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朝鲜族想回朝鲜吗 延边朝鲜族历史
延边朝鲜族历史
延边朝鲜族的历史
我就是延边人啊!我来告诉你吧
朝鲜族主要聚居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吉林省其他地方,黑龙江、辽宁、内蒙古自治区及内地的一些城市也有分布。人口192.38万人(2000年),吉林省有1145688人。
中国朝鲜族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三省的朝鲜人。其中一部分早在明末清初就已定居东北境内。自19世纪中叶起,陆续有较多的朝鲜人迁入,尤其是1869年朝鲜北部遭受大灾荒后,大批朝鲜人迁至延边等地。1910年,日本帝国主义吞并朝鲜,又有大批朝鲜人迁人中国东北各地。
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语言系属尚无定论;朝鲜文创于1444年,有40个字母,是音素字母,拼写时,把同一音节的音素迭成字块构成方块形文字。
解放前,朝鲜族地区处于封建地主经济阶段,并有一些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少数满族、汉族“占山户”强占农民开拓的土地,致使农民沦为其佃户和雇工。同时,朝鲜族中,也分化出极少数地主。租佃关系有“活租”与“定租”,租率达50%。还有多种名目的超经济剥削。
朝鲜族擅长在寒冷地区种水稻。克服了图门江、鸭绿江流域山多、荒原多、沼泽多和寒冷、无霜期短等困难,使水稻在我国东北生长。延边已成为东北地区著名“水稻之乡”,所产大米,色白如雪,油性大,与京津的“小站稻”齐名于世。朝鲜族聚居地区有大面积原始森林,素称“长白林海”,是我国重要林业基地。所产的人参、貂皮、鹿茸角被奉为东北“三宝”。密林中还栖息着东北虎、梅花鹿、灰鼠等珍贵动物。延边黄牛是我国五大地方良种牛之一。
延边朝鲜族的历史
我就是延边人啊!我来告诉你吧 朝鲜族主要聚居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吉林省其他地方,黑龙江、辽宁、内蒙古自治区及内地的一些城市也有分布。
人口192.38万人(2000年),吉林省有1145688人。 中国朝鲜族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三省的朝鲜人。
其中一部分早在明末清初就已定居东北境内。自19世纪中叶起,陆续有较多的朝鲜人迁入,尤其是1869年朝鲜北部遭受大灾荒后,大批朝鲜人迁至延边等地。
1910年,日本帝国主义吞并朝鲜,又有大批朝鲜人迁人中国东北各地。 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语言系属尚无定论;朝鲜文创于1444年,有40个字母,是音素字母,拼写时,把同一音节的音素迭成字块构成方块形文字。 解放前,朝鲜族地区处于封建地主经济阶段,并有一些资本主义经济成分。
少数满族、汉族“占山户”强占农民开拓的土地,致使农民沦为其佃户和雇工。同时,朝鲜族中,也分化出极少数地主。
租佃关系有“活租”与“定租”,租率达50%。还有多种名目的超经济剥削。
朝鲜族擅长在寒冷地区种水稻。克服了图门江、鸭绿江流域山多、荒原多、沼泽多和寒冷、无霜期短等困难,使水稻在我国东北生长。
延边已成为东北地区著名“水稻之乡”,所产大米,色白如雪,油性大,与京津的“小站稻”齐名于世。朝鲜族聚居地区有大面积原始森林,素称“长白林海”,是我国重要林业基地。
所产的人参、貂皮、鹿茸角被奉为东北“三宝”。密林中还栖息着东北虎、梅花鹿、灰鼠等珍贵动物。
延边黄牛是我国五大地方良种牛之一。
朝鲜族有多少年的历史
中国朝鲜族有100多年 朝鲜有4000多年 中国朝鲜族源于朝鲜半岛。
他们大量迁入中国的第一个高峰期为朝鲜北部大闹灾荒的1869年,距今只有100多年。他们是在朝鲜半岛已形成为近代民族之后迁入的。
