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篡位事实 历史真相大揭秘雍正到底是即位还是篡位
历史真相大揭秘雍正到底是即位还是篡位
历史记载是隆科多传康熙遗照,四子胤禛继位为帝,当然了,历史从来都是统治阶级美化自己的工具,坊间野史也有几种不同说法。
历史记载
九子夺嫡发生在康熙末年废黜太子后,众皇子看到了自己成为皇帝的希望,接连兄弟相残的事。
众所周知,皇帝只有一个,九子夺嫡后,其余的皇子的下场就悲惨了,死的死,被驱逐的驱逐,几乎没有人能安全的度过九子夺嫡。
康熙十五年(1675年),康熙立二阿哥胤礽为皇太子(2岁),日后皇太子变得骄纵与蛮横并结党营私。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杀索额图,父子关系趋于紧张。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兰围场的布尔哈苏行宫,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的理由,宣布废除太子。
之后众多阿哥开始了对于皇位的觊觎。

大阿哥胤禔是庶长子,一向不被康熙喜欢,自知无望,向康熙提议八阿哥胤禩,理由是“术士张明德尝相胤禩必大贵”,又说要替父杀掉胤礽,让康熙极为寒心,严加训斥,同时对胤禩严加提防。
胤禩小时候被大阿哥的母亲惠妃抚养,故大阿哥对他感情较好。
这时三阿哥胤祉揭发大阿哥搞魇镇加害胤礽之事,康熙将大阿哥囚禁。
康熙厌胤禩勾结胤禔,也将其关押,后又释放。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恢复胤礽太子地位。
康熙五十年末被告与刑部尚书齐世武、步军统领托合齐、兵部尚书耿额结党营私。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再次下诏废太子。
从此废太子一直被圈禁到死。
三阿哥胤祉见此乱局,主动退出竞争。
胤礽再度被废之后,八阿哥胤禩转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禵(四阿哥同母弟),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祺附庸八阿哥胤禩。
十三阿哥胤祥附庸四阿哥胤禛。
胤禛在太子首次被废后,敢于为胤礽说好话,属太子党。
胤礽二度被废之后,胤禛看到胤礽绝无复立之可能,开始结党营私,窥视储位。
这时形成了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和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两大势力。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病故于畅春园,当时八爷党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禵远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
康熙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宣布康熙遗嘱宣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
日后八爷党人惨遭迫害。
九子夺嫡以雍正取胜告终。
雍正为防止再出现兄弟间争夺皇位的惨剧,从此实行秘密建储制度(当然自他之后的大清王朝逐渐衰落,到最后连个儿子都生不出来,所以这个制度也没怎么实施),不再公开设立太子,由皇帝写诏书并放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直到皇帝驾崩后人才能打开并宣布继承人。
关于胤禛坊间野史的几种说法
第一种,修改遗诏说,在单田芳的《童林传》,梁羽生的《弹指惊雷》等作品中,都把雍正的继位写成由国舅隆科多将正大光明匾后康熙遗诏中的“传位十四皇子”改成“传位于四皇子”。
随着电视剧的热播,这种说法在民间形成了绝对的权威。
证据有以下是几点:
(1)康熙意中的继承者是皇十四子,派他做抚远大将军,就是让他立军功、掌军权、树威信以备接班。
(2)有的学者认为康熙临死之前,没有留下让雍亲王继位的遗诏。
所谓《康熙遗诏》是伪造的。
康熙刚死,就传出雍正党人将康熙遗嘱“传位十四子”,篡改作“传位于四子”的说法。
共有胤禛改诏、隆科多改诏、年羹尧改诏三种说法。
(3)康熙临终前本来发了一道诏谕,叫远在西宁的抚远大将军、皇十四子允紧急回京继位,却被步军统领隆科多捏在手里不发,改作“传位于四子”。
但是细细想来,这简直纯属胡编乱造。
首先,繁体中“于”作“於”,以十改於具有绝对的难度。
根据道光帝立储诏书“皇四子奕宁立为皇太子,皇六子奕??封为亲王.”诏书以汉满两种文字书写。
