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讲佛好人为什么还受难
净空法师讲佛好人为什么还受难
净空法师讲佛好人为什么还受难
净空法师---那我们看到很多行善的人,他得的果报并不好,是重罪轻报!
那我们看到很多行善的人,他得的果报并不好,这什么原因? 我们从经的意思上就可以联想到,不是没有天道,有天道,他过去造的这个业太深了,幸亏现在做行善积德,他的灾祸已经减轻很多了,重罪轻报! 如果他要不知道积德行善,不但寿命可能终结了,死后必定入三途;他现在不会入三途,受一点小的挫折,重罪轻报!我们要相信这个事实真相,自己遇到灾难的时候就很明了,这是什么?这是消业障!对于陷害我们的人要感恩;对于赞叹我们的人,谢谢他就算了
我们无量劫来造的这些业障怎么消?小而言之的是别人的毁谤,对我们的怨恨、障碍、羞辱、甚至于陷害,全是消业障。业障消尽了,福报就现前了,别着急。如果在消业障这个时候,你还有怨恨心,那就错了!业障上又加上业障,那个麻烦就大了。所以替我们消业障这些人不是恶人,我们要感恩:没有他,我的业障消不了。你得要知道,赞叹我的人、奖励我的人,那是消我的福报;骂我的人、害我的人,消我的罪业,你说哪个好?我的福报被那些人消掉了,这个我们不愿意的;业障被人消掉好。
所以我们对于陷害我们的人要感恩;对于赞叹我们的人,谢谢他就算了,为什么?他消我福报,这个要懂得。真正搞清楚、搞明白,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天天快乐、法喜充满;不了解的,就产生怨恨。你看,赞叹他的,替他消他的福报的,他很欢喜;替他消业障的,他还起怨恨,这就颠倒,这个没有智慧。学佛要开智慧,智慧就是从这个地方看到了。
人为什么可怜 净空法师
现在有很多人把格物的意思讲错了,格物不是研究,不能解释错误。司马光就讲得很清楚,格是什么?格是格斗,物是欲望,物欲;也就是说我们要跟物欲做一次斗争,要战胜物欲,这叫格物。战胜物欲,你就不会被物欲诱惑。现在的人很可怜,都是物欲的俘虏,都跳不过它的手掌。物欲带给你是什么?贪瞋痴慢;克服了物欲,你就清凉自在。所以这不是好东西。古今中外真正修道的人,对物欲非常淡薄。古时候修行人都住在山上,有一点点小块的地,自己种植一点,他生活就够了。中国古人,古书里头记载,五亩之地就可以养一家生活,养他的父母子女。佛教传到中国,百丈大师提倡自给自足,「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寺院里头提倡农耕,施主对寺庙不是以金钱布施为主,是以恒产山林土地捐赠给寺庙。所以寺庙的经济来源,多半寺庙田地多了,租给农夫去耕种,向农夫收租,这是寺庙经济的来源。所以他不靠信徒,他不化缘、不募捐,心就是定的,不攀缘了。
净空法师:学佛人为什么遭横死
阿弥陀佛
问:弟子住的地方,曾有虔诚的学佛人,甚至其它宗教如牧师,惨遭横死,为什么?不是说佛菩萨或上帝会保佑吗?由于这种示现,让很多不能人接受,也无法产生信心。
净空法师答:这是个人自己的业障、逆缘,看到这种情形,很好的学佛的人,或者是其它宗教虔诚的信徒,死还是横死,这是他的业报。那么他修行,表面上是虔诚,真正的功夫我们凡夫见不到。我们常常讲,他自私自利有没有放下?名闻利养有没有放下?贪瞋痴慢有没有放下?如果这些东西没有放下,他修行功夫就不得力。佛门里面,佛门弟子修行得再好,我们要问,他戒律有没有做到?威仪有没有做到?佛门最低的是《沙弥律仪》,在家学佛的,《十善业道》、「净业三福」他有没有做到?如果他没有做到,功夫也是不得力,那就是说他的业报他转不过来,这个要知道。我们看到这个就退心,那是自己的业力,遇到这个逆缘,这一生跟佛缘结不上,还要搞生死轮回。如果明白这个道理,自己不但不退心,自己会更加努力,知道这些人学佛为什么会有这个报应,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学佛我们常常讲要扎三个根,《弟子规》做到没有?《感应篇》做到没有?十善业做到没有?这三个根要是扎下去,真正做到了,肯定转业报。所在之处,诸佛护念,善神拥护,怎么会有灾难发生?这个地方念佛的人多,这个地方就不遭难。我们有一次有些同修们在一块聊天,谈到现在灾难多,这儿讲有灾难,东天目山没灾难,那个地方经常有四、五百人念佛,日夜不间断。庆X周边有灾难,它这个地方没有灾难,金山寺念佛声音日夜不断。我们在XX,我们这个地区周边有灾难,汤池镇没有灾难,真的风调雨顺。那个地方人人都行善,都把《弟子规》落实,这是事实,这不是偶然的。所以,看到这个就会退心的,那是自己善根浅薄,没有其它的原因。
