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建立人民军队的历史会议

火烧 2022-01-28 22:50:09 1044
建立人民军队的历史会议 1.人民军队的发展历史人民军队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原始公社制度末期,开始出现为保护氏族、胞族和部落的生活资料而组成的武装组织。这种武装组织虽不能算作军队,但却被F.恩格斯称作是

建立人民军队的历史会议  

1.人民军队的发展历史

人民军队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在原始公社制度末期,开始出现为保护氏族、胞族和部落的生活资料而组成的武装组织。这种武装组织虽不能算作军队,但却被F.恩格斯称作是“真正的‘武装的人民’”。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阶级的出现和阶级斗争的发展,人民为了反抗统治阶级的奴役和压迫,产生了由人民群众自己组织的军队。奴隶社会时期,奴隶起义建立起来的武装组织,是代表奴隶阶级利益的人民武装。

公元前18世纪在埃及奴隶起义中建立起来的武装队伍,公元前5世纪在中国由跖所领导的奴隶起义军,以及公元前73年古罗马的斯巴达克领导的奴隶起义武装,都是历史上较早的人民武装组织。在封建社会时期,农民举行起义的武装组织,是代表农民阶级利益的人民武装。

在中国,从秦朝的陈胜、吴广到清朝的太平天国,大约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先后爆发了数百次农民革命战争,参加战争的农民武装,尽管行动口号、组织方式、规模和影响有所不同,但在反对封建的生产关系,主张建立农民“平等”的理想社会等方面却是共同的。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由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战争,如1775年的美国独立战争,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19世纪上半叶的西班牙资产阶级革命等,都曾建立过人民的军队。

对于西班牙独立战争中建立的军队,K.马克思称赞它“为真正地武装人民奠定了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4卷,第31页)。但是,上述这些军队,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都未能使人民革命事业获得彻底的胜利。

无产阶级登上人类历史的政治舞台之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组织无产阶级革命军队,用暴力推翻旧的社会制度的革命理论。根据这个理论建立起来的军队,区别于以往的任何人民武装。

它是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的,为无产阶级和人类彻底解放而战斗的人民军队。1871年的巴黎公社起义,就是一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劳动人民(主要是工人)为主体组成的人民军队。

巴黎公社依靠这支军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见彩图)。 恩格斯根据巴黎公社的经验,曾反复强调打碎旧军队,建立新军队,并于1887年 2月明确提出“真正的人民军”(《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2卷,第424页)的概念。

В.И.列宁、И.В.斯大林在领导苏联革命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出了无产阶级军队由工农组成,是为劳动者利益而斗争的工具的建军原则。根据上述原则建立起来的苏联红军,为建立和巩固苏维埃国家政权,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抵御并战胜德国侵略者,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gcdzg人从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特点出发,把创建新型人民军队作为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1926年md在主办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期间,就提出了建立农民自己的武装的思想。

1927年8月,他又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大革命失败后,gcdzg在全国各地发动和领导了百余次武装起义。

建立人民军队的历史会议

1927年 8月1日的南昌起义,标志着gcdzg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和中国新型人民军队的诞生(见彩图)。md等领导的参加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经过三湾改编,特别是经过古田会议,为从根本上解决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一系列理论、路线和原则问题奠定了基础。

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新四军和一切人民武装,以及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就是在这些基本理论和原则的指导下不断发展和壮大起来的。中国人民在gcdzg的领导下,以人民军队为骨干,经过长期的革命战争和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国以后,又是依靠人民军队,战胜了外来势力的侵略、破坏和武装挑衅,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安全,保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巩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国民主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都证明: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2.中国新的人民军队概念建立是哪个会议

古田会议,是红四军在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在上杭县古田召开的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

gcdzg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认真总结了南昌起义以来建军建党的经验,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核心内容党指挥枪,不是枪指挥党,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等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性问题。由md同志起草的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的第一部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是gcdzg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其精神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会议解决了如何把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中共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它所确定的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和从政治上建军的原则,为后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成功实践奠定了基础,古田会议因此成为gcdzg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3.历史上人民军队建设过程

