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紫金县中坝镇 紫金县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

火烧 2022-08-22 00:37:12 1073
紫金县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 紫金县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一、开展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的重大意义“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自然村落由人类聚居而自

紫金县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  

紫金县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

一、开展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的重大意义
“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自然村落由人类聚居而自然形成,积淀着人类发展演变的历史与文明。我县是东江文明发祥地之一,是客家古邑,自然村落历史人文资源丰富,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不少自然村落中保存的历史人文印记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必须进行全面抢救与保护。开展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是进一步摸清县情,全面保存自然村落中的历史人文印记,抢救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基础性文化工程,可填补县情空白,为挖掘与保护自然村落历史文化资源,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留住村貌、记住乡愁、延续历史文脉提供依据,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全面翔实资料,为华人华侨与港澳台同胞了解家乡、联系乡情、寻根问祖提供指引与帮助,对提升紫金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普查对象与内容
(一)普查对象
以自然村为普查单位,坚持“能查尽查”的原则,包括现存的自然村、“城中村”和虽已改为居委会但普查内容仍基本清晰的原自然村(村名采用改居委会前的最后名称)。若干自然村连成一片、普查内容无法分割的,以成片的村落为一个普查对象。
(二)普查内容
主要包括:名称、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姓氏源流、人口、民族、民系、方言、民居、宗祠、风俗习惯、家谱族谱、家规族规、宗教信仰、文物遗址、掌故传说、历史事件、人物、华人华侨与港澳台同胞等。列入国家、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古村落、传统村落名录和特色明显的自然村,应突出自身特色。
三、普查工作任务
(一)全面摸清自然村落历史人文状况
按照普查内容,搜集整理以自然村为单位的文字资料(包括家谱族谱)、图片、音像资料等。
(二)编纂出版《紫金县自然村落历史人文调查》
在普查基础上,按省统一规范与体例,编纂《紫金县自然村落历史人文调查》(以下简称《调查》),作为《广东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调查》分卷,由省统一印刷出版。
(三)建立紫金县自然村落历史人文信息网络服务平台
依托广东省情数据中心和河源市情数据中心,建立紫金县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数据库和数据网络服务平台,宣传推介我县自然村落历史人文风貌。
(四)向县委、县政府提出挖掘历史人文资源,保护自然村落的建议
结合普查情况,撰写专题调研报告,向县委、县政府提出挖掘历史人文资源、保护自然村落、开展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建议。注重发现一批名村、特色村,指导条件较好的村积极参加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编修名村志。
四、普查工作步骤与时间安排
2016年11月,县制定普查工作方案,下发相关文件及资料,明确任务要求与责任分工,动员部署并启动普查工作。
2016年12月始,各镇成立普查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动员部署并全面开展普查工作。
2017年8月底前,各镇完成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的资料收集、审核、上报和《调查》一书条目初稿编写。
2018年3月底前,县完成《调查》书稿总纂、送审。
2018年9月底前,市完成《调查》一书的审查验收。
2018年12月底前,完成《调查》一书的印刷出版和普查资料存档,建立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数据库。
2020年12月底前,完成专题调研报告。
五、普查工作组织实施
普查工作实行“县级党委政府领导、地方志工作机构牵头、有关部门配合、以乡镇为单位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狠抓落实,加大宣传力度,扎扎实实完成好普查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县政府切实加强对普查工作的领导
1、县政府成立紫金县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普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普查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并成立紫金县自然村落历史人文调查编纂委员会,与普查工作领导小组一套人马,组织领导《调查》编纂出版工作。
2、县民政局、县住建局、县文广新局、县文联等单位作为普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安排熟悉情况的工作人员参与普查工作,负责提供普查所需的相关资料,并充分发挥专家的审核把关作用。
3、普查工作经费按照财政分级负担的原则给予保障。县普查工作和《调查》编写、验收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
(二)要明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抓好落实
1、县普查办设在县地方志办公室,负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组织业务培训,开展业务指导,加强督促检查,做好资料存档。县普查办成立紫金县自然村落历史人文调查编辑部,负责普查资料复核和《调查》总纂。
2、各镇是本次普查工作实施主体,负有重要责任,应由政府“一把手”牵头,成立本镇普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1名领导负责抓落实,并抽调2名以上责任心强、文字功底好、熟悉计算机操作的干部为本镇普查员,负责本镇普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做好资料搜集、填报与初审,按照省统一要求和格式上报普查资料,撰写《调查》初稿等。
主要任务为:每个自然村填报《广东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表》1份,并根据普查表内容撰写《调查》条目初稿(即“村落历史人文概况”)资料1篇。“村落历史人文概况”资料要求内容基本涵盖普查项目,篇幅一般控制在2000字以内,传统村落、古村落、特色村落不超过3000字,并根据相应内容随文插入图片2~4幅(含1幅反映村落全景或村容村貌的照片, 图片要求500万像素以上,附文字说明)。
3、各级普查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要以对党和政府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开展普查工作,做到客观全面,认真审核,不少报、不虚报、不假报;在《调查》编纂中做到严谨规范、实事求是、严格把关。
4、县民政局、县住建局、县文广新局、县文联、县地方志办等单位为县普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提供普查所需的相关资料及组织协调相关工作。
5、因普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请各镇务必于12月5日前将本镇普查工作小组成立文件、普查工作分管领导及普查员名单(附件)报县志办备案(以便及时上报到省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充分利用广东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网络报送系统账户上报自然村落资料),2017年12月底前完成本镇普查的资料收集、审核、上报和《调查》一书条目初稿编写。
6、各镇除配备专(兼)职普查员外,要在各村建立普查联络员队伍,并广泛发动各村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村干部、在校大学生、中小学教师、村中长老、族谱修编理事会、离退休干部、熟悉情况的村民和热心人士、志愿者、文史爱好者等参与普查工作。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宣传栏、广告牌、宣传画册以及微信、微博等宣传工具,广泛宣传普查工作,争取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与参与。
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工作要求高的创新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文化系统工程,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各镇、各单位的通力协作才能如期完成。各镇、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切实提供人、财、物方面的保障,加快工作进度,确保我县按 时保质完成省委、省政府部署的普查工作任务。

