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总需求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论述巨集观经济总需求理论
论述巨集观经济总需求理论
论述巨集观经济总需求理论
总需求理论:
总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某一给定的价格水平上人们所意愿购买的产出的总量,也即所有生产部门所愿意支出的总量。
总需求的组成部分: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1、消费(C)主要取决于可支配收入,而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减去税收。其它影响消费的因素包括:收入的长期趋势、居民财富、总体价格水平。总需求分析主要关注那些决定实际消费数量的因素。 实际消费:名义的或货币的消费量除以消费价格指数。
2、投资(I)支出包括对建筑物、软体和装置的私人购买以及库存品的增加。
3、政府支出(G)是政府在商品和服务上的支出。
4、净出口(X)等于出口值减去进口值。
决定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
第一类是内生变数(政策变数):政府可以控制的变数。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第二类是外生变数由AD-AS框架以外的因素决定的变数。包括:外国经济活动、战争、政治事件、股票价格的变动、技术进步等。
如何从供给端和需求端来论述巨集观经济
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是分析巨集观经济情况与政策的一种很有用的工具。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是在货币市场和物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用AS和AD来分析国民收入和价格的决定的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是指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放在一个座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考察价格变化的原因以及社会经济如何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后凯恩斯主流派——新古典综合派用于分析国民收入决定的一个工具,这个模型是在凯恩斯的收入—支出模型和希克斯的IS—LM模型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将总需求和总供给结合起来解释国民收入的决定及相关经济现象,是对前两个模型仅强调总需求方面的片面性进行的补充和修正。所以,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所依据的理论已经不是标准的或纯粹的凯恩斯理论。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用公式表示:短期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方程为:AD=f(p)SAS=f(p)AD=SAS长期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方程为:AD=f(p)LAS=YfAD=LAS=Yf
论述我们目前巨集观经济总需求不足的原因,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措施来刺激总需求?
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援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解决住房问题的起始是安居房,同时扩大对廉租房的供应,以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经济、民生等社会大局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农村问题,如基础建设,这是一直困扰城乡差距的重大问题。同样的公民,不一样的生活配套,不一样的生活现状。这条政策,作为“国十条”的第二条,符合十七大的会议精神,可以看出这是对十七大精神的执行。 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专案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 路网不仅是财富连通的源泉,也是国家GDP增长的原始动力。如此一条政策,首先解决和填补了通路的城市空白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把金融海啸的影子吹走,而且会把由于工业倒闭带来的失业人口找到工作出路。可谓箭无虚发,一箭双雕。 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物质和精神同样重要,在满足物质需求之后,解决精神需求和医疗问题以及教育设施建设,也是扩大内需的一种方式。可以想象如此一来,城乡差别逐渐缩短,对于实现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石。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援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环保问题,不仅是我国的独有问题,也是发展中国家,乃至整个世界不可回避的问题。当我们面临不可再生的资源逐渐呈现短缺迹象,当我们因破坏生态平衡而遭遇自然报复,环保的课题上升成为世界聚焦的人类话题。 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援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援服务业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国际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如何让我国立于世界国家常青之林,高科技的进步正是一个体现方式。 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中国是四川,中国是一个大家庭。如今,当物资稀缺对于灾区的重建设定了种种障碍,这条政策不仅仅是给重建地震灾区带来了至高无上的精神慰藉,也是对于灾区最大的物质支援。 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物件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物件生活补助标准。 我国最大的问题,就是贫富差距。农村的低收入水平是城乡差距的主因,是贫富差距的问题体现。这样的惠农政策,是对农村问题的直接解决。 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当我国工业面临世界经济危机,改革创新或者企业升级才有出路。另外,为了企业增值税改革付诸千亿资金,实实在在的鼓励。 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援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援,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为加快建设进度,会议决定,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 取消信贷规模限制,与“减息”如出一辙,是扩大内需的金融杠杆。

