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突利可汗与颉利可汗 東突厥頡利可汗的“緩兵之計”為什麽反而斷送了最後戰機?
東突厥頡利可汗的“緩兵之計”為什麽反而斷送了最後戰機? 貞觀四年(630年),唐太宗滅亡東突厥,“軍神”李靖千里奔襲,生擒東突厥最高首領頡利可汗。但這場戰爭並沒有史書記載地那麽簡單,作為勢壓唐朝十幾年
東突厥頡利可汗的“緩兵之計”為什麽反而斷送了最後戰機?
貞觀四年(630年),唐太宗滅亡東突厥,“軍神”李靖千里奔襲,生擒東突厥最高首領頡利可汗。但這場戰爭並沒有史書記載地那麽簡單,作為勢壓唐朝十幾年的遊牧帝國,頡利可汗曾有反敗為勝的戰機。

實際上在李靖率領三千騎兵千里奔襲頡利可汗所在的定襄後,頡利可汗就迎來了反敗為勝的戰機。不過有意思的是,頡利可汗卻自以為是地玩“緩兵之計”,白白喪失了反敗為勝的戰機。這又是怎麽回事呢?
貞觀三年(629年),唐太宗發動十萬大軍兵分六路,對東突厥實行全面進攻,唐軍總指揮李靖親自率領三千騎兵千里奔襲頡利可汗所駐的定襄。沒準備的頡利可汗倉皇轉進,東突厥的指揮系統隨之崩潰。
李靖的千里奔襲雖然打垮了東突厥的指揮系統,但也讓自己的三千騎兵成了脫離主力部隊的孤軍。而倉皇轉進的頡利可汗身邊起碼還有數萬部眾,如果頡利可汗停止轉進並翻身力戰,有很大可能打敗李靖。
正因如此,李靖雖然一直追擊頡利可汗,但始終不敢追得太緊,就是不想逼兵力佔據優勢的頡利可汗轉過頭來跟自己拚命。如果頡利可汗能抓住戰機一舉擊敗李靖的三千騎兵,整場戰爭就還有翻盤的可能。
可是頡利可汗堅定地認為李靖率領的唐軍主力部隊,因此始終不敢翻身力戰。於是頡利可汗自以為聰明地想出主動與唐朝議和的“緩兵之計”,想借此讓唐太宗命令李靖暫停追擊,為逃跑以及再起爭取時間。
然而在雙方議和談判期間,李靖與趕來的唐軍主力會師了,麾下的兵力已經不在頡利可汗的部眾之下。到了這個時候,頡利可汗已經沒有在軍事上翻盤的可能了,喪失了僅有的一個反敗為勝的戰機。
很赞哦! (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