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是什么皇帝的宰相 皇帝不愿册立太子,宰相只说了22个字,皇帝听后立马改变主意
皇帝不愿册立太子,宰相只说了22个字,皇帝听后立马改变主意
对于古代的皇帝来说,有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即选择合适的继承人。秦始皇驾崩前,没有明确册立公子扶苏为太子,以至于赵高和李斯有机会篡改遗诏,逼迫扶苏自杀,拥立不学无术的胡亥坐上皇位,导致秦朝的灭亡。从此之后,很多皇帝就以此为鉴,早早地确定太子人选。
虽然皇帝权倾天下,但在某些时候,并不能为所欲为,毕竟文武百官也不是吃素的。汉高祖刘邦在位期间,本来已经册立刘盈为太子,后来觉得刘盈性格软弱,就想改立戚夫人所生的刘如意为太子,大臣们极力反对,刘邦最终不得不放弃了该想法,内心相当郁闷。
被誉为千古明君的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先后生下三个皇子,但他们却都夭折了,这对宋仁宗的打击很大,一直没有心思考虑册立太子之事。随着宋仁宗年龄的增加,身体也不如从前,满朝文武都非常着急,纷纷呈上奏折,希望仁宗能尽早立嗣,却没有起到任何效果。
皇帝的此种做法,让大臣们心急如焚,包拯、司马光等朝廷重臣,屡次在朝堂之上提及此事。即使如此,宋仁宗依旧不为之所动,估计他认为自己还能生下皇子,不想把皇位传给他人。几年后,宋仁宗的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但他仍然不愿册立太子,但宰相韩琦只说了22个字,就让皇帝立马改变了主意,这究竟是为何呢?

韩琦,北宋相州安阳人,与范仲淹、王安石等人齐名,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另外,韩琦是绝对的主战派,驻守边疆多年,率军抵御西夏,立下了赫赫战功,当时有这样一句歌谣:“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公元1055年,韩琦希望调回家乡任职,得到皇帝的批准。次年,宋仁宗下了一道圣旨,把韩琦召入京城,并任命他为枢密使,成为手中实权的大臣。著名的大才子苏轼,对韩琦钦佩不已,并写了一封名为《上枢密韩太尉书》信,字里行间充满了崇拜之情,并希望能够得到韩琦的提携。
嘉佑三年,韩琦被提拔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也就是名副其实的宰相,这也达到他仕途的顶峰。没多久,韩琦就向皇帝提出立嗣之事,起初仁宗是拒绝的,但韩琦却说道:“皇嗣者,天下安危之所系。自昔祸乱之起,皆由策不早定。”就是这22个字打动了仁宗,他册立堂兄赵允让之子赵曙为皇太子,即后来的宋英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