现有朝鲜族成员的祖先,主要由如下四部分人来组成。 第一部分,17世纪的“被掳之人”。
1619年2月,明军与后金军在辽宁的萨尔浒山一带进行一场决战,明军大败。前来助明参战的朝鲜军13000余人被击溃,其中近5000人被捕,他们的大多数“悉留赡养”(张凤台《长白汇征录》附录)。
1627年1月和1637年11月,后金为解除进关的后顾之忧,先后两次入侵朝鲜,掳来数方朝鲜民众,以充作农奴、家奴或八旗兵(金毓黻《辽海丛书》)。现住河北省青龙县、辽宁省盖县陈屯乡、本溪县山城子乡的“朴姓朝鲜族”,就是当年这些“被掳之人”与战俘的后裔。
第二部分,19世纪至20世纪初迁入。他们是在朝鲜李朝封建统治下破产的农民和难民。
1885年,清朝将图们江以北长700里、宽40-50里之地确定为朝鲜族“专垦之区”(吴禄贞《延吉边务报告》,李澍田主编《长白丛书》初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此为朝鲜族的迁入与聚居起了重要作用。
据记载,至1910年,朝鲜族在现延边地区共有109500人,在辽宁地区住有5万余人。 第三部分,1910年朝鲜亡国后迁入者。
他们主要是反日人士、反日团体成员及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破产的农民。1936年,东北朝鲜族达854411人。
第四部分,1937年至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强迫移入的所谓“朝鲜移民”。至1945年,东北共有朝鲜族1692342人(权立主编《中国朝鲜族史研究》第2辑,延边大学出版社,1994年)。
朝鲜族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仅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就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烈士共13450多人。朝鲜族同胞和兄弟民族一道,不仅建设了东北大地,并曾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用鲜血保卫了中华大地。
他们一经迁入就建立或扩大反日政治团体和武装团体,进行反日斗争。1920年9月,仅延边地区就有6180名朝鲜族加入反日团体,拥有3700余人的反日武装队伍。
同年10月,他们在兄弟民族的支持下,同入侵延边进行"庚申年讨伐"的两万日本正规军浴血奋战,仅在和龙县"青山里战役"中就消灭了数以千计的日军,震撼了中外。 在三年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朝鲜族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解放战争中,东北三省有62942名朝鲜族青壮年踊跃参军,开赴前线;又有几十万朝鲜族(人次)参加战勤工作;在他们之中,有3550人牺牲在前线(《朝鲜族简史》,延边人民出版社,1986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在战场上的延边各族人民的儿女达7000多人,其中朝鲜族占98%(朱在宪《吉林省民族工作手册》,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
过去,朝鲜族人口的90%左右都是农民,他们中的多数又是日本殖民会社或地主的佃农,手无寸土。鸭绿江以北地区朝鲜族农民的98%、沈(阳)海(龙)铁路沿线朝鲜族农民的100%都是佃农。
延边朝鲜族地区朝鲜族农户的60%“完全没有或只有很少土地”(李铸等译《关于东北抗日联军的资料》第1分册,中华书局,1982年)。其手工业多为半农半工的小手工业,私营工商业更少。
