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官网真假 古希腊历史真假知乎
古希腊历史真假知乎
一、古希腊的历史发展情况
古代希腊乃至整个爱琴社会(包括克里特,爱琴海各岛,大陆希腊和小亚细亚西 部,特别一提的是以强悍出名的斯巴达也是希腊的城邦)被认为起源于克里特岛(Crete)。
克里特岛跟希腊大陆隔着爱琴海,大家应该都知道米诺牛的传说吧,传说发生的地点就在克里特岛。 克里特岛是欧洲大陆 上第一个出现的奴隶制国家,主要以手工业闻名。
整个克里特岛一开始并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分裂成几个城邦,最后被米诺斯所统治下的克诺索斯(Knossos—现克里特首府)统一。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小岛会发展得如此强盛,不过当时克里特的航海业的确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样也同时促进了它与外界的交流,加快了进步的节奏。
(特别一提的是克里特岛的历史是后世人发掘出来的,在一开始它只存在于神话。) 考古学者发现,克里特文明在公元前十五世纪遭到了毁灭。
,一方面来自于火山爆发。(这个也要特别的一提了,这次火山爆发据说是导致著名的大西洲——也就是所谓的:亚特兰蒂斯的毁灭。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克里特岛周遍有很多小岛屿,那是而亚特兰蒂斯沉没后的一些遗址。) 在这里有必要谈一下同时期的希腊大陆。
公元前3000年,在希腊居住的并非是起源于希腊的民族。而被认为是从北方多瑙河沿岸移而来的民族。
同样,以后称霸欧洲大陆的罗马人也并不是土生土长,而被认为是特罗伊人在遭到希腊进攻后移居而去。 后来的阿该亚人在克里特岛上蹂躏一番之后,回到了希腊大陆的迈锡尼,在那里建造自己的家园。
也许是因为掠走了克里特岛上的熟练工人,迈锡尼文明取克里特而代之成为希腊各城邦之先锋。迈锡尼文明在公元前十四世纪达到了顶峰,此后慢慢开始衰落。
公元前十二世纪,特洛伊战争以后,多利安人的入侵促使迈锡尼文明走向彻底的没落。 (迈锡尼就是所谓的赫赫有名而且充满诗意,偶本人最喜欢的桑托林~)令偶悲伤的是今天的欧洲地图上,都已经找不到迈锡尼(Mycenae)这个名字,而原来的城址现已是满天黄沙,人烟不见。
(哭~偶的桑托林啊~) 迈锡尼以后,希腊逐渐进入城邦分治时期,历史上称为Hellenic Period。 其中Hellenic是希腊人对自己的称呼,至于现代英语里的Greece,则只是拉丁文中对居于希腊的一个小部落的称呼。
这段时期始于爱奥尼亚人,多利安人和伊奥利亚人的侵略,与二战有些相似,只是规模小得多。这三个希腊主要种族发起的战争把整个爱琴社会弄个七零八落。
整个希腊被分割成为了许多城邦。 多利安人在历史上以野蛮著称,他们不仅毁灭了迈锡尼,而且还顺道侵略了 当时已经成为迈锡尼殖民地的克里特岛,由于他们完全没有目的的破坏,致使这 两个爱琴海地区和古希腊历史上最值得研究的文明都走向灭亡。
(真是可恶啊~历史大罪人~)值得庆幸的是,幸好这样的民族在历史上并不多见,否则带来的科学技术的滞后也许会使我们时至今日仍然没有冲水马桶可以使用。 古希腊时期,大陆各城邦中雅典实力第一,而第二就是斯巴达人,斯巴达人 是多利安人的一支,斯巴达城位置在雅典西南方200公里左右,偶个人认为斯巴达人是历史上最缺乏智慧和灵气的民族之一,(当然啦是个人认为,好像很多人喜欢他们的强悍) 不过据史书记载,即使在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所谓的斯巴达城也只不过是由一些普通民房组成的五个村子,(吓到了吧~)而斯巴达人懂得如何修建城墙,已经是公元前四世纪了。
这是一个彻头彻底的军管制国家,妇女被视为生育机器,男人被当作战争工具,所有残障儿童均被视为没有生存权力而被杀害,儿童从7岁开始接受军事训练,一直服役至60岁。整个王国之内不存在任何经济因素,所有繁杂劳动均由被视为奴隶的希洛人(Helot)担当。