所以,在清代“十四皇子”称呼不对,而应是“皇十四子”,但如果称呼皇十四子,遗诏便无从改起,更重要的是,满文的十和于没法互该。
再次,据清史稿记载“雍正元年八月,世宗御乾清宫,密书上名,缄藏世祖所书正大光明匾额上”:“雍正十三年八月,帝崩,庄亲王允禄等启雍正元年立皇太子[即乾隆]密诏,宣诏即位。
”这是最早秘密立储的记载,——将立储遗诏置于正大光明匾后始于雍正,至于是否这种做法更早始于康熙末年,没有任何文字记录。
至此,可以毫无疑问的说,修改诏书说,纯属子虚乌有。
第二种,参汤弑父说。
康熙染疾,养病畅春园,后四皇子胤禛进参汤一碗,康熙服用后,不久便驾崩。
但是据记载,颇懂医术的康熙生前并不爱食人参,他曾说过,人参对南方人合适,对北方人并不适合,[见康熙《起居注》]江宁织造曹寅病重之时,苏州织造李熙曾上奏康熙代请赐药。
康熙在奏折中就曾批示道:“曹寅元肯吃人参,今得此病亦是人参中来。
”康熙不喜人参对于暗中关注着父皇的雍正来说. 不可能不知,俗话说,送其所爱,投其所好,故参汤弑父之说也无法立足。
第三种,年羹尧遗子说。
雍正之母德妃入宫八月即产下雍正,因而有人怀疑年羹尧曾与德妃私通,所以雍正是年羹尧的私生子,改诏的事是年羹尧干的。
对于这种说法,也是后人胡编乱造的一段风流韵事。
首先,当雍正还只是亲王时,就曾在信中大骂年羹尧是个恶少。
试想,儿子怎会骂父亲恶少呢?更加有力的证据是在雍正《起居注》一书中曾有言“朕长于年羹尧…..”因此断言,从雍正是私生子说到年羹尧助其继位说纯属后人主观臆断。
皇四子胤禛之所以能力压众皇子而登基为帝是凭借其才华和智慧。
雍正能否继位的原因在本身,当然隆科多、年羹尧等力挺之人功不可没,但是最能影响雍正能否继位的是康熙皇帝。
胤禛早年韬光养晦,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情商高,能忍,雍正的韬光养晦使他成功的做到了"热爱手足,诚孝父皇"。
在太子被废的时候,他站出来为太子求情。
也许是他看到了太子还有复位的希望,又也许是他想表现出爱兄弟的样子,又或者只是逢场作戏给老爹康熙看,也许以上几种理由都有。
总之,在当时只有雍正站出来替太子说话。
就算是作秀,也作的很成功,晚年康熙最恨结党营私,兄弟相残,这次求情成功的获得康熙的信任。
这个作秀说的轻松,但是一做那么多年,而且做的不露声色。
隐忍的级别是练到很高的地步了。
晚年的康熙对权力的敏感更高:凡大臣上疏立储者,或处死,或入狱,绝不容情。
如此一位君主是绝不会给人留机会更改皇位继承人的。
英明的君主在弥留之际一般都会将自己身后政事尽力安排妥当,英明如康熙帝,即便病体弥留之际无法掌控权利细节,但此等关乎皇位继承的大事皇帝还是游刃有余的。
仔细分析康熙晚年的行为,不难看出皇帝早已将身后大事安排妥当了:破格擢升与胤禛关系密切的隆科多、年羹尧,先后拜隆科多为步军统领,执掌京畿,封年羹尧为川陕总督,总军政实权,于驾崩前夜密旨赦出被幽禁十年且和胤禛生死相交在军中威望甚高的皇十三子胤祥。
凡此种种都说明一个问题:皇帝在为新君胤禛安排臂膀,以使万一在自己身后家国有变,新皇胤禛可以从容应对、安定天下。
由康熙皇晚年对朝局的安排,可以看出胤禛才是皇帝属意的继承人。
康熙皇自身性格与其晚年举措加以推断,胤禛是康熙帝生前选定的唯一继承人,用其话说:“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
”因而我认为雍正继位是名正言顺的,是正位而非夺嫡。
无论雍正皇正位或是夺嫡,他都没有辜负康熙皇晚年期望,铁腕手段整饬吏治、力排众议锐意改革、设军机处加强中央集权、改土归流、摊丁入亩、管理西藏、安定边河,治理朝政,夙兴夜寐、呕心沥血,终使大清国富民强、府库充盈、四夷臣服、万国来朝,终成乾隆时期“康乾盛世”之局面。
从此而论,无论其帝位来源如何,雍正皇无疑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君主,为中国历史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关文章
- 雍正是康熙第几皇子 揭秘:雍正皇帝是因何事而杀掉一代功将年羹尧?
- 历史上真实的雍正 康熙皇帝是怎样的历史怎样看
- 雍正是康熙第几皇子 康熙传位给雍正时,难道他不担心手握重兵的十四皇子胤禵会造反吗
- 雍正的儿子是哪个当了皇帝 雍正真的是靠谋杀康熙继位的吗?
- 雍正的儿子是哪个当了皇帝 揭秘:雍正皇帝的“十大罪状”
- 纳兰容若经典诗词 揭秘:纳兰容若为什么会如此受康熙皇帝宠爱?
- 何馥甄 清朝史上雍正和他的甄置牵赫置撬篮蟪鲩肽谀
- 乾隆皇帝的妃子有哪些 坐拥55位妃子的康熙皇帝,是不是一个好色的皇帝呢?
- 雍正是康熙第几皇子 雍正皇帝的驭人有术:对自己智囊也不说实话
- 雍正是康熙第几皇子 揭秘:康熙皇帝为使天下能信服他,竟公示皇宫开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