如何开展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

开展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是省和市地方志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的任务之一。借此,能为基层的精细化管理和精准服务提供数据支撑;清楚不同地区文脉发展,为招商引资和对外宣传提供依据;知古明今、寻找规律,为片区发展提供路径,“同时,对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广东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表怎么做

首先要设置基本信息
包括名称与地点等
其次重点介绍人文景观

自然村落历史人民普查进度怎样写

先写计划普查什么
然后是已经查到了什么
然后是还需要查什么

挖掘从化区自然村落的历史人文特色的作文

任何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由于其自然环境、资源、社会发展状况和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在发展方向和产业重点培育方面,都不可能照搬照套其它地区的发展模式,即使是在其它地区非常成熟,先进性突显的模式,它的主要适应性也具有区域的局限性。因此,不同的地区要根据各自的区域特点,依据地域合理分工的原则,发挥地区优势,选择适合于自身条件的发展模式,去制定符合地区实情情况的总体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战略。 结合北海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北海应依托环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在发挥自身区域优势的条件下加速发展旅游产业,努力建设旅游经济强市和中国旅游名城中,应注重调动历史人文资源优势去为率先崛起服务 一是通过发挥人文资源提高北海城市知名度。 人文资源是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依托之一。北海的人文资源丰富,从秦汉至民国的两千多年间,赵佗、费贻、孟尝、马援、高骈、苏东坡等,都是人文资源中的经典人物,他们不但在北海历史上留下了巨大的影响,也在北海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是组成北海城市名片的重要元素之一,对推动当地的经济建设和文化事业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旅游业发展方面,具有很强的凝聚力。这些历史人物在北海留下了诸如南越王行宫(今合浦东山寺)、合浦还珠亭、海角亭、孟尝亭、伏波庙、东坡亭、孟太守祠等景观遗迹,北海应当抓住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机遇,让这些景观遗迹在北海的旅游产业中发挥应有作用。 二是通过调动历史人文资源优势去增强地方的凝聚力, 调动历史人文资源优势去增强地方的凝聚力是古往今来,中外通用的最节约成本的措施。近年来,北海在挖掘历史人文资源优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与北海历史人文资源优势相比,还是远远不够。合浦是珍珠故乡,南珠原产地,“珠还合浦”诞生地,然而,来到北海、合浦却很少发现有与南珠、“珠还合浦”有关的标志。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北海产生了一大批显赫史志的各方面知名人物,陈铭枢之外,还有林翼中(抗战时任国民政府农林部长、国民党“六大”中央执行委员,香翰屏(抗战时任第九集团军中将副司令)、张 君嵩(抗战时任国民革命军少将师长)、邓世增(抗战时任国民革命军中将司令、第十九路军副总指挥)、沈载和(抗战时任十九路军广州办事处主任、广东省银行行长)等。遗憾的是,在北海很少看到这些人文资源景观。对此,北海应该加大历史人文资源的整合开发力度,使之在北海的率先崛起中发挥应有的凝聚力。 三是通过调动历史人文资源优势去扩大辐射力。 一个城市及一个地区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是由多方面元素构成的,区域的辐射力就是其中之一。辐射力的形成有物质的,也有非物质的。在非物质的元素当中,历史人文资源就是最有影响力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名人效应。