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展 中国仓储和日本仓储的详细发展史请各位大神指教
中国仓储和日本仓储的详细发展史请各位大神指教
仓储业是专为他人储藏、保管货物的商业营业活动,是现代化大生产和国际、国内商品货物的流转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到目前为止,仓储业者的作用有输送、保管、配送、理货,发展的趋势是连接起销售。
将货主与物流中心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接口.
一、中国的仓库是多了还是少了?

1995年,内贸部召开储运工作会,我代表部在会上做了一个主报告,题目叫《为储运业的社会化、现代化而奋斗》,当时提到商业、物资、粮食系统的仓库面积为1.8亿平方米,冷库容量380万吨,铁路专用线800多条,大小船只3100艘,货用汽车15万辆,各种储运机械2500台(套)。
后来在1995年至1998年完成的《跨世纪中国流通发展战略》的国家级课题中,专门对仓储业作了研究,里边有个数字讲到商业、粮食、供销社、物资、外贸五个系统的仓库面积为3亿平方米,铁路系统为1126万平方米。
讲到物资系统由于仓库落后,一年要损失25亿元人民币。
2005年国家进行经济普查,全国仓储业有了一个新的数量概念。
2004年,全国共有仓储企业10177个,就业人员为39.9万人,仓储业资产总额为2578亿元,负债为1791.4亿元,所有者权益为786.6亿元。
主营业务收入897亿元,利润总额23.6亿元。
从总体分析,仓储企业平均规模偏小,仓储业经济效益偏低,仓储业资产负债率在各行业中最高。
但全国有多少仓库,这些仓库的现状是什么,还是不清楚。
从总体看,我国仓库量很大,形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短缺经济,为了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必须大库存,大库存必然有大仓库。
一方面库房很多,2005年,仓库的基本建设投资达到356亿元。
第一,原有的仓库非常陈旧、落后,已不适应现代库存的要求;第二,大量制造企业的仓库无法得到整合重组。
在这种情况下,外资进入启动了中国的物流地产,比如美国的普洛斯。
农民也看到了仓储业的前景,以租代征进行新建仓库的投入。
所以在仓储业界形成了激烈竞争的格局,使仓储业的利润率下降。
仓库总体面积是多了,但符合要求的少了,这就是中国仓储业的现实。
二、物流总费用中,仓储费用所占比例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是对物流业的推动,还是制约?
我们可以来看两组数字,一组是中外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在10~20年中,美国、德国、日本的运输费及管理费与GDP的比率基本上不变,变化大的是保管费即仓储费与GDP比率的下降。
也就是说,物流成本下降的主要空间在降低仓储费用,减少库存,加快周转。
而中国,运输费、保管费及管理费与GDP的比率基本不变,既说明了中国物流的粗放运行,更说明中国物流业发展没有抓住关键。
第二组数据是中国仓储费用的构成。
2005年,中国物流总成本为3.38万亿元,其中保管费为10632亿元,比2004年增长18.4%,占整个物流总费用的31.4%,在10632亿元保管费中,利息费2902亿元,仓储费2808亿元,货物损耗费622亿元,配送、包装、流通加工费2150亿元,保险费111亿元。
这一组数字中,一般仓储费用过大,而加工增值部分过小,原有的仓储业刚开始向现代物流的多功能一体化运作转轨。
在2005年物流业增加值中,78%来自运输,来自仓储的只占4.36%,说明仓储业的效益比较差。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减少库存,加快货物周转速度,是中国物流发展下一步的主攻目标。
三、政府应该给仓储业的发展什么政策?
政策是为了创造一种环境,是为了鼓励某种发展,而反对某种发展,政策往往带有指导性。
在物流业的发展中,运输与仓储必不可少,是物流业的物质基础,但物流业又不可能去代替运输业与仓储业,大家都有质的规定性,男人与女人都是人,但在日常生活中又必须严格区分男人与女人。
第一,仓库作为一个企业是物流运作主体,作为场地又是物流运作载体。
仓储企业可以有三种方向选择,一是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二是保持仓储企业的性质,但必须加以改造、提升,三是变成物流企业或生产与流通企业的配送中心。
第二,仓储业是早已存在的一个行业,对仓储企业的有关政策也是明朗的,现在的问题是原有仓储企业在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过渡中,要给予必要的鼓励政策。
这里涉及到市场准入、土地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等。
比如总公司统一上税与抵扣,为工业配套用的配送中心、中转库应视为工业用地,推行以仓库为抵押的仓单质押等等。
第三要重视现有仓库资源的整合,包括改造。
这样做,对国家有利,对企业有利,省投资也省土地,但要有政策,特别是制造企业在物流外包后,仓库没有用,有的仓库面积不少,装备也可以,闲置是一种极大浪费。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年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要有政府推动,要有企业强
09-05-22 | 添加评论
◆◆
评论读取中....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
0
anhongyan123456
近年来,因物流市场供需变化,我国的仓储业正在向仓储社会化、仓储产业化、仓储标准化、仓储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拥有先进管理理念的物流企业,开始注重对整体供应链进行管理,积极发展与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通过提供各种增值服务来参与客户的供应链管理,降低客户的成本,从而也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2004年仓储业发展趋势
2004年,仓储业将会随着物流行业的整体发展而进一步提升。
预计第三方仓储需求将会增大,仓储现代化更进一步加快,各企业更注重核心竞争力的打造,物流园区也将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1、基于仓储平台的增值服务迅速发展。
更多的企业开始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出发,积极发展基于仓储的各项增值业务,创新适合本企业的业务模式。
这必将使2004年仓储行业快速发展。
2、第三方仓储需求增大。
2004年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借助第三方仓储来减少资本的投入,提高服务水平。
从长期来看,第三方仓储因有众多的优点,而会成为市场主体。
3、仓储管理现代化步伐加大。
众多的仓储企业逐渐加大现代化改造的步伐。
包括两方面:其一,加大对仓库的硬件投入。
这包括库房建设和改造、购置新型货架、托盘、数码自动识别系统和分拣、加工、包装等新型物流设备,大幅度提升现有仓储自动化水平和物流运作效率,增加物流服务功能。
其二,加大对仓库的软件投入,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
实现仓储管理、商品销售、开单结算、配送运输、信息查询、客户管理、货物跟踪查询等功能,为客户提供更为方便、可靠、快捷的物流服务。
4、物流园区的发展更加合理规范。
国家对物流园区发展的总体指导性将加强,2004年有望出台的国家物流发展规划,对物流园区整体的健康发展将产生有利影响。
总之,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物流基础设施将成为我国社会化仓储行业主要的生存状态,静态的、单一功能的仓库将逐步向货物流转中心或综合物流企业转变。
(节选自《物流中国与采购网》)
09-05-22 | 添加评论
◆◆
评论读取中....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
0
程静怡
仓储业是专为他人储藏、保管货物的商业营业活动,是现代化大生产和国际、国内商品货物的流转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到目前为止,仓储业者的作用有输送、保管、配送、理货,发展的趋势是连接起销售。
将货主与物流中心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接口.