整个民族崇尚为国牺牲主义,认为在战场上为国捐躯便是自我价值的最大体现。因此, 在一段时间内斯巴达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斯巴达历史从公元前11世纪一直延续到公元前396年,最后被另一个野蛮民族哥特人(Goth)毁灭。(看来哥特民族确实是野蛮人中的野蛮人~) 与斯巴达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雅典向来被认为是古代希腊时期的政治经 济文化中心,但是,要强调的是,雅典军队在任何一个时期都不是一直可以傲视群雄的力量,相反,在历史上,它曾经被数度侵略。
包括公元前480年的希波战争,(马拉松的由来就是源于这次战争的。)整个希腊各城邦加在一起抡圆了胳膊,也不过与波斯人(现伊朗。)
打成平手。公元前431-404年,雅典又与斯巴达人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伯罗奔尼撒战争(Peloponnesian War),公元前33年,惨遭当时不可一世的马其顿军队践踏,公元前146年,整个领土又落入罗马帝国统治之中,公元三世纪再次被哥特人蹂躏一番。
写到此处,让我不觉想到,雅典卫城遗址可以保存到今天这个样子,实在,是不易中的不易了。(只能说它太牢固怎么毁坏也受得了,不象今天的豆腐渣工程。)
希腊文化的流传,很大程度上归结于马其顿帝国(公元前336-323)的扩张。亚历山大本人正是希腊文化的崇拜者,拜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为师。
(古希腊最有名的就是师生恋了,而偶发现亚历山大的老师是亚里士。
二、古希腊史到底是不是“伪史”
希腊究竟是不是伪史?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树立起“区分伪史还是信史”的统一的判断标准,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是无法进行判断的。
那么这个判断的标准是什么呢?个人认为应该把“是否有延续下来的活文字”作为“历史是否是信史”的标准。前面说过,西方史学界喜欢把文字的产生视为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甚至认为“凡是在他们缺乏实证材料的地方,凡是在神学、政治和文学的缪论不能立足的地方,就没有任何历史”。
这是不合理的。但是,以是否有可以被广泛辨识的活文字和相关的出土文献作为判断历史是否可信,特别是历史上相关的文化典籍是否可信的标准是可以的,因为这也涉及到历史释读的学术话语权问题。
如果一种文字、一种语言灭亡了,变成了死文字、死语言,那么对于“是伪史还是信史”的判断就成为一个很模糊的概念。例如,要是世界上只有十几个人认识苏美尔的楔形文字,那么,“苏美尔楔形文字如何解读”这种问题的学术话语权就完全掌握在这十几个人手中了。
这十几个人翻译出来的典籍,究竟是不是当时人的原意,其他人就很难做出有效的判断,也就很难让人信服。很多喜欢历史的人都发现苏美尔人的语言与汉语相似,因此西方有人认为中国文化出自苏美尔,中国则不少人认为这说明苏美尔人的原籍可能是中国某地。
其实,这只不过是那些专家用汉语解读苏美尔楔形符号,发现勉强说得通,于是就这么延续下去了。至于他们这种解读是否符合苏美尔人的原意,甚至这些符号究竟真的是文字还是后人的揣测,恐怕也都是难以断定的问题。
假如真的是后人根据自己的想法强加上的解读,乃至这些符号并非文字,由于除了那十几个人外的其他人也看不懂,于是仍然没有办法验证。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不光是希腊,就连整个古代地中海世界都是缺乏信史的。
因为他们所谓的历史资料,并不是始终不断地传承下来的,而是十九世纪以来考古学和历史学“再发现”的产物。这种“再发现”究竟是还原了历史还是编造了历史,这在少数垄断史学界的史学家来看其他人都是没有资格解读的。
而相关研究的专家出于自身的利益,也不可能否定这个时期整个地中海世界历史的可信性,因为否定了这些也就否定了他们自身的价值,也就无法获得相关的研究经费,对于他们自身是极端不利的。比如说,一个研究苏美尔楔形文字的历史学家,最多只是对苏美尔楔形文字的个别释读作出质疑,而不可能否定“苏美尔楔形符号是文字”本身。
否则,他的研究就没有价值,也就无法获得经费。显然,不会有人干这种傻事,于是,“苏美尔楔形符号是文字”变成了苏美尔学中神圣不可侵犯的政治正确,尽管其很可能不是历史本身。
