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广州东圃历史人物
广州东圃历史人物
一、广州天河区的东圃有什么历史
建国后,辖区曾多次变更,沙河地区先后隶属于广州市沙河区、石牌区、冼猎杨区、白云区、东区和郊区;东圃地区先后隶属于番禺县、郊区和黄埔区。1956年6月后,辖区曾一度归属广州市郊区。1960年5月和1973年2月,东圃地区两次转归黄埔区。1973年10月至1985年5月建区前,辖区全部属广州市郊区。
1985年5月24日,天河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从广州市郊区分出来,成为广州市辖行政区。新建区时,只有沙河街、五山街、员村街、车陂街、以及沙河区(镇)(含同和乡、京溪乡)、东圃区(镇)。当时面积102.5平方公里,人口20.04万人。
此后辖区经过多次变化。1987年9月,同和镇(由同和乡和京溪乡组成)划归白云区管辖。1992年4月杨箕村从东山区划归天河区。1994年2月,原市农工商联合总公司凤凰农工商公司属下的柯木塱、渔沙坦两行政村划归天河区。1994年8月,沙东村二队(自然村)从东山区划归天河区。2000年9月,原属广州市新塘农工商公司的新塘、沐陂、凌塘、玉树4条行政村移交给天河区。2003年1月,新塘街玉树行政村划归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随着天河区城市化的发展,近郊乡村逐渐由行政村改设行政街。1985年建区后先后成立有18条行政街:石牌街(1987.3成立)、天河南街(1992.10.9成立)、兴华街(1995.8.11成立)、沙东街(1995.8.11成立)、林和街(1995.8.11成立)、棠下街(1997.11.18成立)、天园街(1999.9.30成立)、冼村街(1999.12.29成立)、猎德街(1999.12.29成立)、黄村街(2001.10成立)、元岗街(2001.10成立)、珠吉街(2002.12成立)、新塘街(2002.12成立)、龙洞街(2002.12成立)、长兴街(2002.12成立)、凤凰街(2002.12成立)、前进街(2002.12成立)。
2002年12月,沙河镇和东圃镇撤销。
2003年底,天河区辖有沙河、五山、车陂、员村、石牌、登峰、天河南、林和、沙东、兴华、棠下、猎德、天园、冼村、黄村、元岗、珠吉、新塘、龙洞、长兴、凤凰、前进,共22条行政街。
2005年4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函[2005]35号):天河区的登峰街道、天河南街道的杨箕和中山一2个居委会、沙东街道部分区域划归越秀区管辖;天河区新塘街道的玉树村划归萝岗区管辖
二、广州历史人物故事大全
关于《百花冢》
偶翻阅羊城之古籍,发现有一可媲美梁祝之动人故事。
明朝万历年间,广州有一歌妓名曰张乔,虽出身低微,却清丽脱俗,品行高洁,卖艺不卖身。常有达官贵人狂蜂浪蝶垂涎其美色,欲娶其为妾。然而乔君不贪图荣华富贵,常给他们软钉子。如其诗《春日山居》曰:
二月为云为雨天,木棉如火柳如烟。
烹茶自爱天中水,不用开门汲涧泉。
张乔敬慕才华艳发、悲歌慷慨的忧国忧民之士,所以和陈子壮、黎遂球、彭孟阳等岭南诗人来往密切,每有文酒聚会,常预席奉陪笔砚。
一天张乔上街,被一帮流氓包围,幸得番禺名士彭孟阳路过,仗义喝退众人。彭孟阳虽为一介书生,富不及王侯,但诗才横溢,为人情笃,亦名噪一时。张乔早对彭孟阳有好感,此事之后,两人相爱日深。张乔有意与彭结百年之好,遂含情写下《漫述》:
朱门粉队古相轻,莫拟侯家说定情。
金屋藏娇浑一梦,不如寒淡嫁书生。
自古红颜多薄命。事过不久,她便染病卧床不出。病中,她含泪写下《离恨曲寄孟阳》:“伏枕春寒病转加,游魂唯得到天涯。无端见面无端别,愧对庭前并蒂花。”之后,张乔病情转剧,想到不能永随彭孟阳,她含恨写下《东洲寄孟阳》:
吞声死别如何别,绝命迷离赋恨诗。
题落妾襟和泪剪,终天遗此与君随。
此时,彭孟阳多方筹集数百金,将张乔赎出青楼。可惜,张乔已病入膏肓,未已,香销玉殒。
张乔死后,彭孟阳把她葬于广州白云山沙河镇梅花园。同时邀集诸名士,各为赋诗一首,植花一本以表敬意。环墓栽下红梅、紫薇、木棉、含笑等名花近百种共762株,朝霞暮霭,芳香四溢,因此称为百花冢。每逢春秋佳日,羊城仕女多莅临吊祭。
“百花冢”在清代曾经修葺,尚完整;抗日战争期间毁于战乱。解放后,文史专家叶恭绰曾建议重修该墓,因找不到遗址而作罢。后据当地八旬老人练春回忆提供少年时牧牛到过此墓的线索,有关人士终在沙河梅花园广州军区第四招待所内发现此墓旧迹。在该所礼堂前的一块天然花岗岩右侧顶上,斜刻着每字约10厘米见方的隶书:“百花冢”三字(《广州市文物志》有载)。左旁竖刻小字三行,只辨首行中有正楷“山张”二字。广东省博物馆所藏拓本“百花冢”三字,正与此石刻吻合。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为彭孟阳所书。
参考资料:
6回答者: MANDY80080
三、广州历史人物故事有哪些
1、洪秀全--{1814--1864年}广东花县官禄布村人,1851年1月11号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率众起义,国号称太平天国。
2、詹天佑--{1861--1919年},爱国铁路工程师,南海人,1873年考取第一批留学幼童生赴美学习。
3、康有为--{1858--1927年}广东南海丹灶苏村人。发动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国外。
4、孙中山--{1866--1925年}名文,号逸仙,曾用中山憔笔名故雅称中山。广东香山{今中山}翠亨村人。领导辛亥革命。
四、广州名胜古迹,历史人物活动生平
云山叠翠:白云山素来是岭南一大名山,自古有“羊城第一秀”之称,最高峰摩星岭,海拔382米,号称“天南第一峰”。
全景区30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超过95%,处处古树参天,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让人着实迷恋。 珠水夜韵:珠江是广州的母亲河。
