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国服饰的演变图片 中国古代的服装有哪几类

火烧 2021-05-16 11:20:26 1050
中国古代的服装有哪几类 1、汉服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

中国古代的服装有哪几类  

1、汉服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

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中国服饰的演变图片 中国古代的服装有哪几类

2、胡服

胡服是古代诸夏汉人对西方和北方各族胡人所穿的的服装的总称,即塞外民族西戎和东胡的服装,与当时中原地区宽大博带式的汉族服饰,有较大差异。

后亦泛称汉人服饰以外的外族服装。

胡服一般多穿贴身短衣,长裤和革靴。

衣身紧窄,活动便利。

古代常见胡服有圆领袍、曳撒、高腰襦裙等服饰。

3、唐装

唐装是中国的一种服饰,指唐制汉服,为汉族服饰系统中一种款式,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

代表有齐胸襦裙、唐圆领袍、交领襦裙等。

唐装中的妇女上衣种类一般分为襦,袄,衫三种。

襦是一种衣身狭窄短小的夹衣或棉衣。

袄长于襦而短于袍,衣身较宽松,也有夹衣或棉衣。

襦、袄有窄袖与长袖两类。

4、质孙服

质孙服,古代服装名,又称“只孙”、“济逊”。

汉语译作“一色衣”,明代称“I撒”(曳撒或作一撒)的一种衣式。

元、明时都有服此者。

质孙的形制是上衣连下裳,衣式较紧窄且下裳亦较短,在腰间作无数的襞积,并在其衣的肩背间贯以大珠。

质孙本为戎服,即便于乘骑等活动,在元代的陶俑及画中都可以见到此种衣式。

“质孙” 是蒙古语“华丽”的音译。

5、清装

清装,又叫“清服”,指清朝时期的服饰。

满清入关后推行旗装。

男子必须剃发、蓄辫子,否则杀头,虽然女性不受限制,但是在民间被暗中禁止,所以清朝时期普通人穿旗装和汉元素旗装,和尚道士等才可以穿汉服。

清王朝时段推行剃发易服,顺治九年(1652),钦定《服色肩舆条例》颁行,从此废除了明朝的冠冕、礼服。

明代男子一律蓄发挽髻,着宽松衣,穿长统袜、浅面鞋;清时则剃发留辫,辫垂脑后,穿瘦削的马蹄袖箭衣、紧袜、深统靴。

但官民服饰一律泾渭分明。

清朝是以满族统治者为主的政权机构,满族八旗服饰随朝代的变更冲进关内。

旗人的风俗习惯影响着广大的中原地区。

从公服开始逐渐推向常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服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胡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质孙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装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