通过1945年至1948年的政权建设与土地改革,朝鲜族人民同兄弟民族一道掌握了当地政权,成为土地的主人。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关怀下,朝鲜族经济伴随着共和国的发展步伐,有了巨大的发展。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朝鲜族的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后,朝鲜族文化和教育事业有了迅速发展。
光复初期,全国第一个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无线广播电台——延吉新华广播电台设立于延吉市。 1947年3月,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教育出版社——延边教育出版社在延吉建立。
1949年,延边已建有中学31所,其中28所为朝鲜族中学。1949年4月1日,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综合大学——延边大学宣告成立,设有文学部、工学部、医学部、农学部。
至此,已初步形成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级各类民族教育网。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早在1952年就宣布已基本普及小学教育,1958年又宣布已基本普及初中教育。
1958年以后,先后建立延边医学院、延边农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延边分院、延边师专,改革开放后又建立延边科技大学。1997年,将延边的几大院校合并为统一的延边大学,下设师范学院、医学院、农学院、理工学院、人文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科技学院、艺术学院、成人学院等。
据1990年调查,朝鲜族每千人中的文化人口达到822.5人,高于全国和少数民族平均数。90年代初,朝鲜族在业人员占该民族总人口的52.4%,其中从事脑力劳动者占15.35%,也高于全国和少数民族平均数(《朝鲜族研究论丛》,延边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朝鲜族居住地区现有1个自治州、1个自治县。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于1952年9月3日,州政府所在地是延吉市,辖有延吉、敦化、珲春、图们、龙井、和龙六市和安图、汪清两县;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成立于1958年9月15日。
朝鲜历史,主要指朝鲜半岛范围内的历史。 古朝鲜 中国史籍中有“东夷”。
哪位高人可以跟我讲讲朝鲜民族的历史(详细
历史上的国家无论是领土还是民族还是文化,从来不是永恒不变的。
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朝鲜一样,和中国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我们必须正视历史,借鉴历史,明白历史。
这样才能更好的认识当代,理清当代。 朝鲜有湿水、洌水、汕水,三水合为洌水,疑乐浪、朝鲜取名于此(朝音潮,直骄反。
鲜音仙。以有汕水,故名也),“朝鲜”一词则始见于中国的《管子》、《史记》等古代文献之中。
。这个民族很早就于黄河流域的华夏族发生了关系。
昔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箕子教以礼义田蚕,又制八条之教。其人终不相盗,无门户之闭。
妇人贞信。饮食以笾豆(后汉书·东夷传)。
约在中国战国时期(公元前5~前3世纪),“朝鲜侯”称王。是为朝鲜建国之始。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燕王卢绾反叛战争再起,汉朝军队重兵镇压,卢绾北逃匈奴帐下。辽东、辽西兵乱,迫使中国北部、东部居民再度东徙。
