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汉朝的货币叫什么 漢朝貨幣折騰史(1):改變,然後還是改變

火烧 2022-06-01 07:39:40 1042
漢朝貨幣折騰史(1):改變,然後還是改變 貨幣的更替本來是一件挺嚴肅的事情,但是在漢朝,卻成了一件挺不嚴肅的事情,大家都改,劉邦改完,呂后改,呂后改完漢文帝改,漢文帝改完漢武帝改。漢武帝挺有創意,不僅
汉朝的货币叫什么 漢朝貨幣折騰史(1):改變,然後還是改變

漢朝貨幣折騰史(1):改變,然後還是改變  

貨幣的更替本來是一件挺嚴肅的事情,但是在漢朝,卻成了一件挺不嚴肅的事情,大家都改,劉邦改完,呂后改,呂后改完漢文帝改,漢文帝改完漢武帝改。漢武帝挺有創意,不僅改,還增加了幾個新品種,但是漢武帝的創意再強,也沒有王莽的創意強,王莽當上皇帝以後,進行了一次前無古人,估計也是後無來者的貨幣改革,王莽天女散花般的貨幣改革可能將永遠被珍藏在貨幣銀行學的記憶里了。
換個角度說,漢朝這個貨幣變來變去的過程,也是一個挺正常的事情,因為從劉邦到漢武帝,再到王莽,大家都沒學過貨幣銀行學,誰也不知道貨幣這東西到底會對經濟有多大影響,都是摸著石頭過河,這個過程其實是個試錯的過程,不過代價確實是有點大了。
漢朝貨幣的折騰是從秦朝的秦半兩開始的,這本來是一個很經典的貨幣,秦始皇費了很大的勁才統一了這個貨幣,標準也制定的很好,真正的國標,每個重十二銖,摺合半兩,所以叫做秦半兩。上面「半兩」這兩個字據說還是丞相李斯寫的,李斯可是個大文化人。
但是到了漢初的時候,劉邦覺得這個貨幣有問題,太重,所以準備改一下,其實不是太重,是劉邦那時候太窮,需要自己印點貨幣,於是漢朝的貨幣就進入了混亂的「莢錢」時代,這種又輕又薄,做工極為粗糙的莢錢引起了漢朝嚴重的通貨膨脹。
在此背景下,劉邦很快就禁止了民間的鑄幣,頒布了禁鑄令,不讓大家印錢了,但是能自己印錢這個事情,實在是有太大的吸引力,雖然頒布了禁鑄令,但是實際上一直都沒有真正被禁止過,人們印錢的熱情太高,根本不懼各項懲罰規定。
劉邦之後,呂后據說也進行了貨幣改革,估計是覺得劉邦的莢錢太爛了,於是弄了個八銖錢,增加錢幣重量,增加公信力,但是這個錢又確實太重了,面額較大,民間買個豆腐什麼的,沒辦法找零錢,所以這個貨幣存在的時間應該很短,漢書和史記上都沒有這種貨幣的記載,這種貨幣的記載,是出自其它史料。
到了漢文帝的時候,孝文五年,為錢益多而輕,乃更鑄四銖錢,其文為「半兩」。市場私自盜鑄貨幣的情況仍然非常嚴重,各種貨幣混雜,輕重不一,為了統一貨幣,文帝開始鑄造四銖錢,面值還是寫半兩,
漢文帝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再度開放了民間鑄幣,和劉邦的措施一樣,在這個問題上,賈誼提出了非常好的意見,說這樣不行,會有大問題,但是漢文帝沒聽,這次漢文帝放開鑄幣權的事情,歷史記載不詳,有人說是漢文帝和地方諸侯郡國妥協的結果,因為大家還是都很想自己印錢的,再加上漢文帝確實也是一個很善解人意,很善良的皇帝,就答應了這事情。
這個放開鑄幣權,引起了一個麻煩,就是漢朝的「七國之亂」,這次事件以吳王劉濞為首,吳王劉濞是劉邦哥哥的兒子,封地在楚國,楚國有銅礦,吳王劉濞因此弄了很多錢,財大氣粗,後來漢文帝準備控制一下,吳王劉濞就喊不高興了,開始作亂。因為這事,漢文帝還殺了一個很忠誠大臣——晁錯。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