所以说,19世纪以来“再发现”的历史都很难算是信史。“希腊史是否是一部伪史”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希腊的文化典籍上。
质疑者认为,希腊文化缺乏原典,缺乏年代比较早的出土文献,就算是最早的版本也多是在中世纪甚至文艺复兴之后,是缺乏可信度的。这种质疑很有道理。
另外,上古的书写材料成本较高,因此,上古文献篇幅普遍比较简短。比较典型的就是中国的原始文献,比如《道德经》只有五千字,《论语》只有一万多字。
其实,这并不是因为老子,孔子他们不想多写,而是因为在上古书写材料比较匮乏的情况下,他们已经是尽可能地多写了。春秋战国那个年代,中国的书写材料能够支撑的个人写作是很难超过五万字的。
而希腊人所拥有的国土空间和发展水平不可能比中国强太多,但希腊现存的文化典籍都是一些鸿篇巨制,这显然是很可疑的。还有一个问题是在文献的内容方面,希腊的很多文献的确带有后人编纂的痕迹。
比如《荷马史诗》中记载了特洛伊十年围城的情况,这在上古社会是不大可能出现的。因为在铁器使用之前生产力落后,后勤补给非常匮乏,很难打的起长期的围城战。
在时间上稍晚的中国的牧野之战,实际上只持续了一天时间。这才是当时战争的常态。
而像特洛伊战争反映的这种长期围城战的战争状态,应该说是铁器使用后特别是中世纪战争的一种常态,所以《荷马史诗》的时代不会早于铁器使用后。而且,现存的《荷马史诗》的最早版本也是在十世纪,这恰恰与当时的战争情况吻合。
再比如《伊索寓言》有大量篇幅提到阿拉伯的情况,而希腊灭亡之际,阿拉伯文明尚未兴起,所以关于阿拉伯的内容显然是后人加上去的。实际上现存《伊索寓言》最早的版本是十五世纪普拉努得斯的作品,这也恰恰符合当时阿拉伯文明已经由辉煌走向衰败,但仍影响着西方的实际情况。
因此,《荷马史诗》和《伊索寓言》分别是十世纪和十五世纪的产物,而非古希腊的文献。当然,即使不是古希腊的文献,也有可能包含古希腊的内容。
不能因为《荷马史诗》出现的时间较晚,就断定特洛伊战争没有发生过。比如说明代的《封神演义》中描写商周之际的战争也存在着大量围城战的相关描述,这些描述显然是反映了明代而非商周之际战争的情况,但不能因此就断定商周之际的牧野之战没有发生过。

不过,我们更不能因为《封神演义》描写的是商周年代之事,就认为其是先秦的文献而不是明代的小说。对于《荷马史诗》,我。
三、古希腊的“历史”指的是什么
……没搞懂LZ具体指什么。
是古希腊这段历史还是古希腊时期之前的历史?前者的话,主要是指“黑暗时代”结束后,第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召开,古希腊进入鼎盛时期,进行了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直到马其顿征服整个希腊后,亚历山大病死,他创建的横跨亚欧非大陆的马其顿帝国分裂,古希腊时期就结束了,之后是希腊化时代。后者的话,古希腊最早的文明是发源于克里特岛的米诺斯文明,之后代替它的是青铜时代晚期的迈锡尼文明,迈锡尼毁于入侵,然后进入了黑暗时代。
这些内容最主要的记录在荷马史诗里。有兴趣详细了解的话可以搜索相关词条。
四、逝川:古希腊的历史到底是不是后人伪造的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主要源头之一,古希腊文明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是西方文明最重要和直接的渊源。
西方有记载的文学、科技、艺术都是从古代希腊开始的。古希腊不是一个国家的概念,而是一个地区的称谓,其位于欧洲东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和爱奥尼亚海上的群岛和岛屿、土耳其西南沿岸、意大利西部和西西里岛东部沿岸地区。
公元前5、6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经济生活高度繁荣,科技高度发达,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古希腊人在哲学思想、诗歌、建筑、科学、文学、戏剧、神话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一文明遗产在古希腊灭亡后,被古罗马人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