其中燕人卫满率千余汉人渡过坝水,避入古朝鲜。 燕人有卫满者聚党千余人,魋结蛮夷服而东走出塞,渡?炙忧毓士盏厣舷论担砸凼粽娣⒊事募肮恃唷⑵胪雒咄踔纪跸眨ā妒芳恰こ蚀¡罚N缆柿煲泼穸¶伞跛ń袂宕ń┤氤省3释踝及盐缆仓迷诔饰鞑俊N缆牧α烤奂酆裰螅鹱纪酰粤⑽س释酰思础拔缆省敝肌N朗铣手苯雍痛罅康厥艿酱舐轿幕挠跋欤渖缁岱⒄菇探习氲耗喜康娜¡ءق砗¡⑵¡⒊胶Îؿ臁U馐贝罅康暮喝私肓顺省? 卫满之孙卫右渠时,因阻碍邻近部族与汉朝通商,同汉朝发生战争。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汉武帝遣军五万攻入朝鲜,朝鲜尼溪相参乃使人杀朝鲜王右渠来降。卫满朝鲜遂亡。
汉武帝在朝鲜的胜利,战争的结果,是汉朝在朝鲜及辽东地区强行设置了乐浪、玄菟、真番、临屯等郡,史称“汉四郡”。 接着朝鲜进入了三国时代。
高句丽是中国东北及朝鲜半岛东部的一个古国,相传其王族的祖先出于夫余,其后人以高为姓,句丽为国名。 汉元帝建昭2年(前37),高句丽建国,定都纥升骨城(辽宁省境内)。
427年,长寿王将都城由国内城迁至平壤,与半岛南部的百济、新罗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虽然高句丽属于朝鲜三国之一,但是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区政权。
为什么韩国人都以高丽人为祖先?这是一个很容易混淆的概念,朝鲜人是有险恶用心的。 韩国人属于新罗人后代,和高句丽是两个不同的民族(和中国的三国时代不一样,中国三国是一个民族),韩国人说的高丽,实际上应该是公元十世纪朝鲜出现的一个高丽王朝,而不是这个高句丽,韩国人一直认为东北白山黑水是他们的故土,这不是无知就是恶毒。
高句丽和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的其他一些古代民族一样,只存在于一个历史上的特定时期。 隋炀帝先后于大业七年、九年、十年三次大规模发后高句丽,以图遏制高句丽的扩张趋势,恢复被高句丽侵吞的辽东国土。
隋军远征受到高句丽的顽强抵抗,旷日持久,隋朝末年,高句丽终以无力再守,“遗臣乞降”,隋炀帝撤军。乾封元年(公元666),唐高宗遣大将军李绩率郭待封等进攻高句丽。
于总章元年(公元668)攻破高句丽王都平壤。高句丽王出降,高句丽灭亡。
唐军终于得以收复辽东,统一全国。 高句丽覆灭后,高句丽前将领大祚荣组成了一支高句丽和?鞨人的军队,带领他们前往由中国掌管的领土。
他们最终在满洲的吉林附近定居下来,并在那里成立一个国家,起先叫震国,于公元713年改名为渤海。 渤海国不久便控制了过去高句丽的大部分领土。
渤海国的统治阶级大多是高句丽人。渤海国宣称自己是高句丽的继承国,有时自称高丽国。
渤海国在9世纪上半叶宣王统治年间达到鼎盛时期。当时渤海国的疆域北起满洲的松花江和黑龙江,南至现代韩国的北部各道。
它的首都位于当初建国的所在地-吉林地区的东京城。 随着唐朝的覆亡,出现了政治混乱和暴力,渤海国成了受害者。

公元926年,契丹征服了渤海,后来还统治了满洲人部分地方和和中国北部。之后高句丽人分投于?鞨、契丹、匈奴,或南投高丽(此高丽为后世高丽王朝,非三国高句丽),或融合于汉族。
百济是与中国建立友好关系较早的半岛国家。 隋唐时期百济主动来华朝贡,一则是出于仰慕中国的博大发达,对长期分裂后建立的统一封建政权更加尊崇,更重要的是皆将战胜高句丽的希望寄于中国。
百济自唐高祖武德四年(621)遣使上表,至唐高宗永徽三年(652)末次通贡,连年来华进贡,与中国维持着较好的关系。 百济王在受到高句丽与新罗两面攻击后,更多次要求唐朝出兵打击高句丽,遏制新罗。
但由于百济不停地侵占新罗国土,唐朝多次敕命百济与新罗和解。至高宗永徽年间,百济断绝了与中国的朝贡关系。