一、中国的仓库是多了还是少了?
1995年,内贸部召开储运工作会,我代表部在会上做了一个主报告,题目叫《为储运业的社会化、现代化而奋斗》,当时提到商业、物资、粮食系统的仓库面积为1.8亿平方米,冷库容量380万吨,铁路专用线800多条,大小船只3100艘,货用汽车15万辆,各种储运机械2500台(套)。
后来在1995年至1998年完成的《跨世纪中国流通发展战略》的国家级课题中,专门对仓储业作了研究,里边有个数字讲到商业、粮食、供销社、物资、外贸五个系统的仓库面积为3亿平方米,铁路系统为1126万平方米。
讲到物资系统由于仓库落后,一年要损失25亿元人民币。
2005年国家进行经济普查,全国仓储业有了一个新的数量概念。
2004年,全国共有仓储企业10177个,就业人员为39.9万人,仓储业资产总额为2578亿元,负债为1791.4亿元,所有者权益为786.6亿元。
主营业务收入897亿元,利润总额23.6亿元。
从总体分析,仓储企业平均规模偏小,仓储业经济效益偏低,仓储业资产负债率在各行业中最高。
但全国有多少仓库,这些仓库的现状是什么,还是不清楚。
从总体看,我国仓库量很大,形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短缺经济,为了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必须大库存,大库存必然有大仓库。
一方面库房很多,2005年,仓库的基本建设投资达到356亿元。
第一,原有的仓库非常陈旧、落后,已不适应现代库存的要求;第二,大量制造企业的仓库无法得到整合重组。
在这种情况下,外资进入启动了中国的物流地产,比如美国的普洛斯。
农民也看到了仓储业的前景,以租代征进行新建仓库的投入。
所以在仓储业界形成了激烈竞争的格局,使仓储业的利润率下降。
仓库总体面积是多了,但符合要求的少了,这就是中国仓储业的现实。
二、物流总费用中,仓储费用所占比例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是对物流业的推动,还是制约?
我们可以来看两组数字,一组是中外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在10~20年中,美国、德国、日本的运输费及管理费与GDP的比率基本上不变,变化大的是保管费即仓储费与GDP比率的下降。
也就是说,物流成本下降的主要空间在降低仓储费用,减少库存,加快周转。
而中国,运输费、保管费及管理费与GDP的比率基本不变,既说明了中国物流的粗放运行,更说明中国物流业发展没有抓住关键。
第二组数据是中国仓储费用的构成。
2005年,中国物流总成本为3.38万亿元,其中保管费为10632亿元,比2004年增长18.4%,占整个物流总费用的31.4%,在10632亿元保管费中,利息费2902亿元,仓储费2808亿元,货物损耗费622亿元,配送、包装、流通加工费2150亿元,保险费111亿元。
这一组数字中,一般仓储费用过大,而加工增值部分过小,原有的仓储业刚开始向现代物流的多功能一体化运作转轨。
在2005年物流业增加值中,78%来自运输,来自仓储的只占4.36%,说明仓储业的效益比较差。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减少库存,加快货物周转速度,是中国物流发展下一步的主攻目标。
三、政府应该给仓储业的发展什么政策?
政策是为了创造一种环境,是为了鼓励某种发展,而反对某种发展,政策往往带有指导性。
在物流业的发展中,运输与仓储必不可少,是物流业的物质基础,但物流业又不可能去代替运输业与仓储业,大家都有质的规定性,男人与女人都是人,但在日常生活中又必须严格区分男人与女人。
第一,仓库作为一个企业是物流运作主体,作为场地又是物流运作载体。
仓储企业可以有三种方向选择,一是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二是保持仓储企业的性质,但必须加以改造、提升,三是变成物流企业或生产与流通企业的配送中心。
第二,仓储业是早已存在的一个行业,对仓储企业的有关政策也是明朗的,现在的问题是原有仓储企业在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过渡中,要给予必要的鼓励政策。
这里涉及到市场准入、土地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等。
比如总公司统一上税与抵扣,为工业配套用的配送中心、中转库应视为工业用地,推行以仓库为抵押的仓单质押等等。
第三要重视现有仓库资源的整合,包括改造。
这样做,对国家有利,对企业有利,省投资也省土地,但要有政策,特别是制造企业在物流外包后,仓库没有用,有的仓库面积不少,装备也可以,闲置是一种极大浪费。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年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要有政府推动,要有企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