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那几年未记载 1900年的历史记载
1900年的历史记载
《中国日报》创刊
光绪二十六年(1900)一月二十五日,兴中会机关报《中国日报》(又名《中国报》)创刊,报社社址在香港士丹港丹利街二十七号。
报名为孙中山亲守,取“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之意。
《中国日报》每日出两大张,分栏编排,内容以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新闻和评论为主。
《中国日报》的社长兼总编辑,由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的战友陈少白担任,协助他经营报纸和负责编辑撰稿工作的先后有王质甫、杨肖欧、陈春生、郑贯公、廖平庵、卢信、陈诗仲、黄世仲,洪孝衷、陆伯周、冯自由等。
该报初创时,发表了《中国报序》,阐明其办报宗旨在“欲使中国维新之机勃然以兴”,“使中国之人明外交之道”,“识内治之理”,“知农工商矿之利弊”,“举凡中国旧染污俗又将一洗而新之”,没有直接亮出革命旗号。
半年以后,言辞才逐渐趋于激烈,并直书革命字样于报端。
此后该报公开提倡民族民主革命,猛烈抨击清政府的黑暗统治,报道各地革命党人的活动,介绍西殴、美国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人权学说。
相继发表《解辫发说》、《论民权》等文章,报导了东京革命党人发起的“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活动,并全文刊登章太炎写的纪念会宣言,还发表了要国人警惕俄国侵吞国土的文章《中外关系论》等,被称为“中国革命提倡者之元祖”。
在《中国日报》创刊两个月后,该报又办了一个旬刊《中国旬刊》,设论说,中外新闻、中外电音、视听录、衡鉴录、党局、鼓吹录(杂俎)等栏目,每期一万二千字。
主编由杨肖欧、黄鲁逸担任。
旬报于光绪二十七年三月停刊。
《訄书》初刻本刊行
光绪二十六年(1900)夏,章太炎著《訄书》初刻本出版刊行。
早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底,章太炎在台湾时,就将其原先发表的和新撰的论政、论学文字辑订成《訄书》,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底,交给祝心渊在苏州刊印。
次年七月前,初刻本印成,一册五十篇,另补佚二篇。
《訄书》具有强烈的反满革命思想,在《不加赋难》等文章中,无情地批判了清政府对中国民众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
在《分镇》等文章中,斥责了世界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在《刑官》等文章中,流露了章太炎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向往。
在《原教》、《公言》、《原人》、《原变》等文章中,宣扬了唯物主义和进化论的思想。
初刻本反映了章太炎二十世纪初的思想状况,对当时青年知识分子走上反清革命道路起了很大影响。
《亚泉杂志》创刊
光绪二十六年(1900)九月,由杜亚泉编辑出版的《亚泉杂志》在上海创刊。
《亚泉杂志》为半月刊,内容是介绍近代理化博物等自然科学知识,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由中国人自办而没有外国传教士参与的中文科学期刊。
创办人杜亚泉是浙江绍兴人,生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自幼兴趣广泛,年轻时对物理、化学、博物、医药、政治、法律、哲学等中西书籍均有涉猎。
后感传统古旧文词太空洞,不如自然科学对国家有实用,遂倾力学习自然科学知识。
光绪二十六年,杜亚泉到上海,自费创办亚泉学馆,招收学生普及博物知识,为辅助教学和更广泛地宣传自然科学知识,创办《亚泉杂志》。
由于杂志发行量很少,仅出了十期便不得不停刊。
《开智录》创刊
光绪二十六年(1900)九月初十日,有革命倾向的留日学生编辑的《开智录》在日本横滨创刊。

《开智录》为半月刊,最初用油印,后来刊物接受了孙中山资助的二百元印刷,改为铅印,借《清议报》的印刷所印刷,并随《清议报》一同发行。
刊物主编由郑贯一担任,冯自由。
冯斯栾等任撰述。
在郑贯一主持下,刊物先后译载了卢梭的《民约论》、大井宪太郎的《自由原论》、中川笃介的《民权真义》、《法国革命史》等宣传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和天赋人权思想的专著,还发表了许多带有反抗列强侵略,批判封建制度的政论文章。
因其“文字浅显,立论新奇”,颇受南洋、美洲一带华侨读者的欢迎。
但在出版了十余斯后,因遭到保皇派干涉和《清议报》的压制,不得不停刊。
《译书汇编》创刊
光绪二十六年(1900)十月十五日,以江苏籍留日学生为主编辑的《译书汇编》在日本东京创刊。
《译书汇编》为月刊,每期一百四十余页。
创刊时,编者声称其宗旨为“务播文明思想于国民”,主要译载欧、美、日等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新思潮等方面的著作。
戢翼翚、杨廷栋、杨荫杭、雷奋等是主要编辑者。
该刊初期连续翻译登载了孟德斯鸠的《万法精理》,约翰·穆勒的《自由原论》,斯宾塞的《代议政体》等著作,受到国内外青年和学生的青睐,风行一时。
一年多以后,刊物变成以著述为主,编译为副,每期附录“欧美政治法律经济各新书目”,被人们视为“足为研精西学之一助”。
该刊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二月十五日更名《政法学报》,而更名后仅出了十一期即停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