大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因百济拒绝唐朝退兵与新罗和解之警告,大肆出兵攻占新罗城池,唐朝决定派遣克大将苏定方统兵帮助新罗征服百济。 析百济为熊津等五都督府,进行统治。
新罗地居朝鲜东南部,,由朝鲜斯卢部落发展而成,其祖先出于秦韩,其中多有亡秦之后裔,在文化上与汉民族有着极深的渊源,“文字、甲兵同于中国”,因而虽为后起之国,但发展迅速,汉字不仅成为官方文字,使用亦已。
朝鲜族的历史
朝鲜族主要聚居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吉林省其他地方,黑龙江、辽宁、内蒙古自治区及内地的一些城市也有分布。
人口192.38万人(2000年),吉林省有1145688人。 中国朝鲜族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三省的朝鲜人。
其中一部分早在明末清初就已定居东北境内。自19世纪中叶起,陆续有较多的朝鲜人迁入,尤其是1869年朝鲜北部遭受大灾荒后,大批朝鲜人迁至延边等地。
1910年,日本帝国主义吞并朝鲜,又有大批朝鲜人迁人中国东北各地。 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语言系属尚无定论;朝鲜文创于1444年,有40个字母,是音素字母,拼写时,把同一音节的音素迭成字块构成方块形文字。 解放前,朝鲜族地区处于封建地主经济阶段,并有一些资本主义经济成分。
少数满族、汉族“占山户”强占农民开拓的土地,致使农民沦为其佃户和雇工。同时,朝鲜族中,也分化出极少数地主。
租佃关系有“活租”与“定租”,租率达50%。还有多种名目的超经济剥削。
朝鲜族擅长在寒冷地区种水稻。克服了图门江、鸭绿江流域山多、荒原多、沼泽多和寒冷、无霜期短等困难,使水稻在我国东北生长。
延边已成为东北地区著名“水稻之乡”,所产大米,色白如雪,油性大,与京津的“小站稻”齐名于世。朝鲜族聚居地区有大面积原始森林,素称“长白林海”,是我国重要林业基地。
所产的人参、貂皮、鹿茸角被奉为东北“三宝”。密林中还栖息着东北虎、梅花鹿、灰鼠等珍贵动物。
延边黄牛是我国五大地方良种牛之一。
朝鲜民族有多少年的历史
朝鲜族有大约八百年的历史。
公元十四世纪,李氏朝鲜建立,这个民族被称为朝鲜族。 朝鲜民族的主源,或者说朝鲜半岛最早的居民是韩和秽。
他们的先人早在旧石器时代就一直居住在朝鲜半岛。韩种族属于南方蒙古人种,居住朝鲜半岛的南部。
秽种族属于北方蒙古人种,居住在朝鲜半岛的北部及我国东北地区。韩、秽两种族早就人口众多,并创造了灿烂文化。
他们是朝鲜半岛旧石器以至新石器时代诸文化的主人。 在我国商、周之时(公元前十一世纪),原来居住在我国辽东地区的东夷人,开始迁徙到辽东半岛。
商朝贵族箕子东走建朝鲜的记载,应当是这一迁徙在史籍上的反映。辽东式石棚及青铜短剑的分布于朝鲜半岛北部,也应当是东夷族进入朝鲜半岛的遗迹。
据《后汉书·东夷传》载:“昔武王封箕子于朝鲜,箕子教以礼义、田 ,又制八条之教。”《三国志·东夷传》也有相同的记载。
表明古朝鲜是由箕子所率领东走的商人(东夷人的一支)和朝鲜半岛土著的秽人结合而成。 公元前三世纪左右,燕人占取辽东,并攻占了古朝鲜西部的土地,促使了居住在辽东的夷人和新牵来的燕人(华夏族的一支)融合成新的燕人,不久并入于秦,成为今汉族的一部分。
而居住朝鲜半岛的夷人,则和当地的秽人融合成了古朝鲜族。 公元前二世纪,我国秦汉之交,中原战乱,“燕、齐、赵民避地朝鲜者数万口”4。
汉初,燕人卫满东走出塞,“度贝水,居朝鲜之西界秦故空地上下障。满诱亡党(中国移民)众稍多,乃攻准,准逃亡。”
卫满建立了卫氏朝鲜。卫氏朝鲜的建立,表明了燕人的进一步迁入朝鲜半岛北部。
与此同时,箕氏的后代箕准南走马韩为王。此外在秦代还有一部分汉人,为逃避秦的徭役,逃亡到朝鲜半岛的东南部,与当地土著韩族结合形成了汉代的辰韩。
北方民族进入了朝鲜半岛的南部。 公元前一O八年,汉武帝灭卫氏朝鲜,于朝鲜半岛北部建立了乐浪等郡县,汉民更进一步迁居朝鲜半岛。
汉魏之时,在朝鲜半岛南部,居住着韩种的三支,马韩、辰韩、弁韩。史载马韩有五十四国总十余万户。
