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蔡伯俙四歲中第侍奉太子趙禎,但趙禎登基後卻並不重用他

火烧 2023-03-20 15:39:18 1049
蔡伯俙四歲中第侍奉太子趙禎,但趙禎登基後卻並不重用他 中國的選官制度經過了世卿世祿制、九品中正制逐步發展到隋朝的科舉制,隋朝創造了科舉這一制度,但是隋唐時期中舉者多是高門世族,後來的牛李黨爭也是和官員

蔡伯俙四歲中第侍奉太子趙禎,但趙禎登基後卻並不重用他  

蔡伯俙四歲中第侍奉太子趙禎,但趙禎登基後卻並不重用他
中國的選官制度經過了世卿世祿制、九品中正制逐步發展到隋朝的科舉制,隋朝創造了科舉這一制度,但是隋唐時期中舉者多是高門世族,後來的牛李黨爭也是和官員的身份有關,雙方各自代表一派。當然這個時候科舉制還是在不斷完善的過程,彌封、糊名、武舉等制度紛紛出現,為更多的寒門士子登上政治舞台提供了良機。而科舉制度的繁榮期是在宋朝,宋朝文化事業興盛,再加上隋唐五代對科舉的完善,也就湧現出了很多的人才。,除了一般的科舉之外,為了讓一些神童也能進入到官場,宋朝還有「童子試」。「童子試」確實吸引了不少神童,楊億、宋綬、晏殊、李淑等人均參加了「童子試」,而有個人和晏殊都參加了童子試,並且一起陪伴太子趙禎,可是自己的仕途卻一直不如晏殊,最後只是尸位素餐而已。這個人就是蔡伯俙。,蔡伯俙(1013年——1100年)「字景蕃,與晏元獻俱五六歲以神童侍仁宗於東宮。」「蔡伯俙,福清人,四歲能詩。元符中,舉神童。真宗賜詩寵之,即日釋褐,後授守秘書正字,尋賜進士出身。」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蔡伯俙中舉後,和晏殊一起去侍奉太子趙禎,從此二人開始了不同的生活。,宋真宗趙恆對蔡伯俙十分欣賞,還為他寫了首詩:「八閩山水多奇峻,四歲兒童出盛時。家世舊傳清白訓,嬰孩自得老成姿。才方學步來朝謁,未及能言便賦詩。更勵孜孜圖進益,青雲千里有前期」。只不過後來的事實證明,趙恆走眼了。,這個時候的太子趙禎還是個頑童,只愛玩耍,每當趙禎要玩耍的時候,晏殊都是進行勸諫,當時的趙禎十分煩惱,總是躲著他。而蔡伯俙則不然,「元獻自初梗介。蔡最柔媚」。可以說蔡伯俙的聰明才智都用到取媚上去了。一次,蔡伯俙「戲圖村民蒿目菜色,真宗見而問,對曰:『臣所居瘴鄉,其人皆然。』帝嘆久之」。對於太子,蔡伯俙更是曲意逢迎,「每太子過門闌高者,蔡伏地令太子履其背而登。」正因此,趙禎對他也不錯。,過了一段時間,趙恆駕崩,太子趙禎登基。本來大家都認為晏殊會被疏遠而蔡伯俙會被重用,沒想到結局正相反。趙禎親政之後,晏殊飛黃騰達,最後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封臨淄公,端的是位極人臣、無比榮耀。而蔡伯俙則正相反,蹭蹬多年,最終卻只做到主管農業事務的司農卿。「既踐祚,元獻被知遇,至宰相;蔡竟不大用」。蔡伯俙官不大,但是還不老實,經常惹點事,「以舊恩常領郡,頗不循法令,或被劾取旨,上識其姓名,必曰『藩邸舊臣,且令轉官。』」,據當事人的回憶,蔡伯俙「授官之後,寂無所傳。明清因於故書中得其奏狀一紙云:『伏念臣先於大中祥符八年,真宗皇帝遣內臣毛昌達宣召賜對,試誦真宗皇帝御制歌詩,即日蒙恩釋褐,授守秘書省正字。臣遭遇之年,方始三歲,及賜臣御詩云:七閩山水多才俊,三歲奇童出盛時。續蒙宣赴東宮侍仁宗皇帝讀書,朝夕親近,頗歷歲年。其後臣年一十七歲,以家貧陳乞差遣,仁宗皇帝聖念矜憐,特依所乞,仍有旨餘人不得援例。自茲累歷任使,今來本任,至來年二月當滿。重念臣生事蕭條,累族重大,又無得力兒男可以供侍,一日舍祿,無以為生。幸遇皇帝陛下至仁至治,無一物失所,其於老者惠恤尤深。臣以祥符八年三歲,甲子庚申,即未至衰老,慾望聖慈特賜許臣再任管句江州太平觀一任,覬仍廩稍,得養單貧。"蓋元豐初,計其年尚未七十,司農少卿,今之朝議大夫也,碌碌無所聞」。以逢迎邀寵失敗還不遵紀守法,甚至不斷索要官職,自然會惹得同僚們鄙視。元祐七年(1092年),年已八十的蔡伯俙終於厭倦官場,向朝廷告老還鄉,數年後病故於家中。,朱興仲在《續歸田錄》里說:蔡伯俙「凡更四朝,元符初致仕,己八十歲矣。監司薦之,乞落致仕與宮祠,其辭略云:『蔡伯俙年八十歲,食祿七十五年。"余謂人生名位固可得,罕得綿長如此者。」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