巨集观经济学论述题 求指教
当今中国面对的问题是增长由高速变为中速,
由中国的国情,is较陡,lm较缓,故财政政策更有效
总观总需求的四个组成方面,
消费: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很低,原因有很多,像传统文化,社保制度不全面等等,这个问题短时间内是解决不了的。
投资和政府支出:过去改革开放30年已经证明这种粗放式的模式已经行不通了,况且中央也在调结构,这种大规模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
净出口:现在的国际环境很不好,像还未结束的欧债危机还有最近发生的财政悬崖,所以美欧的经济是不好的,而美欧又是中国出口重地,所以外需是走低的。
因此,我们需要拉动内需来促进增长。用宽松的财政政策辅以紧缩的货币政策防通胀。
如何利用总需求,总供给曲线讨论巨集观经济政策
第一种情况是,AD是总需求曲线,ASS是短 期总 供给 曲 线,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价格水平为P,二者都处于很低的水平,第一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
第二种情况是,当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从AD向右移动到AD′时,短期总供给曲线ASS和新的总需求曲线AD′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价格水平为P′,二者都处于很高的水平,第二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高涨状态。
现在假定短期总供给曲线由于供给冲击(如石油价格和工资等提高)而向左移动,但总需求曲线不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短期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可以用图17—3表示。在图17—3中,AD是总需求曲线,ASS是短期总供给曲线,两者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价格水平为P。现在由于出现供给冲击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到AS′S,总需求曲线和新的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价格水平为P′,这个产量低于原来的产量,而价格水平却高于原来的价格水平,这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滞胀状态,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结合在一起的状态。
论述: 1. IS IM曲线的分析 2.论述巨集观经济学
IS曲线的含义和性质:IS曲线表示在产品市场均衡前提下的收入和利率之间的关
系。在纵轴为利率、横轴为收入的座标系中,该曲线具有负斜率,曲线上的任何一个点对应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能保证产品市场的均衡。该曲线的位置受到财政政策的影响,膨胀性的财政政策会使IS曲线向右移,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会使IS曲线向左移。
LM曲线的含义与性质:LM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均衡前提下的收入和利率的关系。
在纵轴为利率、横轴为收入的座标系中,它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曲线上的任何一个点对应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能保证货币市场的均衡。该曲线的位置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膨胀性的货币政策会使该曲线向右移,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会使该曲线向左移。
IS—LM模型:将IS曲线和LM曲线放在同一个纵轴为利率、横轴为收入的座标系中,就得到一个完整的IS—LM模型。由于IS是产品市场的均衡线,而LM则是货币市场的均衡线,因此在IS和LM相交的地方,也就是在两个市场一般均衡的时候,有一个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被决定。但须注意的是,IS—LM的均衡点并不一定是令人满意的,它有可能是一种萧条的均衡。如果是这样,就需要动用巨集观经济政策移动IS或LM曲线,以使巨集观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
巨集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物件,因为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巨集观经济学也被称作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巨集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并不分开,“巨集观”就是在“微观”的基本思维基础上发展的。但“巨集观”又区别于“微观”。“微观”研究的是某个组织、部门或个人在经济社会上怎么样作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会对经济社会有什么影响。而“巨集观”则是研究整个的经济社会如何运作,并找出办法,让经济社会执行得更加稳定、发展得更快。
论述题:结合需求管理和供求管理讨论我国巨集观经济从需求向供给侧的转换? 急求!