辰韩、弁韩各有二十国。共七十八国。
共计为二十万户,约近百万人。 公元一世纪开始,原居住在鸭绿江流域的高句丽人逐渐南下占有朝鲜半岛北部,公元四世纪攻占了乐浪郡。
部分汉人如张统等迁居辽西、退出了朝鲜半岛。部分汉人留居朝鲜半岛和古朝鲜人、秽人一起在高句丽人统治下,逐渐融合成新的民族。
同时,高句丽人有部分南下与朝鲜半岛南部的韩人相结合建立了百济国。辰韩(由南迁的秦人和当地的土著的韩人结合而成)的苗裔建立了新罗国家。
朝鲜半岛初步形成了三个并列的小民族。 公元七世纪,新罗和唐联合,攻灭了高句丽和百济,不久唐兵被迫撤出朝鲜半岛。
新罗基本上统一了朝鲜半岛,在朝鲜半岛上第一次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枣新罗民族。 但当时朝鲜的东北部还为渤海国所占,渤海族是以粟末摸和及高丽遗民为主融合其他秽百人形成的一个民族。
高句丽民族一部分迁居我国中原地区加入于汉族之中,一部分加入渤海族之中,一部分加入新罗民族之中。 公元十世纪,辽灭渤海,将渤海人西迁,部分渤海人南投新罗,加入新罗族中。
而同时,原居牡丹江流域的女真人南下,占有了朝鲜半岛的东北部。 也在公元十世纪初,王建创立了高丽王朝,新罗人改称高丽人。
高丽人与新罗人不同是前者吸收了十余万渤海人,但主体是一样的。高丽人和高句丽人却根本不同。
高句丽人是横跨中朝两国国土,但又不包括朝鲜半岛南部的一个古民族。而高丽人则是纯属朝鲜半岛上的一个民族。
公元十四世纪,李氏朝鲜建立,这个民族被称为朝鲜族。此后一个时期居住在朝鲜半岛东北部的女真人,部分北迁成为女真族枣满族的一部分,部分南徙加入于朝鲜民族之中。
朝鲜民族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吸收了许多民族,但它的主体是秽和韩。
在中国朝鲜族的历史
朝鲜族,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其余则散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济南、西安、武汉等内地大中城市。其中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多数居民使用朝鲜语和朝鲜文。杂居地区的朝鲜族通用汉语.
早期迁徙
从19世纪中叶开始,陆续有较多的朝鲜人从朝鲜半岛迁入,这是中国朝鲜族的主要来源。由于当时朝鲜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压迫,特别是1869年朝鲜北部遭受大灾难,一些苦难的朝鲜农民越过鸭绿江和图们江来到中国,在两江沿岸一带开垦,同汉族、满族等人民杂居共处。但此时迁入人数还不很多,大多数春来秋去,居住尚不稳定。
随着日本在朝鲜侵略的加剧,大批居民为寻找生路,不顾清政府禁令,纷纷徙入中国东北边疆地区定居下来,据统计,1870年在鸭绿江北岸一带已有28个朝鲜族聚居乡。清光绪七年(1881)延边地区朝鲜族已达1万多人。1883年在集安、临江、新宾等县的朝鲜族居民已有3.7万多人。同一时期,乌苏里江沿岸一带也移入为数不少的朝鲜族农户。
民族融合
19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对入境的朝鲜农民尚采取封禁政策。后来改行招民开垦政策.1881年在吉林设置荒务局,在南岗(珲春)、延吉、东沟等地设置招垦局,招募移民,凡应募移入者,均为中国臣民。1885年清政府将图们江北岸长约700里、宽约50里的地区划为朝鲜族农民专垦区,更便于朝鲜农民大批移入东北地区定居。
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半岛,不堪忍受帝国主义残酷压迫和剥削的朝鲜人民和部分爱国人士,更是大批移入中国东北各地,到1918年已达36万多人。
有点多。。耐心看吧。。。图片是:中华民族系列邮票——朝鲜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