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常见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实务中存在哪些难题
经济责任审计实务中存在哪些难题
经济责任审计实务中存在哪些难题
具体难题如下:
1、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
我们稽核账务,只能就对其登帐事项的稽核,无法对账外资产是否进行清查
2、经营责任书指标完成情况
我们的指标资料依赖于经济责任书,对此,保值增值率的演算法其实也很纠结,到底对于赖债这种情况,算不算保值呢
3、主要经济活动和重大经济决策所产生效益情况
这种情况只能以未发生重大经济决策了解,因为相关事项根本无法衡量,效益多少,很难完整反映。
4、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
这个和2点相同。
5、建立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情况
只能根据账面来稽核,内控体系也只能让对方提供。
6、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情况
毕竟是责任审计,不是纪检审计,完全无能为力。只能说
未发现粮所有违反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行为,未发现与国家相关政策有冲突的情况。
7、廉洁自律情况
同第6点。
8、目前的经济责任审计,基本属于事后审计,即便查核出一些问题,领导人都已经离任,不具有改进效果。且流于形式的为多。
打字很辛苦,望采纳!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哪些问题
这个有很多种的,处了贪污受贿外,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大多数领导干部重视上级交给的任务和经济指标的完成,轻视财务管理,甚至违反财经纪律。
二、大多数领导干部都重视"一支笔"审签制度,忽视监督制约机制。在被审计的党政领导干部中几乎都是所有财务开支都要有"一把手"审批,忽视分级管理、相互监督的制约机制,往往造成主要领导干部独断专行,经济上责任不清。
三、有的有经济指标的乡、镇、委、局弄虚作假,上报经济指标数字不实。
四、对预算外资金多数被审计单位没有贯彻"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办法,尤其在乡镇表现特别突出,预算外资金在财政所代理记账,收支由各科室自己管理使用,根本未纳入财政统一管理,造成使用上的混乱状。
经济责任审计物件包括哪些
经济责任审计物件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包括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工作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等单位的党委(含党组、党工委)正职领导干部和行政正职领导干部,包括主持工作一年以上的副职领导干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包括国有和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含金融企业)的法定代表人。
根据《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因其所任职务,依法对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物件包括:(一)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正职领导干部或者主持工作一年以上的副职领导干部;(二)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工作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等单位的正职领导干部或者主持工作一年以上的副职领导干部;上级领导干部兼任部门、单位的正职领导干部,且不实际履行经济责任时,实际负责本部门、本单位常务工作的副职领导干部。
经济责任审计向被审单位要哪些内容
1,如题所述,一般应视委托审计或要求审计的机构,以及被审计物件的上级主管机构或部门的要求而定。
2,经济责任审计,通常是对被审计物件在职期间的履职施政情况进行审计,重点针对所涉经济事项。那么,常规做法一般是对任期内一切相关的履职从政及经济方面事项、执行情况,以经济审查角度为切入点重点开展审计工作。
3,可见,应予获取被审计物件所在单位任期内的一切从政施政报告、述职报告以及其财务部门的相关财务收支账册、财务运营报告等资料,必要时,还可开展现场调查实地了解情况。
4,以上仅供参考,请予核实,依法操作。
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包括内容有哪些
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包括内容有:
一、审计目标
在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基础上,摸清单位家底,重点揭露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存在的违规违纪、重大损失浪费和领导干部违反廉政规定等问题,做出正确评价并分清经济责任。通过审计,增强被审计单位及有关人员遵纪守法和廉洁自律意识,促进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推进依法行政,为党管干部和经济健康发展服务。
二、审计范围
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由其兼任法定代表人和由其分管的所属二级单位为必审单位,其他单位可根据与本单位经济往来情况和重要程度抽审。垂直管理的可适当延伸下一级单位。
审计时限应为领导干部的任职时间,已进行过任中审计的,原则上不再重复审计。所需审计时限较长的,可重点审计后三年或最后一届任期,重大问题追溯到以前年度,重要事项延伸至审计日。
三、审计的主要内容及重点
(一)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情况。部门单位执行《预演算法》、《会计法》、《税收征管法》等财经法规情况,有无做假帐、私设“帐外帐”,或偷漏税金、私分乱发等违法违纪问题;部门单位内部制订的财务管理制度、办法等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执行中央及省市出台的经济政策情况。
(二)财政财务收支情况。一是部门单位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决算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财政资金的管理、使用和拨付情况,财政财务收支是否真实、合法。二是各类资金、基金和收费专案是否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有无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和拖欠、坐支、截留各项收入问题;执行“收支两条线”政策是否到位,票据和帐户是否合规等;有无隐瞒收入、私设“小金库”等问题。三是各项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及其效益情况,有无挤占挪用专项经费和其它专项资金问题。
(三)资产的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况。主要稽核任期内各项资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包括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各项应收款、库存材料、对外投资、固定资产和其它资产等),各项资产的管理是否符合规定,有无账外资产。通过任期内国有资产(一般按净资产数)的增减变化,确认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分析国有资产有无流失、损失、浪费等问题。
(四)负债情况。主要稽核任期内单位债务的真实性、合法性。重点审查往来款项催要及清理是否及时,有无长期挂账和利用往来账户隐瞒收入等问题;有无账外债务,并及时查明原因,并分析债务的增减变化情况。
(五)重大经济决策情况。基本建设、对外投资等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程式是否正确,是否经过科学论证,资金来源是否正当,是否按规定管理和使用资金,其效益性如何。有无违规担保、抵押和购买股票、债券等现象。有无因决策失误或管理不善造成损失浪费等现象。
(六)领导干部遵守廉政规定情况。领导干部本人及其亲属有无长期借用公款或本单位及下属单位资产问题;有无从单位注入资金进行工商登记、自兼法定代表人办企业问题;有无从下属单位领取报酬和补助问题;有无公款装修、购买私房及超标准购车等问题;有无通过亲属子女从事与管理的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经营活动牟取私利问题;有无转移、挪用、侵占企业资金或下属单位资金为个人和小团体牟取私利等问题。
四、审计评价及责任界定
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应按照审计内容全面评价,重点包括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重大经济决策及其程式的合法性、效益性,以及单位内控制度和遵纪守法情况,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背景,在取得相关批件、签字、会议记录、调查笔录等审计证据的基础上进行评价,正确界定领导干部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具体分为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并在审计报告中简要说明理由。在没有或无法取得相关证据,责任确实难以区分的情况下,采取写实手法,描述其经济活动或决策活动的具体过程。

审计机构应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机构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应当根据重要性和谨慎性原则在评估审计风险的基础上,围绕审计目标确定审计的范围、内容、步骤和方法。审计方案应明确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审计要求、审计组织、审计方式、延伸审计单位、其他审计事项等。
审计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编制的依据;
二、被审计单位的名称和基本情况;
三、审计目标;
四、审计的范围、内容和重点;
五、审计要求;
六、审计组织;
七、审计方式;
八、延伸审计单位;
九、预定的审计工作起诡日期;
十、审计组组长、审计组成员及其分工;
十一、编制的日期;
十二、其他有关内容
国外有经济责任审计吗
有,国外的审计包括经济责任审计一般都是委托给独立的第三方会计事务所来完成的。国外的经济责任审计更多的是面向企业、公司的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