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被俘虏怎么应对 南宋灭金俘虏金后,金亡时南宋士兵侮辱过金的皇后吗
南宋灭金俘虏金后,金亡时南宋士兵侮辱过金的皇后吗
金亡时南宋士兵侮辱过金的皇后吗
侮辱了。

1234年南宋和蒙古联军攻下金国最后陪都蔡州,南宋军队先攻破了城,又打开西门把蒙古军队放进来。南宋军士轮奸了金国皇后做为报复。当年北宋灭亡后,北宋后妃有不少被掳后被辱。
金朝(1115年-1234年),正式国号是大金(女真语为amba-an antʃu-un,“谙班按春”),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一百二十年。
公元1233年(金开兴二年,南宋绍定六年)五月,金朝 “南京”汴梁的烟焰渐息,蒙古人把剩下的女人作为攻城战胜的奖赏,在光天化日之下开始了骇人的轮奸。..........“在道艰楚万状,尤甚于(宋朝)徽(宗)、钦(宗)之时。”
扩展资料
女真原为辽朝臣属,天庆四年(1114年),金太祖完颜旻统一女真诸部后起兵反辽。于翌年在上京会宁府建都立国,国号大金,建元“收国”。
贞元元年(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迁都中都大兴府。金世宗、金章宗统治时期,金朝政治文化达到巅峰,金章宗在位后期由盛转衰。1234年,金朝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覆亡。
参考资料
宋史_百度百科
金灭了北宋后为什么不一举南下灭掉南宋?
因为北宋当时的军事力量并不比金弱多少。金只是攻破了北宋的都城卞京,活捉了宋徽宗和宋钦宗,但是北宋大部分疆土还在,而且军事力量还在,各地前去救驾的番王加起来有20多万。
由于南宋政权迅速的建立,宋朝并没有因都城被占而灭亡,并且还发展得越来越壮大,虽然实力还没有达到原来的宋的实力,但是也有一定的能力和金抗衡了。
当时的金因为打仗,也消耗了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所以,当他们追到了长江的时候,其实已经不够资源让他们继续追下去了。再加上这个时候,原来的统领都相继去世,导致金失去了主要力量,所以也不得不退了回去。
扩展资料:
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 、靖康之祸、靖康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1126~1127年)因而得名。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北宋王朝由盛而亡,只经历了短短100年时间。而亡国的原因很久以来,都由王安石一个人背负着。直到近代,对王安石的评价才有了转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靖康之耻
南宋为什么助蒙灭金
主要是如下几点原因:
1、金朝欺人太甚,先是发动靖康之变掳走宋徽宗、宋钦宗,再是逼宋高宗称臣纳贡,国仇家恨交织在一起; 2、金朝在蒙古占领河北后企图挖东墙补西墙,南下攻宋遭到失败,后来更是想攻占四川来安身立命,令南宋恼怒; 3、蒙古的军事实力不容小觑,金朝灭亡到1232年已成定局,南宋只能联蒙灭金以求蒙古缓期攻宋。 需要指出的是,联蒙灭金的决策不是马上就形成,在金哀宗即位后宋金曾一度修好,而蒙古两次南侵宋朝(丁亥之变、辛卯之变)导致南宋想联金抗蒙,但是由于以上因素和亲金的权臣史弥远的去世导致南宋做出联蒙灭金的决策,但是由于端平入洛的失败导致蒙古与南宋全面交战,南宋在抵抗了40年后终于灭亡。南宋联蒙灭金导致南宋灭亡,到底该不该?
今天的人事后诸葛,联蒙灭金似乎是在复制“昨天的故事”---海上之盟灭辽,但具体分析不尽一样。蒙古人攻金时,南宋内是有联金抗蒙一派,问题是一厢情愿金国不领情,反剜肉补创,想以对宋战争的胜利还补偿蒙古人的损失,这样的情形下还如何谈联金抗蒙??打个比方,你想与别人成拜把子,可别人根本看不上你反杀你家人,这把子还拜不拜??