净空法师人为什么生病
净空法师---众生的病有三大类:生理病,冤业病,恶业病,
灾难,身体细胞变成带那个毒,带什么毒?带贪嗔痴慢疑五毒。贪嗔痴慢疑这个念头不好,这是毒念。常常有这个念头的时候,我们身体就得病,就带这些病毒。所以这桩事情,我们要小心谨慎,不能不知道。
佛在经典上告诉我们,众生的病有三大类: 第一类的病是生理的病,饮食不调,穿着不宜,受了凉了、受了热了, 这都是病因,这是生理的病,医生可以帮你解决。第二类的病,冤业病,冤亲债主他找到你身上来了,医生治不好;这个东西,你诵经拜忏回向给冤亲债主,调解,他同意了,离开了,病好了。第三种,比较难办,恶业,自己造的恶业太多了,“恶”是什么?自私自利,贪嗔痴慢疑,杀盗淫妄酒。贪嗔痴慢疑是恶的念头,杀盗淫妄是恶的行为,你的身口意三业都不善,都在造恶业。
这个恶业起的病,佛经上有,杀生杀得太多了,会得肝病,五脏会得肝病,外面会得眼病,眼睛不好。年岁还不很大,眼就花了、就看不见了,杀业重的人。我们曾经见过,带兵打仗的人,常胜将军,打胜仗就杀人了,五六十岁真的眼花了,容易得肝病;嗔恚心重,怒伤肝。盗,偷盗,心不安,鬼鬼祟祟,五官里面鼻有病,肺容易感染病,就是肺、鼻是盗业。淫欲是肾脏有问题、耳朵有问题。妄语是脾脏容易感染病、舌容易感病。酒喝多了容易得心脏病,口有病。这佛在经上说的。五戒全破了,就是杀盗淫妄酒全干尽了,他的五脏六腑决定有问题;外面这个五根,就是眼耳鼻舌身也容易起病;业消了,病就好了。持戒念佛还会生病是重罪轻报!还有一种,持戒念佛也会生病,修行人,这病是什么呢?这个病是重罪轻报,他本来要堕地狱的,因为他念佛、因为他持戒,地狱罪业消了,变成轻的罪业,这都是恶业快要消尽,后面会有这么一个现象,这个现象好了,他的病就没有了。
恶业起病;恶念不善,那就起灾患,这经上常说的。贪心起水灾;嗔恚,火灾,火山爆发,地球温度上升,嗔恚,脾气大了;愚痴是风灾;傲慢是地震;怀疑是山崩地陷,这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的。现在这些量子力学家完全承认了,他说佛三千年前讲的一点都不错。根据这个道理,只要我们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我们内部的五脏六腑就健康,身心健康;不贪、不嗔、不痴、不傲慢、不怀疑,我们居住的环境没有灾难。通通能化解,通通能转得掉,应该要明白、要懂得。
净空法师:作人为什么这么累
这是业报。过去生中我们修的善不够,可能我们造的业很多,这是属于业报。知道这个道理,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一定要懂得逆来顺受,这是自作自受,绝对不是别人给我们的。我们要想改善我们的环境,一定要断恶修善,《了凡四训》很值得参考。特别是最近做的《了凡四训》连续剧的光碟,只有两片分量不大;这两片我在澳洲、在此地,我都劝同学们每天看一遍,把它当作功课来做。一年都不要间断,也就是说一年当中你能够看三百六十遍,对你就产生效果,你就知道怎样改造你自己的命运。
净空法师:家里人为什么不学佛
学佛人一定要给家里人做好样子,你在家里就是佛菩萨的代言人,你做的好不好直接决定家人对佛法的印象。简单来说,就是扮演好自己的的各项角色。上班,工作做得好认真,和领导同事都出的好。在家,当父母,把孩子教育好,孩子听话,成绩好,不在外面闯祸。做子女,孝顺公婆父母,和伴侣家人的关系处理的好,不让对方为难。平时待人和气,乐于助人,这就是当好了一个佛弟子。所以学佛要先学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如何让家里的关系和谐,如何行善积德。
学佛必须注意:不要让家里人为难。想让家人学佛,先表法给大家看,做学佛人的好样子。然后用自身证明学佛有真实利益。
净空法师:为什么老人要念佛
问:为了更好的修清净心,当官好还是不当官好?应提前退休或者到五十五岁以后再退休?