土地革命战争初期,gcdzg创建和领导的人民军队。

1927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根据8月7日汉口紧急会议(八七会议)精神,通过《gcdzg的政治任务与策略的决议案》,南昌起义部队第24师在董朗、颜昌颐等带领下进至海丰、陆丰地区与海陆丰起义组成的农军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2师. 1928年5月以后,根据中共中央《军事工作大纲》的规定各地工农革命军陆续改称红军。 1937年8月25日,中共发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由中国工农红军改编而来.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gcdzg领导的坚持华中抗战的人民军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gcdzg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于10月将在湘、赣、闽、粤、浙、鄂 、豫 、皖8省边界地区的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和红军第二十八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广东省琼崖红军游击队除外),简称为新四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于1927年8月1日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称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时期称国民革命军八路军和国民革命军新四军,从国共内战时期起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前线。

当时的口号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4.中共人民军队的创建和演变

中国人民解放军名称诞生于1927年8月1日,诞生以来曾先后使用过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中国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名称。

[从中国工农革命军到中国工农红军]1927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以ze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dz、刘伯承等领导下的北伐军两万余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gcdzg独立地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在起义过程中并没有公开打出gcdzg的旗帜,起义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仍称为国民革命军。

贺龙任总指挥,叶挺任前敌总指挥。1927年9月9日,md同志在湖南、江西边界地区,领导农民、工人和革命士兵举行了秋收起义。

参加起义的主力部队编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这是我党第一次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1928年4月下旬,dz、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的余部转战到井山,同md同志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dz任军长、md任党代表(后改称政治委员)。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第51号通报,规定各地工农革命军一律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

1928年6月起,各革命根据地的工农革命军及其他工农武装开始陆续改称红军。1930年8月至1936年7月,红军又先后编成了红一、红四、红二方面军。

1933年5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组织中国工农红军总部,任命dz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ze为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从中国工农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根据党的洛川会议和我党同国民党达成的协议,于1937年8月将红军主力部队改名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

dz任总指挥,ph任副总指挥,yj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dp任副主任,下辖第一一五、第一二0、第一二九师和直属队。全军共4.6万人。

同年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八路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属第二战区序列,并任命dz为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ph为副总司令。由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八路军这个名称已在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国民政府令其改变番号,但一般情况下,人们仍习惯地称它为八路军。

1937年10月,根据国共两党协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湖南、江西、福建、广东、浙江、湖北、河南和安徽8省15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于1938年1月6日改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周子昆为副参谋长,邓子恢为副主任。

新四军下辖4个支队和1个特务营。全军共约1.03万人。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为对抗蒋介石取消新四军番号的反动命令,中共中央军委于1941年1月20日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军长(军长叶挺在皖南事变中与国民党军谈判时被扣),lq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新四军新的军部在江苏盐城,以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为基础组成,并将活动于陇海铁路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统一整编为7个师和一个独立旅,全军9万余人,继续坚持华中敌后抗战。

[从八路军、新四军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为独占胜利果实,消灭gcdzg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蓄谋发动内战。为适应国民党将要发动内战的形势,中共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各战略区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迅速调整战略部署:由关内各解放军抽调11万主力部队及2万余名党政军干部挺进东北;浙江、苏南、皖南、皖中地区的新四军撤至长江以北;湖北人民抗日救国军(即八路路军南下支队)及我河南军区部队分别撤至以桐柏为中心的鄂豫解放军,与新四军第五师会合。

1945年10月31日,由关内各解放区进入东北的部队和东北抗日联军等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bl任总司令,彭真、罗荣桓分别任第一、第二政治委员,吕正操、李运昌、周保中分别任第一、第二、第三副司令,肖劲光任第四副司令兼参谋长,程子华任副政治委员。1946年1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

中共中央在调整战略部署的同时,发出关于野战兵团的编组与指挥关系的指示,要求各战略区都应编有能够机动的突击力量,能够实行极大机动,即能够脱离本战略区域到其他区域作战。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各战略区的部队都陆续进行整编,先后组成了晋冀鲁豫野战军、晋察冀野战军、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等。

至1946年6月,全军共组成27个野战纵队(有的称师)及6个野战旅。全部野战军61万人,另有地方军66万人。

1946年6月,国民党公开撕毁国共两党签定的《停战协定》,悍然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各解放区军民奋起自卫,人民解放战争全面展开。

由于战略任务发生了根本变化,从1946年9月中旬起,我军正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dz和彭德。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