特别是在旅游产业的发展中,历史人文资源中的名人效应的辐射作用更是有目共睹。 北海的历史人文资源相当丰富,有费贻的廉山留名,孟尝的珠还合浦,马援的伏波山和铜船湖、高骈的海门屯兵,苏轼的万里瞻天,李逊的为民请命,徐柏的一肩一仆,危祐的名与州符。这些人文经典不但是发展旅游产业的景观基础,更是提高地区知名度,促进地区吸引力向外辐射的活跃因素和纽带。人文资源的辐射力是多层次,跨区域、跨时空的。今天,在把北海建设成区域性国际化城市的时代使命当中,充分调动历史人文资源优势为率先崛起服务,不但是提高北海城市知名度,扩大辐射力的需要,也是弘扬北海独特的历史文化优势,建设“文化北海”的重要任务。 四是通过调动历史人文资源优势去产生向心力。 历史人文资源在一定条件的作用下,其产生的向心力往往是惊人的,因此而产生的效应、效益也是巨大的。在挖掘人文资源,发挥名人效益,提高区域知名度方面,全国各地开展公祭黄帝、祭大禹、祭李冰以及已成为定制的祭孔活动,就是具体的反映。这种基于中华民族文化根源的向心力,具有强大的凝聚感召作用,也有深厚的民众基础,悠长的历史源头,长久的社会作用。北海拥有如此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当然也是一种可借助的重要力量。

自然村落人文工作普查建立工作联络q群有什么作用

可以互相交流信息
可以互相帮助
解决他人的问题

自然村落普查工作中有哪些难点疑点

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主要包括古建筑、自然生态和民俗风情三方面。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的对象以自然村为普查单位,坚持“能查尽查”的原则,包括现存的自然村、城中村和虽已改为居委会但普查内容仍基本清晰的原自然村(村名采用改为居委会前的最后名称)。普查内容主要包括:名称、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姓氏源流、人口、民族、民系、方言、民居、宗祠、风俗习惯、家谱族谱、家规族规、宗教信仰、文物遗址、掌故传说、历史事件、人物、华人华侨与港澳台同胞等。列入国家、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古村落、传统村落名录和特色明显的自然村,应突出自身特色。

紫金县中坝镇 紫金县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

紫金县?

你好,紫金县论坛官网就是‘紫金县’拼音组成。请问你需要问什么?祝你生活愉快,心想事成!

紫金县在哪

河源

求关于历史人文,人与自然,或者苏州文化的文章

苏州以园林与水乡古镇名闻天下,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顾辟疆所建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苏州因此素有“人间天堂 ”的美誉。苏州是有效资料显示现存至今的最古老的城市,苏州在春秋时期是吴国的政治中心;西汉武帝时为江南政治、经济中心,司马迁称之为“江东一都会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南移,陆游称“苏常(州)熟,天下足”(陆游《奔牛水闸记》),宋人进而美誉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而苏州则“风物雄丽为东南冠”;明清时期又成为“衣被天下”的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誉称苏州“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 “苏州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是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的综合艺术品,集自然美和艺术美于一体,构成了曲折迂回、步移景换的画面。 全市现有园林60多个苏州现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3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现有保存完好的古典园林60余处,,其中拙政园和留园列入中国四大名园,并同网师园、环秀山庄与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等9个古典园林,分别于97年12月和2000年11 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