重现作曲技法运用的洗炼和严谨。但这些作品并不缺乏现实生活与人的情感变化的深刻联系。因此,他作品的本性实质上是浪漫主义的。他的近200首歌曲都和德国民歌紧密联系,不但精心提炼,而且深奥复杂。

单身汉与《摇篮曲》

音乐史上有一件趣事,那就是两首脍炙人口的摇篮曲,都出自两位单身汉的手笔——舒伯特和勃拉姆斯。

成名后的勃拉姆斯,定居维也纳,过着愉快而幸福的生活。

事业上的一帆风顺,使勃拉姆斯更有信心活跃在乐坛上。这期间他去过汉堡指导少女四重合唱团。倾慕他才气的少女们纷至沓来,合唱团由原来的28人增加到40人,女孩子们热切关注这位令人尊敬的大师。

合唱团中一位美丽、活泼、嗓音清澈甜美的小姑娘阿加特,显得尤为激动。她常常给勃拉姆斯演唱维也纳风格的华尔兹。

小姑娘不久就成了法柏夫人。1868年夏季,当她生下第二个男孩的时候,仍然是单身汉的勃拉姆斯以满腔的柔情写了一首《摇篮曲》,作为贺礼献给了法柏夫人。

那美丽、动听的三拍子的《摇篮曲》,是勃拉姆斯对摇篮曲体裁的一次创新。

经典收藏

BRAHMS

Symphonie No.4

Wiener Philharmoniker

Carlos Kleiber, Conductor

DG 400037-2

勃拉姆斯

《第四交响曲》

卡洛斯.克莱伯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

克莱伯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录的《第四交响曲》也许最能代表成熟的勃拉姆斯。其他版本,如:瓦尔特的CBS版保持了他一贯的抒情风格;克勒姆佩雷尔(EMI版)的抒情显得更为矜持,结构的把握中少了一些激动人心。其余几位大师的DG版都是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伯恩斯坦显得有些做作,快慢乐章的夸张对比增强了不必要的戏剧性;朱利尼速度太慢,有点儿绅士风度;伯姆又太简朴平淡,有点儿温吞水。同样用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录,但在克莱伯的手中像是换了一个样:一乐章在沉思中潜在着热情与力量,二乐章在严峻的外表中蕴含着温暖亲切,三乐章的狂暴夹杂着幽默,四乐章最为出色,那全奏的顿音强悍有力,斩钉截铁,表现一股不向命运低头的力量。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