我的观点是,宋联蒙灭金实属无可奈何之举,南宋在战略上并不错,错就错在灭金后准备不足来个“端平入洛”,既大败而归损失国力,也加快了蒙古人灭宋的步伐。灭金后应养精蓄锐、休养生息,尽可能推迟战争.宋辽灭金导致亡国,为什么南宋还要联合蒙古灭金
其实从历史的角度看,北宋联合金国灭掉了辽,之后金按照规定归还了包括燕云十六州在内的很多土地。只不过金看到北宋国力虚弱,后来借着北宋接纳辽国降将等事情,出兵北宋。辽国的灭亡是在1125年,北宋灭亡是在1127年,中间还有2年的时间。
当然,北宋采取的这个策略未必正确。燕云十六州是后晋石敬瑭给他干爹耶律德光的。李克用和耶律阿保机结拜,李嗣源是李克用的义子,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耶律德光是阿保机的幼子。所以,虽然石敬瑭比耶律德光大10几岁,但是的确小一辈。说自己是儿皇帝,也没什么不对的。李存勖也曾经叫阿保机父皇,这个旧五代史有明文记载。而石敬瑭是被李从珂打得没有办法,快灭亡的情况下,才被迫联合契丹。如果有活路,石敬瑭也不愿意这么做。且石敬瑭是沙陀人,耶律德光是契丹人,都是外夷,如果你认为是外国也不是不可以。人家内部的事情,你们自称汉人的后代,管得着么?存在什么屈辱不屈辱的?屈辱不屈辱也不是以汉人自居的人的屈辱。 弄清楚来龙去脉,我们可以看到,北宋有本事收回燕云十六州,那是本事。没本事,能守住自己国家也很不错了。檀渊之盟以后,宋辽基本保持了和平状态,属于友好国家,虽然两个国家都对对方有想法,但是迫于实力所限,只能保持现有的和平。那么,在女真崛起的时候,尤其是女真强大以后,北宋就应该帮助自己的盟国辽国来对付更加可怕的敌人女真。唇亡齿寒的道理很简单浅显。这样做,即使失败,北宋也能争得道义上的帮助,更主要的是能招纳来辽国的降将。从后来的历史看,如果南宋能和西辽夹攻金国,也许南宋就不会那么被动。但是由于宋朝的失误,使得耶律大石寒了心。宋朝的这种趁火打劫的行为,是一种毫无远见的错误行为。 但是南宋联合蒙古,未必是错的。宋金之间的“联盟”,南宋完全处于被动的局面,可以说完全是屈辱的盟约。而自宋孝宗开始,南宋的很多君主都有北伐的打算或者行为。有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如果把韩世忠、岳飞、刘光世、张俊、吴玠吴璘兄弟和刘琦等名将给了宋孝宗,那他很有可能能北伐成功。当然,宋朝的主旋律不是抗敌,而是削藩。所以无论何时,类似石守信、曹彬、狄青、岳飞这样人的存在,都会是宋朝的当务之急。解决掉他们,宋朝的赵氏才能坐稳江山。吴玠吴璘兄弟治蜀就很说明问题,两人忠于朝廷,但是到了第三代第四名将领的时候,还是出现了吴曦之乱。所以,在出现了这么一个灭金的机会的情况下,宋朝不可能无动于衷。 而联合蒙古灭金以后,南宋还和蒙古对峙了将近半个世纪,这可是一件相当了不起的成就。蒙古建国20年就灭国40.虽然这里有一些客观因素,比如蒙古内乱,但是南宋顽强的作战精神,还是值得钦佩的。毕竟以前的宋朝连辽金都打不过…… 所以说,宋朝灭辽和灭金不能相同看待。宋朝的灭亡,也不仅仅是外交上的问题,还是内部问题比较严重。南宋为什么要联合蒙古灭金,按到他不知道唇亡齿寒的历史教训吗?
事实上,南宋政府一直在根据时局变化不断调整对蒙对金的策略,初期史弥远确实打算援助金国,但是当时大环境下不允许这么做。 因为宋金是世仇援金就是卖国,老百姓都不愿意。 史弥远也不敢坚持。而“联蒙灭金”决议的出台也是几度峰回路转,最终在很多意外事件的促成下,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南宋不得不走上了联蒙灭金的道路。而且从过程来看,南宋政府并非不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最后走上“联蒙灭金”的道路更多的是一种“两害相较取其轻”的无奈。对南宋而言,此时的金国已经没有作为屏障的价值了 孟珙说了如下一番话:“倘国家事力有余,则兵粮可勿与。其次当权以济事。不然,金灭,(蒙古)无厌,将及我矣。”这也就是说,南宋尚不具备坐观成败的实力,不如趁机“和蒙”,尽量拖延必将到来的宋蒙大决战,使南宋获得足够的准备时间。另外,这样也可以趁机抢得一些地盘以增加战略纵深,并向蒙古人展示自己的实力,使之不敢轻视自己。而且,无论南宋出不出兵,金国都灭亡在即,因此此次出兵的重点不是灭金而是“和蒙”,这是当时历史条件下南宋唯一正确的选择。持
皇后(220)南宋(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