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贸易保护主义的形式 贸易保护主义大背景下的历史轮回

火烧 2023-02-15 04:29:29 1043
贸易保护主义大背景下的历史轮回 75年前的1944年6月6日,被西方人称为「 ”D日”。 这一天,三百万大军跨越英吉利海峡,第三帝国成了昨日黄花。 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对整个世界产生的重要影响一直持

贸易保护主义大背景下的历史轮回  

贸易保护主义的形式 贸易保护主义大背景下的历史轮回
75年前的1944年6月6日,被西方人称为「 ”D日”。 这一天,三百万大军跨越英吉利海峡,第三帝国成了昨日黄花。 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对整个世界产生的重要影响一直持续到了1991年。也正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整个世界进入了全球化的进程。 当今天的我们,对全球化已司空见惯,不以为意之时,有多少人会反思这样几个问题? 1990年开始的全球化是人类第一全球化吗? 越来越盛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关税大战,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还是人类历史的再一次轮回? 贸易争端持续发酵,会不会将人类再次拖入战争? 就这几个疑问,我们逐一分析分析! ”D日”的英吉利海峡 一、人类第一次全球化及其终结 如果我们以75年为一个尺度,第一个75年恰逢D日的雷霆一击。再往前推75年,恰好是俾斯麦以铁血手腕建立的德国。 当时的欧洲,正沐浴在人类工业革命造就的第一次全球化浪潮之中。 这场始于1760年的全球化浪潮,孕育于人类的工业革命,随着蒸汽机的推广使用,人类社会的劳动生产力以几何级数膨胀,让全世界的人们第一次摆脱了吃饱饭的束缚。 当蒸汽驱动的轮船,使跨越大洋的旅程,不再是淘汰率高达90%的搏命。 世界各地的货物开始进行充分的交流,来自美国廉价的粮食,大量运抵欧洲,让欧洲各国的人口迅速膨胀。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逆转了人口与粮食之间的关系,即人口数量增加了,但是粮食的获取却比以前更容易。与之对应,欧洲的工业产品和金融业也随着轮船走向世界。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之后的100年,电力为代表的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到来,电话的发明让人与人的距离大大拉近,将整个世界彻底铆接在一起。 1900年的伦敦街景 从当时的文学作品可以看出,生活在伦敦的中产阶级,可以早上一边在床上喝早茶,一边用电话订购世界各地的商品。这些质量优异的产品,很快就能从商店送到顾客的家门口。 商品的全球化流动,让世界各国间基本完成了产业分工,欧洲各国都有自己专业化产品,并通过贸易各取所需。 另外,当时人类的全球流动远比今天便利,各国间并没有国籍的概念,只有手拿一张船票,就可以去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旅行。 但就是从1870年开始,贸易的不平衡诱发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关税大战。 全球化的进程开始呈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作为关税大战的始作俑者,俾斯麦首先对农业和工业产品,都实行了保护性关税。 法国紧随其后,实施了新关税法案,极大地提高了制造业产品的关税。至于孤立主义盛行的美国,在整个19世纪,都实行高度的贸易保护主义,制造业产品的平均关税高达40%-50%。 但由于全球贸易需求的动力依旧强劲,高关税措施并没有在短时间抑制贸易量的增长。 19世纪的头十年,国际贸易出现了戏剧性的增长。 以欧洲为例,用占GDP的百分比来衡量,出口所占比例从1860年的9%增长到1913年的14%,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经济增长非常强劲,冲销了保护主义,带动了国际贸易的增长。 1914年,英国人在泰晤士河乘船观看亨利皇家赛舟比赛 但这一切都在1914年6月28日终结,萨拉热窝街头一个没多少存在感的帝国继承人被枪杀。 