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俗语女大一不是妻是什么意思 俗語“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老人的忠告,真的有道理嗎?

火烧 2021-07-07 18:53:33 1032
俗語“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老人的忠告,真的有道理嗎? 寫過很多跟俗語相關的文章,因爲中國人故老相傳的真的很有意思,一句俗語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大多沒有什麼科學道理,但你就覺得說得在理,爲什麼呢,因
俗语女大一不是妻是什么意思 俗語“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老人的忠告,真的有道理嗎?

俗語“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老人的忠告,真的有道理嗎?  

寫過很多跟俗語相關的文章,因爲中國人故老相傳的真的很有意思,一句俗語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大多沒有什麼科學道理,但你就覺得說得在理,爲什麼呢,因爲俗語本來就是生活經驗和智慧的結晶,但有些俗語也和現代科學有某種契合,讓我不得不佩服普通中國人在生活中的智慧,比如這句“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

飯前不訓子

字面上這句話是說在吃飯前不要教訓孩子。很有趣的一個現象,很多孩子最容易惹大人生氣的時候,偏偏就是在飯點前,或者吃飯時。或是因爲挑食,或是因爲不好好吃飯,我小時候就因爲到了飯點,媽爸叫了千八百遍我還不願意上桌,而被修理。

小孩子雖然作,但是大人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教育方式,比如孩子爲什麼不願意吃飯,是身體不舒服,是飯菜不合胃口,還是因爲飯前吃過太多零食,等等。

如果父母不問原因,就對孩子一頓訓斥,再好的美食,誰還有食慾呢,別說孩子了,就是大人在飯前遇到些不順心的事情,不也會覺得吃不下飯嗎,更何況遭到訓斥的孩子。

如果長此以往,經常在飯前對孩子加以訓斥,小朋友那脆弱的心靈哪經得住,往往就會鑽牛角尖,把吃飯和捱揍之間劃上等號,看到飯都會產生恐懼感,更別說安心地享受美食了,從而產生厭食情緒,嚴重的引發厭食症,那時候父母就該後悔了。

往往在孩子捱揍之後,迫於父母的“淫威”而吃飯,是帶着糟糕情緒的,爲了躲避父母,他們會把吃飯變成一種敷衍,草草吃幾口,或者狼吞虎嚥吃完逃離父母的視線,不良的飲食方式,就會引發消化不良,更可怕的是,孩子抽泣着吃飯,您家這頓正好吃魚(這一類帶骨的食物),會增大被魚刺、骨頭卡住的風險。

另外,古代生產力低下,糧食來之不易,食物是有神聖感的,現代雖然生活好了,但是父母也應該在孩子心裏樹立起珍惜糧食、尊重食物的印象,一頓被訓斥過的午餐,一次不開心的晚餐,都是對食物的不尊重,這樣不好。

與其在飯前訓斥孩子,不如當他不按時進餐時、當他挑食時、當他不尊重食物時,趁機告訴他餐桌禮儀,提升他的時間觀念,循序善誘地教導,怎麼說都比嚴厲的訓斥有效果。

睡前不訓妻

這句話就明顯帶有封建色彩了,訓字本來就是不平等關係中才會用的字,位高者對位低者才能用訓,上司訓教下屬,父母訓斥孩子,老師訓斥學生,你不能反過來。古代社會,男尊女卑,丈夫訓妻天經地義,妻子訓丈夫,就有違綱常。

你換到現代社會來說,夫妻平等,這句話也同樣適用於女人:睡前不訓夫。

實際上,對於傳統觀念的中國普通老百姓來說,王侯將相從來不是他們心中所想的事情,不能想更不敢想,最幸福的莫過於夫妻和睦、孩子繞膝、老婆孩子熱炕頭。

很多夫妻在爭吵時往往疏忽了孩子,但千萬別低估孩子對父母這兩個最親近的人的洞察能力,經常吵架的夫妻,會讓孩子缺少家庭歸屬感,造成孩子性格扭曲。

夫妻生活中雖然難免摩擦,但中國還有句古話叫做牀頭吵架牀尾和,睡前吵架,肯定會嚴重影響情緒,也就直接影響了睡眠質量,對第二天的生活和工作都不好。另外,兩個人睡在同一張牀上,卻彼此賭氣,誰也不理睬誰,原本正常的夫妻生活也難以進行。

夫妻之間,會有很多問題,比如經濟問題、婆媳問題,都是千百年來全人類難以攻克的難題,你用再先進的科學手段,也不可能解決掉人類的情緒,但問題再多,只要能解決掉性問題,其他問題都不是問題。

睡覺本來是一件輕鬆幸福的事情,和心愛的人一起睡覺,更是讓人愉悅,試想一下,在日常生活中面臨着重重壓力,晚上洗個熱水澡,躺在牀上,身邊睡着最愛的人,和他(她)相擁、相融,你會覺得天空飄來五個字:那都不是事兒!

所以啊,爲什麼不在睡前調整好自己的情緒,讓彼此愉快起來,而要把情緒代入睡眠,讓彼此焦躁不安呢?

小結

永遠不要小看老人在生活中的智慧,畢竟他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很多時候這些智慧是有借鑑價值的,會讓你在生活中少走彎路,“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這句俗語,無論從老人生活經驗來說,還是從科學教育的角度來說,亦或是尊重食物的角度、夫妻關係的角度,都可以看做是寶貴的人生經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