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姓在百家姓排名 “葛”姓和“戈”姓的起源
“葛”姓和“戈”姓的起源
葛姓起源参考之一 历史来源: 一:「葛」出自「嬴」姓。
以国名为氏,夏代,有诸侯方国「葛」国,在今河南长葛县,《孟子.腾文公》载; 汤居毫,与葛伯为邻。
其后有葛氏。
二:为鲜卑族复姓所改。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贺葛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葛」氏。
又传说葛氏为「古葛天氏之裔」,或云在伏羲之前。
家族名人 葛天氏 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其治世不言而信,不化而行,是远古社会理想化的政治领袖人物。
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无怀氏之民欤,葛天,韝坏谢」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昔葛天騧离膉炕玄鸟在曲;黄帝云门,理不空绮。
」 葛洪(约250~330)晋句容人,字稚川,自号抱朴子。
好神仙导养之法,元帝召为丞相掾,因平贼有功,赐爵关内侯。
著抱朴子一书,述链丹之法,建立长生理论。
又相传为油漆工的祖师爷。
地望分布:河南顿丘郡,安徽梁国郡,江苏句荣郡。
葛姓起源参考之二 葛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列入前一百大姓。
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有一句“葛天氏之民欤?”葛天氏是上古的一个部落,传说这个部落后代,就以部落名“葛”为姓。
据说这个部落比伏羲还来得早。
发展和演变:夏代有诸侯国名葛国,是夏朝的盟国,商汤为了起兵反夏,决定逐步消灭夏朝的力量,于是就攻灭了葛国,其后代子孙以国名“葛”为姓,以作纪念。
另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在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族的葛贺氏随北魏孝文帝南下,定居洛阳,也改姓汉姓“葛”。
葛姓后来在梁国郡发展成望族,世称梁国望。
戈 一、来源有二 1、出自夏朝东夷族的寒国。
伯明之子名浞,因属寒国人,故史 称寒浞。
他杀死后羿当了国君,篡夺了夏朝政权,自立为王,封他的 一个儿子浇在过国,另一个儿子封在戈国(位于宋、郑之间),为夏 王朝附庸国。
后来,少康中兴,灭掉戈国。
原戈国后代子孙遂以国名 命姓,乃称戈氏。
2、出自子姓,是禹王的后裔。
寒浞篡夏以后,少康经过努力, 终于复国。
少康的儿子杼灭掉了寒浞建立的戈国,分封夏朝同姓人于 戈。
仍为诸侯方国,其后人亦为戈姓。
二、迁徙分布 三、郡望堂号 堂号: "平允堂"、"平寇堂":明朝时候,饶平县知县戈尚有,执 法平允。
饶平距海甚近,海盗常登岸骚扰。
戈尚有不发兵剿。
县内有 一种毒草能杀人,百姓常用它做坏事。
戈尚有把这些犯罪的集合来, 宣布"禁止用毒草。
已经犯罪的暂不处理,要你们每天拔毒草缴给衙 门赎罪。
"大家不知要干什么,为了赎罪都踊跃去拔,很快把毒草拔 光。
戈尚有差人把毒草投到沿海各个井里,一村留一井不投,供民饮 用。
海盗突然登岸,在沿海井里提水解渴,所有海盗全都中毒而死。
从此海盗平了,毒草也拔光了,奸民想利用毒草做坏事也没法做到了 。
皇帝知道了,提升戈尚有为刑部主事。
郡望: 1、临海郡:《郡望百家姓》中记载:戈氏望出临海郡。
三 国吴太平二年置郡。
相当于今浙江省东部沿海,象山港以南地区。
2、景州:在今河北省东光县及景县一带。
明代景州戈氏, 人才辈出。
四、历史名人 戈涛、戈源:清代兄弟二人皆举进士。
献县人。
戈讪:明代著名画家,常熟人。
戈文:清代著名画家,苏州人。
戈载、戈宙琦:清代著名画家,吴县人。
戈预:明代名人。

戈毅:元代学者。
戈公振(1890--1935):新闻学家,名绍发,江苏东台人。
著有 《中国报学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