净空法师答:个人的缘分不一样,不过是退休之后,我看到很多退休的人,退休之后烦恼更重。应该在没有退休之前就好好的学佛,你就有基础。退休之后,你直接进入状况,这非常好,这是决定有利益。现在不肯学,到退休再学,来不及了。为什么?你的妄念太多,你的心不能专也不能静下来,所以很不容易成就。
净空法师:人为什么活着的
法师开示:人为什么活着的?汤恩比的答复,“人活在世间,第一个是为了爱;第二个是为了明了宇宙真相;第三个是创造发明”,没有佛法说得好。佛的答复四个字——人生酬业,你来干什么?你要来酬偿你的业报。过去生中修福,你来享福;过去生中造罪业,你来受罪。这是佛说的。佛讲的是三世因果,你造作这个业,你不能不来;没有这个业,两个人对面过来不相识。所以,起心动念断恶修善就比什么都重要。
我希望我们这一生、来生、生生世世幸福美满,能不能得到?能!“一切法从心想生”,专想好的,不想坏的,就可以做到。圣贤书都是好的,佛的经典、佛教的书都是好的,天天想这个好!世出世间最好的无过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你天天想极乐世界、天天想阿弥陀佛,好极了!想极乐世界,念《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极乐世界的说明书,你天天读它、天天想它,你心里头反应的是极乐世界。念念不离阿弥陀佛,你看这个念头多好!世出世间一切善法都不能跟这个相比,要知道!
净空法师讲为什么越念佛烦恼越多
净空法师---烦恼习气太浓,时间太久,念佛太生疏,时间短,所以这句佛号压不了烦恼。知道之后,时时刻刻提起。也会时时刻刻忘掉,忘掉,一下惊觉起来,赶紧佛号就接着,这样就好。
发愿求生西方净土,具足了信愿,行门就是底下这两句,常念佛号,相续不断,无有休息就是相续不断。重要的是心里不能断,口里面断没有关系,心里不能断,念兹在兹,心里要常有阿弥陀佛。过去李老师常常教我们,念佛人,真正在这一生得往生的,一定要换心,老师教我们要换心。换什么心?
平常我们的心都留恋着五欲六尘,心里都有这些东西。现在人所讲的,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你心里是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在心里根深蒂固,不知不觉他就会起心动念。祖师讲这是熟了,熟透了,随时随地它就冒出来;念佛不熟,常常忘掉,忘掉叫失念,不知不觉的念头没有了。
初念佛的人都有这个现象,不要害怕。什么原因?烦恼习气太浓,时间太久,念佛太生疏,时间短,所以这句佛号压不了烦恼。知道之后,时时刻刻提起。也会时时刻刻忘掉,忘掉,一下惊觉起来,赶紧佛号就接着,这样就好。应该有个三年、五年,真控制住了,心里真有佛号,除佛号之外,其它的都没有了。
念佛加观想也可以,观想想佛,想佛是想你自己常常供的这尊佛。为什么?你看习惯了,你天天看他,跟他很熟悉。临终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就现这个相,为什么?你跟他太熟了。
所以我们专一,我们供佛像也不要供很多,供很多,临终的时候,哪一个阿弥陀佛来接我?这个阿弥陀佛现了,那个阿弥陀佛怎么没看到?你这个妄念一动,佛就不见了。所以,像只能供一尊。现在方便,佛像供在家里,你给他照一张照片,旅行的时候带着照片就行了。是你家里面所供的,你跟他很熟悉。
处处都是要留意到专一,专一才产生效果,不能常常换。经读一种,不要读很多。
念佛人读经是干什么的?收心的。念佛,心要不专一,佛号没有感应。平常心是散乱的,都是胡思乱想,怎么样收心?
念一卷经,《弥陀经》念一卷,《无量寿经》念个几品,第六品很好,四十八愿,念一品,心定下来了,定下来之后念佛号,那才能相应。菩萨教导我们「净念相继」,净是没有怀疑、没有夹杂。
真念佛的人,对这个世间一无所求,你有一桩事情有求就是打闲岔、就是夹杂。这个世间彻底放下,真正明了这个世间是虚幻不实的,《金刚经》上所说的「梦幻泡影」,不是真实的。
不但六道是假的,十法界也是假的,至少我们要到一真法界,就是到实报庄严土,那叫一真法界。到那个地方的寿命叫无量寿,现在我们明了,无量寿不是假的,但是你要晓得它也不是真的,所以真假你就不要问它,就无量寿就好了;不是真无量寿,能证得真无量寿。实报土里面修行,就住在那个地方,住多久?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之后,那就真无量寿,你证得妙觉圆满的佛果,你不住在实报土,你又迁移,迁到常寂光去,回归常寂光,证无量寿了。这是修行人、念佛人终极的目标,妙觉才是真正大圆满。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121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