本就存在的贸易不平衡积怨和重新划分市场的诉求难以平衡,一场彻底撕裂世界的大战爆发,带走了超过1000万人生命,也终结了人类的第一次全球化进程。 当然,研究一战因何爆发的书籍,没有1万本也有5千本,但从经济角度上说,全球化导致的贸易不平衡和关税大战必然是其诱因之一。 1900年的纽约 二、贸易全球化是不是必然导致贸易不平衡 虽然有时我们很不愿意承认,但全球化导致的贸易不平衡,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将一个国家放在全球的视角上考量,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自给自足的生产全部产品,并能做到性价比最高。 既然如此,便必然存在某些国家产品的附加值高,而另一些国家的产品附加值低。这种产品价值上的高低差异,直接导致某些国家居于产品价值链的高端,并不断固化。 西方的发达经济体,便是长期利用产品价值的剪刀差和金融体系的强势地位,不断获取高额利润支撑国内的高福利。 因此,当有新兴的经济体崛起,开始挑战强势经济体的市场地位时,贸易战和关税战将不可避免的爆发,就像我们今天看到的情况一样。 1901年,法国一家咖啡馆内的人们围在一台电报机前收听赛马结果 与国家间的情况类同,我们在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便利之余,也不得不承认,科技的发展和全球资源重新配置,导致财富以加速度的形式向少数人聚集。 按美国学者的统计,2018年美国最富有的1%群体,占有社会总财富量以超过33%,而这一数据在2008年是23%,在1997年,这个比率是14%,在1974年是8%。 而过去二十年,美国社会的中位数收入,如果扣除通货膨胀数据,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 美国中产阶级,没有在过去二十年全球化的浪潮中获益,这让他们既失落,又愤怒。 但大多数民众,并不清楚该如何宣泄愤怒,于是近几年国际政坛,开始出现危险性的端倪。 三、贸易争端持续发酵,会不会将人类再次拖入战争? 纵观人类历史,能够诱发战争的只有三样东西: 1、生存空间(领土争端); 2、资源(粮食、矿产、能源,以后可能会是数据); 3、生存条件(市场和供应链配置) 前两种东西诱发战争的可能性正在变小,至少是诱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但未来市场和供应链之争将会愈演愈烈。 1900年的圣彼得堡 我们还是回到一战爆发前,作为迅速崛起的新兴经济体,德国首先使用了关税武器保护本国的生产体系。 这种经济上的手段不像武器伤害那么直接,因此各国关税贸易大战后,二十多年才爆发了一战。 但问题是,一战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一战二战之间,一个高喊着德意志民族很优秀、要拓展生存空间、让德意志再度伟大的疯子,被选民用选票送上了台。 这和今天情况是不是很类似? 当一个国家的民众产生了迷茫,感觉受到了伤害,民粹主义便会迅速升温。 特朗普、英国脱欧、欧洲民粹主义政党大行其道,这些都不是偶发事件,而是有着很深的社会背景。 刚刚投票完成的欧盟议会选举,再次证明了欧洲保护主义抬头的风潮(详见拙作《欧洲议会选举落幕,建制派政党的崩与未崩!》)。 法国的「 ”国民联盟”、英国的「 ”脱欧党”、意大利的「 ”联盟党”、德国的「 ”德国选择党”得票均有大幅上升。 如果欧洲的右翼民粹主义情绪继续发酵,再加上美国固有的孤立倾向。未来世界将走向何方,实在值得忧虑。 法国极右翼政客玛丽娜·勒庞 另外,第二次全球化浪潮盛行近三十年后,逆全球化的思潮已开始泛起。 各国之间对贸易逆差越来越敏感,各国工业产品间供应链的脱钩正在逐渐开始。 要知道,如果说从1860年到1914年第一次全球化是产品贸易、金融和人员流动的全球化。那从1990年开始的第二次,则是资源配置、供应链全球协作和服务的全球化。 而现在,产品供应链脱钩的趋势,必将导致未来制约战争发生的,经济利益诉求减弱。 当然,供应链的脱钩不会是一蹴而就的过程,但如果几年、十几年后,世界上主要经济体间脱钩完成。那这和当年美苏「 ”冷战”期间的情况,又是何其的相似? 英国人分家单过,是个标志性的国际事件! 人类的命运既掌握每个人手里,又不掌握在每个人手里。就像希特勒不是通过政变上台的,特朗普也一样。 但最终承受苦难的,一定是最基层的普通民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