国民经济行业排列的有序化与经济向量
王见定
【摘要】 首次引进“自然资源指数”概念,以此指数为依据,将国民经济各行业有序地排列起来,排列的结果揭示了行业之间的内在联络,将为政府的各种预测、决策提供强有力的可行工具。(内容简介:经济学新理论)
联合国在1990年对国民经济各行业作过分类,苏联、美国、中国也作过类似分类。尽管各国国情不同,但分类大致相同。
经过多年的仔细考查,我们发现,行业的分类都在不同程度上依赖著一种东西,这种东西影响着各行业的发展。这种东西就是自然资源。为了应用方便,我们引进“自然资源指数”,记为N(A),0<1.其中A是行业名称,N是英文自然资源的首字母,行业依赖自然资源越强,N(A)越接近“1”;行业依赖自然资源越弱,N(A)越接近“0”。
跟据这种原则,我们把国民经济的各行业粗略地进行量化如下:
1-0.9:粮食作物种植业,蔬菜瓜类种植业,果树种植业,特种作物种植业,采种、育苗、植树造林、森林保护、天然林场经 营管理、牲畜饲养、水产养殖、水产捕捞业
0.9-0.8:金属矿业、非金属矿业、木材采运业
0.8-0.7:电力、煤气、自来水生产和供应
0.7-0.6:食品、饮料、菸草、纺织、缝纫、皮革、木材加工、家俱、造纸、化学工业、治金工业
0.6-0.5:金属制品、非金属制品、机械、电气、电子、仪器仪表、交通运输装置
0.5-0.4:建筑业.地质堪探
0.4-0.3:商业、仓储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
0.3-0.2:住宅、公用、服务
0.2-0.1: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
0.1-0: 金融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
以上分类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在某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注释:
关于自然资源指数计算的说明
自然资源的投入
计算公式:N(A)= ——————(以货币单位进行计量)
总投入
(1)自然资源是指土地、森林、矿产、能源等被人类利用进行生产从而为人类提供生存条件的天然物质的统称。
(2)由于一些行业直接利用自然资源,如各种种植、养植业、故计算比较简便。对于大多数行业都是间接利用自然资源,如菸草、造纸、治金工业,当然电子、计算机等行业就更是间接利用自然资源。这时分母的总投入很容易计算,但分子自然资源投入的计算则要从本行业的物质投入中逐次减去人力资源的投入。
(3)为了扣除物价变动因素,一般价格固定在某一年份,并采取平均价格。
参考文献
{1}Samueclson and Nordhaus:“Economics”,12th,Ed,McGraw-Hillco.NewYorK,1985.
{2}Parkins:“Modem.Macroeconomics”,Prentice Hall,Canada,1980.
{3}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译本,三联书店,1957.
{4}克莱因:《凯恩斯的革命》中译本,商务印书店,1980.
{5}罗宾逊、伊特韦尔:《现代经济学导论》中译本,商务印书店,1982.
{6}高鸿业、吴易乙:《现代西方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
{7}王见定:《国民经济行业排列的有序化与经济向量》,第15届国际统计大会论文集,土耳其,1997.
{8}王见定:《社会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的统一》,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第157—159页。
{9}王见定、李颖伯:《经济向量的合成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国际社会和经济发展大会论文集,1998.
举例论述收支与巨集观经济的关系
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出发,一国的总支出=消费++支出+国际部门。换句话说,国际部门支出主要指贸易顺差情况下,我国出口创汇,国外消费我国产品,拉动总需求。
目前我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国际收支不但增加,一方面拉动了我国的总需求,从而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另一方面,我国现在出口创汇增幅过大——这样有造成了人民币流动性过剩,给我国物价水平造成了上涨的压力。同时,我国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的火热,与流动性过剩也有很大的关系。最后,过分依靠国外部门来拉动经济增长,也会带来未来增长动力上的风险,现在我国的国策就是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依靠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
巨集观经济学一个论述题 求速度 求大神
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短期借贷的利率,其高低直接影响商业银行获得资金的成本高低。央行提高再贴现率则商业银行向央行贷款成本增加,则其将减少向央行借贷,从而进入流通中的货币减少,是央行收缩银根的工具之一,反之,成本下降,则进入流通的货币增多。
存款准备金率:有法定和超额之分,通常央行调节的都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即商业银行必须将其吸纳的存款中的一定比例缴纳给央行冻结,不能放贷出去。如果存准率是5%,商业银行有100元的存款,必须将其中5元交给央行,不能放贷。存准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提高存准率,商业银行能够放贷出去的货币量就少了,流通中的货币自然也就少了。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央行在债券市场公开买卖债券调节流通中货币量的操作。买进债券,则增加流通中货币量的供给,卖出债券则回笼了流通中的货币,使其退出流通市场,从而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论述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货币需求理论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是当代西方经济学主流学派——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理论及其政策主张,被称为“新货币数量论”或“货币主义”,而他的货币需求理论又是其全部理论的核心。我在复习<<经济基础知识>>,上面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