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顺治帝 康熙帝扶植奖励清官

火烧 2021-10-21 15:42:13 1050
康熙帝扶植奖励清官 康熙皇帝励精图治,开创“康乾之治”。他重视吏治,曾说:“治天下以惩贪奖廉为要。”在惩贪与奖廉之间,尤重奖廉。故其一生不遗余力大力扶植奖励清官。 gt 最先受康熙扶植奖励的清官是于成
顺治帝 康熙帝扶植奖励清官

康熙帝扶植奖励清官  

        康熙皇帝励精图治,开创“康乾之治”。他重视吏治,曾说:“治天下以惩贪奖廉为要。”在惩贪与奖廉之间,尤重奖廉。故其一生不遗余力大力扶植奖励清官。 >        最先受康熙扶植奖励的清官是于成龙。于成龙字北溟,顺治十八年被授为广西罗城知县时,年已45岁。赴任前与友人书中说:“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念,所自信者,天理良心四字而已。”罗城居万山丛中,兵乱之后,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衙舍。成龙到任后,“插棘为门”,“累土为几”,白昼时有猛虎悠然行于庭中。成龙从容召吏民问其疾苦。抚循流民,兴利除弊,在罗城七年,未有一文之受,“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 >        康熙六年,于成龙迁四川合州知府,罗民遮道呼号:“爷今去,我侪无天矣。”竞追送数百里,哭泣而返。十七年由署武昌知府迁福建按察使,赴任时,其舟将发,促人买萝数石,以为沿途供馔之用。“民遮送至九江,凡数万人,哭声与江涛相乱。”到任后,即释放被株连冤民数干人,又“集资赎归”无数被掠至军中为奴婢的良家子女。善政迭出。巡抚吴兴祚上疏荐为“廉能第一”。十九年,康熙擢成龙为直隶巡抚。翌年,康熙召见,当面称赞成龙为当今天下“清官第一”。并殷殷勉励:“为政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尚。人贵始终一节,尔其勉旃!”赐白金千金,御乘良马一匹,并赋诗褒扬。 >        于成龙晋升两江总督赴任时,与幼子租赁驴车一辆,各袖钱数十文,每晚自投旅舍安歇,从未烦扰沿途公馆。江宁制府诸僚吏,敬畏其人,出城恭迎薄暮,其时成龙早已单车入府了。 >        在制府时,成龙自奉简朴清苦,“日惟以粗粝蔬菜自给”。江南呼其为“于青菜”。荒年时以屑糠杂米为粥,客至亦如此待之,说:“如法行之,可留余米赈饥民也。”在行政方面,力行改革,革除加派,清剔积弊,昼夜孜孜,“治事尝至达旦”。江南风俗侈丽,成龙到任后,相率易布衣。土大夫诸家纷纷削舆从,毁丹垩,婚嫁之礼不用音乐。地方豪强大猾则携家远遁。由于成龙率先垂范,移风易俗,为政清廉,数月之问江南“官吏望风改操”,“政化大行”。政风民俗,焕然一新。 >        于成龙忠心为民,直道而行。权势之家则散布流言蜚语,诬奏成龙。明珠秉政时,尤与之相忤。故其晚年,时有忧谗畏讥之苦闷。但康熙相信他,下诏仍留总督任。二十三年又兼任江苏、安徽两省巡抚。由于政务繁剧,积劳成疾,不久病逝。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唯见“床头敝笥中绨袍一袭,瓦瓮中粗米盐豉数器而已”。江宁市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        康熙得知于成龙病逝,十分痛惜。赐祭葬,谥号清端。他说:“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殆因素性耿直,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朕博采舆评,咸称于成龙实天下第一廉吏。”加赠太子太保,荫一子入国子监读书,赋诗表彰。并为其祠题额“高行清粹”四字以示褒扬。 >        康熙大力扶植奖励清官,为官吏树立榜样,扶正抑邪,使官吏向前有所瞻仰,后视有所畏惧。故康熙年间,清官不断涌现。 >        于成龙离京赴两江总督任前向康熙推荐的小于成龙,字振甲,汉军镶黄旗人。康熙七年任乐亭知县,翌年,署滦州知府,因罪囚逃脱应降调,乐亭民众列其善政先后两次赴京叩阍呈请留任。十八年升通州知州。于成龙细心察吏、上疏荐举,康熙即擢其为江宁知府。