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君子不浪战战则必胜 史上最君子的战争,战前约定时间地点,交战中竟停下整顿军纪
史上最君子的战争,战前约定时间地点,交战中竟停下整顿军纪 俗话说「 ”兵者,诡道也”,这是出自《孙子兵法》始计篇中的一句,作者孙武写于春秋时期的一本兵书。 然而在此之前的商周时期,一般较大规模的作战行
史上最君子的战争,战前约定时间地点,交战中竟停下整顿军纪

俗话说「 ”兵者,诡道也”,这是出自《孙子兵法》始计篇中的一句,作者孙武写于春秋时期的一本兵书。 然而在此之前的商周时期,一般较大规模的作战行动中,交战双方却在战前约定时间,并且在预定的战场上进行作战,这就是何休所谓的「 ”结日定地,各居一面,鸣鼓而战,不相诈也”。 一、方阵起源 如此「 ”君子”的战争,起始于商代后期,此前商王武丁创立三师军队,总计9000步兵,外加300战车,组成严密的步车混编联队。为了将士兵和兵器达成更大的协同动作,最大限度发挥人和武器的功能,以提高部队的整体战斗力。 遂采取了以严整队形为特征的方阵战术,将装备不同性能兵器的士兵,按照一定的位置关系,列成一定形式的战斗队形,在指挥官的统一号令下进行协同一致的行动。由于有了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指挥官可以在整个战斗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指挥,将自己的意图贯彻到全军中去。 二、方阵组成 当时的方阵,以一「 ”行”为一小方阵,其中每「 ”什”成一路纵队,10什并列组成纵横各10人的方队。 最前列的什长,头戴铜胄,身披皮甲,臂带护臂,腿裹护胫,腰插短刀,左手持盾,右手持戈,面向敌方,形成一道防护敌箭的屏障; 二、三列的甲士,带短刀,持长矛,将矛头通过什长的肩膀伸出前方,其他士兵持弓、殳(shū)、戈、斧等兵器,跟在甲士之后。 数个这样的小方阵横向并列,在战场正面排出一个巨大的矩形阵列,然后战车排在步兵之后。 三、作战过程 作战时,整个方阵只能呈直线向前挺进,像一堵墙一样黑压压直逼敌方。指挥官主要靠旗、鼓和金这三种工具来指挥全军,旗用以表示军队区分和指示前进方向;鼓用以指挥起立、前进和鼓舞士气;金用以调整步伐和指挥停止。 我们都听过「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和「 ”鸣金收兵”这两个战场常用词吧。所以旗、鼓、金的作用不言而喻。 以一师组成的方阵为例,矩形阵列正面宽250米左右,纵深20米左右,为了使这样的大矩形方阵在前进中保持队形整齐,便需要在前进中每走一段距离,便要停下来整顿一次队形。 前进到弓箭射程内的时候,再整顿同步,前三列甲士蹲下,后排持弓箭的士兵射箭,多次射箭之后,整顿队形,再次向前挺进。 直到前进到冲锋距离的时候,所有士兵齐声呐喊快步冲锋,进行短兵相接,近身格斗。前列的什长、甲士如果伤亡倒下,再由后列的士兵依次补上方阵,一直肉搏至敌方阵形混乱,失去指挥之后,胜败才就此分出。 战车的作用,除了为箭手提供发射平台,为指挥官提供指挥和督战作用之外,虽空有强大的冲击力和机动性,却难以在这种方阵中体现出价值,只有等步兵战胜之后,才能超前追击,或者在步兵战败之后,负责殿后掩护。 而且这种步车混编的大方阵还有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作战场地的局限性,必须在平坦地形上进行作战,也正是商周时期占据的中原地区地势比较平坦,才能施展开这么呆板的战术方阵。 当然,随着文明的发展,战争方式也发生了剧烈的创新,更多军事家们将战争发展为一门艺术,流传至今。 你如何看待这种「 ”君子”作战 评论区交流一下~
很赞哦! (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