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国近代人口大迁徙 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次人口迁徙

火烧 2022-05-16 17:47:30 1148
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次人口迁徙 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次人口迁徙是:下南洋、走西口、闯关东。一、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迁至台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次人口迁徙  

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次人口迁徙是:下南洋、走西口、闯关东。

一、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迁至台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

二、下南洋。

真正意义上的下南洋是从明末清初开始的,到清朝末年达到高潮。

到1905年,海外华侨总数已达700万人。

直至近代几次革命低潮时期,都有逃避政治迫害的中国人移居东南亚。

下南洋的流民,来自全国大部分省区,但福建、广东人占95%以上。

这与自然、人文因素极有关系。

闽、粤两省海岸曲折,人民与海相习,这是内地老百姓不能相比的;两省距离南洋较近,往返方便,路近费省。

据统计,印尼两亿人口中,约一千万是华人;马来西亚两千五百万人口,华人约六百万;泰国六千五百万人口,华人约二千万,占了将近三分之一;新加坡三百多万人,华人多达90%,是海外华人占所在国人口比例最高的一个国家。

三、走西口。

走西口的时间,大概是在明代的中期开始,那么截止时间大概到清朝末年,其中的高潮应该是在明末清初,这个时候数量是最大。

走西口有两种情况:

1、是由于山西当时人口比较多,所以生活比较困难。

2、另一部分人就是由于在内蒙这一带,当时的边防需要,所以晋商就是在明代中期时候,内蒙边防的需要发展起来的。

那么一部分人走西口,就是为了适应这种要求,到口外去发展商业,发展贸易,以至于到后来的票号。

四、闯关东。

“闯关东”是中国近代向东北移民的略称,闯关的以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人为多,而其中又以山东人为最。

山东又以胶东最多,几乎村村、家家都有“闯关东”的,甚至村里青年人不去关东闯一闯就被乡人视为没出息。

1、因为随着日、俄势力进入东北,满清对东北的移民禁忌形同虚设。

2、还因为随着日、俄对东北的开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2、内地曾发生了光绪3年、民国18年、民国31年三次大灾荒,内地居民扶老携幼,结队成群,逃荒到东北,以投靠亲友,并可开种荒地。

民国时期历年进入关东地区的人数多寡不一,但至少也在20万人以上,而超过百万人的年份有4年。

清代、民国时期累计各超过1,000万。

可以说,今天东北超过8成人的祖先,都是那个时期的移民。

扩展资料:

抗日战争时期河南人沿陇海铁路的西北大移民,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人口迁徙,它是由三大历史事件造成的:

一、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开始大规模侵华,群众往西安等大后方逃亡。

二、国民政府“以水代兵”, 1938年扒开黄河花园口。

一泻千里的的黄河水淹豫、皖、苏3省44县市,1250 万人受灾,死亡89万余人。

中国近代人口大迁徙 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次人口迁徙

三、 1942年的中原大饥荒再一次激起了中原灾民大规模的西迁浪潮,1942年(民国31年)河南省发生了近百年来罕见的惨绝人寰的特大灾荒,米珠薪桂,饿殍载道。

而当年的关中平原,则风调雨顺,获得了大丰收。

当时河南省有3000万人口,1942年——1943年因灾荒而死亡者,据官方统计竟达300万之多。

多灾多难的中原人民辗转洛阳,或扒火车,或步行,沿陇海路的方向前往西北“大后方”的。

据估计,豫、皖、苏三省共有390万人,其中以河南人占绝大多数,背井离乡,他们一路乞讨,远的一直逃到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从中原到西北,漫延着一幅长长的饿殍图。

即使到现在,沿陇海铁路的西北城镇,河南人都占了很大比例,渭南、西安、咸阳占三分之一,宝鸡、天水甚至超过二分之一,以致西宁、兰州都有很多河南人,新疆每6个人中,就有一个河南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近代史 (中国历史分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人口迁移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