珠江23公里的景观长廊逐渐形成,河水日益清澈。最让人惊叹不已的,是珠江的夜景。
夜幕降临,人民、解放、海珠、江湾、海印五座大桥在灯光照耀之下,如彩虹飞落人间,两岸华灯翠树,江中游船流光溢彩,美不胜收。 越秀新晖:越秀山亦称粤秀山,因有越王台故址而得名。
越秀公园位于环市路、东风路两大主干道之间,是广州市最大的综合性文化休息公园,依托越秀山体,总占地面积82.15万平方米。身处闹市区的越秀公园,不仅以拥有五羊雕、镇海楼两座广州标志性建筑为傲,更因湖光山色、闹中取静闻名。
天河飘绢:从瘦狗岭、火车东站、中信广场、天河体育中心、珠江新城中央大道、海心沙岛一直延伸到珠江南面的赤岗,它是广州新的城市中轴线。轴线上最美的一块地方,就是火车东站绿化广场、中信广场。
尤其是广州火车东站水景瀑布,许多人干脆叫它“广州黄果树”。紧邻瀑布的南面是面积国内名列第三的城市绿化广场。
它占地约1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4.7公顷。 古祠留芳:陈家祠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是当时广东省72县陈姓族祠的书院。
看岭南建筑要到广州西关,陈家祠堪称西关建筑的代表:这里荟萃了岭南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以“三雕(石雕、木雕、砖雕)、三塑(陶塑、灰塑、彩塑)、一铸(铁)”闻名,号称“百粤冠祠”。 黄花皓月:原名红花岗,为纪念1911年黄兴领导的革命党广州起义而修建。
正门门楼上孙中山亲笔手书“浩气长存”金色大字。内是230米长的庄严墓道,两旁翠柏长青,黄花茂盛。

经过泮池和石拱桥,迎面而来的是高耸的七十二烈士墓碑。 五环晨曦:广东奥林匹克中心是为承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运动会兴建的现代化综合性体育场地。
主会场占地30万平方米,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配套设施最好的体育场之一,可容纳观众80012人。它的屋顶完全打破体育场传统圆形的设计概念,在国内首创“缎带”式屋顶设计。
21个色彩各异的看台区就像一片花瓣,合起来一看,广州市市花——木棉花赫然入目。 莲峰观海:莲花主峰海拔105米,由40个山丘组成,因山上亭亭玉立的莲花石而得莲花山之美名。
来到有“莲花胜境”之称的番禺莲花山旅游区,你会感觉到与白云山完全不同的风情,与后者温柔清丽的风情不同,有着融古代粗犷与现代秀美于一体的特殊风景。在这里,还有国内仅有的、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古采石场遗址,以“人工无意夺天工”的石景奇观闻名于世,其悬崖峭壁、奇岩异洞有“人工丹霞”之誉。
攀上莲花山,还可以参观明朝万历年间建成的莲花塔和清代康熙年间建造的莲花城等古迹。
五、广州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1、伍秉鉴,又名伍敦元,祖籍福建,生于广州。
清代广州十三行商人,广州的世界首富。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了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有6名中国人入选,伍秉鉴就是其中之一。
道光十四年(1834年),伍秉鉴的私人资产已达2600万银元。伍秉鉴财产的形式很多,不光是银子,还有自己的企业,这个企业叫“怡和行”,做中西贸易,主要经营丝织品、茶叶和瓷器。
伍秉鉴的怡和行一度成为世界级的跨国财团。 2、梁诚,广东番禺县(今广州海珠区黄埔村)人。
1875年未满12岁的梁诚便在家庭的资助下考取第四批留美学生,1881年奉召归国,历任翻译、参赞等职,起初在总理衙门做事,不久随张荫桓公使赴美,后任使馆参赞,他在体育上的贡献,使他成为中国近代体育史上的体育名人。 3、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席卷了大半个中国,从1851年金田起义到1864年天京陷落,洪秀全领导的这场农民起义历时十四年,势力发展到十八省,先后攻占六百多座城市,给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太平天国革命之所以能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起义的巅峰,与洪秀全的巨大贡献是分不开的。乃至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也自诩“洪秀全第二”,可见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4、居廉,广东省番禺县隔山乡(今属广州市海珠区)人,字士刚,号古泉、隔山樵子、罗湖散人。居廉是中国近代岭南地区著名的国画画家,善画花鸟、草虫及人物,尤以写生见长。
和其从兄居巢并称“二居”。他初时学宋光宝和孟丽堂,后吸收各家之长,自成一家。
笔法工整,设色妍丽,在继承和发展恽寿平没骨画法基础上,广泛运用了撞水和撞粉法,继承、发展和完善了“居派”艺术。 5、梁启超,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新法家代表人物。
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
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伍秉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梁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洪秀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居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梁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