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散尽家财 唐朝一名将,死前几乎散尽家财,给儿子留下2句非常有意义的话
唐朝一名将,死前几乎散尽家财,给儿子留下2句非常有意义的话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很多人对这俗语都非常熟悉,劝诫为人父母者不必日夜操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自古以来,几乎全天下的父母都不停地拼搏,省吃俭用至死方休,只希望留给孩子更多家产。唐朝有一位名将,他的做法与众不同,临死前几乎散尽家财,并给儿子留下2句非常有意义的话。
此人就是刘弘基,凌烟阁功臣中排在第十一位,单凭这项荣誉就足以证明其能力。俗话说,投胎是个技术活,刘弘基运气挺不错,父亲是隋朝的刺史,所以他的起点比别人高不少。长大之后,刘弘基轻松获得一个官职,让身边的好友羡慕不已。
隋炀帝召集大军征讨高句丽,按照朝廷规定,刘弘基需要随军出征,由于他害怕一去不复返,就想到一个办法,把自家的耕牛杀了,并让人将此事上报给官府。古代耕牛很重要,不能够随便把耕牛杀了吃,官府立马将刘弘基抓起来,这正是他要的结果。
刘弘基被释放之后,开始混迹于江湖,结识一些漂泊的侠客,虽然没有落草为寇,却经常以盗马为生。几年后,刘弘基厌倦了这种生活,听说太原留守李渊正在招募有才之士,连夜前去投奔,从此洗心革面,才能日渐显露,跟李世民关系非常好。
经历过一些事情,才会变得更加成熟,刘弘基闯荡江湖的这些年,变成有勇有谋的将领,作战中一马当先,不仅斩杀隋朝守将宋老生,还率先带兵攻入长安。如此有能力的猛将,李渊自然不会亏待,刘弘基很快当上右骁卫大将军,并且得到皇帝给他“免死一次”的承诺,等同于手握免死金牌。
功成名就后的刘弘基,并未侍宠若娇,带领唐军继续征战四方。有意思的是,刘弘基曾两次兵败被俘,第一次是跟征伐薛举时,第二次是与宋金刚大战,也许刘弘基命大,敌军两次没有将他处死,最后都被唐军救出。胜败乃兵家常事,皇帝没有因打了败仗而责罚刘弘基,反而对他更加器重。
虽然刘弘基后来因别人牵连,曾被削去官职,不过很快又被起用,仕途上没受多大影响,朝廷还封他为夔国公。永徽元年,即唐高宗在位的第一年,六十八岁的刘弘基身患重病,去世后陪葬昭陵。《旧唐书》记载:弘基遗令给诸子奴婢各十五人、良田五顷,谓所亲曰:“若贤,固不藉多财。不贤,守此可以免饥冻。”余财悉以散施。
也就是说,刘弘基没有把家产都留给儿子,而是只给每人15名奴婢,外加一些田地,把其余家产都接济别人。除此之外,他还留下两句话:“若贤,固不藉多财。不贤,守此可以免饥冻。”在刘弘基看来,如果儿子有能力,可以凭借才能成功;如果能力欠缺,留下那么多家产也没有,此话颇有道理,值得深思。

参考资料:《旧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