二十三年十一月,康熙南巡至江宁,细心访察得知其人政绩操行与昔时所闻无异,确知小于成龙廉洁,即予以嘉奖,赐亲书手卷一轴,并传谕小成龙“人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尔必自始至终毋有改操,务效前总督于成龙,正直洁清,乃无负朕优眷之意。”旋即超擢安徽按察使。康熙返京后,召见其父、赏赐貂裘,嘉其教子有方,并殷殷叮咛,令其继续勉励其子俾使其始终如一。并通令汉军八旗,果有洁己爱民如于成龙者,将立即擢用。年许,又擢为直隶巡抚。濒行,赐银千两,表礼二十端。陛辞时,康熙询问:“畿辅重地,利弊应兴革者,宜何先?”成龙奏称:“弭盗为先,奸恶之徒倚仗旗下名色窝藏匪类,有司明知而莫敢深究。嗣后有如此者,臣当执法治之。”康熙大为赞许。二十六年康熙以小于成龙“廉能称职,诚心爱民”,特旨嘉奖,加太子少保,赐鞍马并银千两。 >        康熙年间,清官辈出。张伯行即是其中一政绩卓著声名远播者。张伯行,字孝先,康熙四十二年任山东济宁道,值岁荒,伯行倾家财。购粮赈济灾民,并载钱及棉衣数船,分给冻馁者。只为救民,不畏罢官,www.3xm.com.cn未奉诏即发官仓数万石。四十六年,康熙南巡至苏州,谕从臣曰:“朕访知张伯行居官甚清,最不易得。”是“江南第一清官”,即擢为福建巡抚。后调江苏巡抚,时噶礼(满洲正红旗人)任两江总督,为人贪横不法,诬奏伯行。伯行遂以衰病辞职。康熙上谕说: >       “张伯行操守清洁,立志不移,朕所深悉,江苏重地,正资料理,不得以衰病辞。”五十年,江南乡试科场舞弊案发,噶礼受贿几十万两,士论哗然,有数万人抬财神像入学宫。伯行上疏弹劾噶礼,“噶礼不自安”亦奏伯行七大罪,康熙命二人俱解职。旋即谕日:“张伯行居官清正,天下之人,无不尽知”;而噶礼“性喜生事,未闻有清正之名。朕于满汉诸臣毫无异视,一以公正处之。”“朕以张伯行操守为天下第一清官,断不可参,手批不准。”“若无张伯行,则江南地方,必受其削一半矣。”“朕保全清官”,“使为正人者,无所畏惧。”命革噶礼职,后因其谋杀亲母,令其自尽,伯行仍复原职。>        消息传来,“江左士民欢声遍朝野,榜于门曰:‘天子圣明,还我天下第一清官。’焚香结彩,拜龙亭呼万岁者,至数万人。”张伯行任督抚时,曾作一《禁止馈送檄》:“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此即伯行修身之金绳铁矩。 >        享有“天下第一清官”美誉的张伯行,与被称为“壁立千仞”的著名清官陈在清代即被颂为“泰华两峰,同标峻绝。”(《大观》)陈字眉川,广东海康人。康熙四十八年任四川提学道。赴任之日,仅一仆相随,衣被一如布衣平民。品评考核至夜分不息,杜绝请托,锐意甄拔人才。丸官“清介公慎,杜绝苞苴”。康熙发现后,因四川官吏加派厉民,将其廉能事绩向全省公开表彰,特称陈廉洁。 >        五十三年,陈超擢为巡抚,单骑赴任,其僚属竟不知来者是何人。到任即弹劾纵役扰民的知府知县,并上疏禁加耗、除酷刑、崇节俭、禁馈送等十项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康熙下诏嘉勉,谕以“躬行实践,勿鹜虚名”。后陈入觐、奏言:“官吏妄取一钱,即与百千万金无异。人所以贪取,皆为用不足。臣初任知县,即不至穷苦,不取一钱,亦自足用。”康熙听罢,感叹不已,待其退出时,目送久之,叹日:“此苦行老僧也。”五十四年,陈调任福建巡抚,康熙对群臣说:“朕昨召陈入见,细察其举动言语,实系清官。以海滨务农之人,非世家大族,又无门生故旧,而天下之人,莫不知情,非有实行,岂能如此。而其才尚能办事,国家得此能人,实为祥瑞,允宜从优表异,以鼓励清操。”陛辞时,康熙又嘱曰:“清官诚善”,“惟以清而不刻为尚”。三年后,病逝于闽浙总督任所。 >        陈居官清介,布衣素食,起居止一厅堂。黎明治事,夜分始罢。自奉惟草具蔬粝而已,孑身外任,凡二十年,未尝携眷属。临终时,只着一绨袍,覆以布衾而已。 >康熙读罢陈遗疏,降旨:“陈将伊应得银一万三千余两奏请充为兵费,内一万两可存藩库,以充兵饷。其余三千两即赏给陈之子。”并极口称赞:“陈居官甚优,操守极清,朕亦见有清官,然如伊者,朕实未见。即从古清臣,亦未有如伊者。前在台湾道任内,所应得银三万两,俱于修理炮台等公事动用,署总督印务,应得银两亦未分毫入己。”“诚清廉中之卓绝者。”下诏追授礼部尚书,荫一子入国子监读书,谥号清端。>        康熙大力扶植、奖励清官。他曾说:“尔等为清官,以清廉为第一。为清官甚乐,不但一时百姓感仰,即离任之后,百姓追思,建祠尸祝,岂非盛事?从来百姓最愚,而实难欺。官员是非贤不肖,人人有口,不能强之使加毁誉。尔等宜各自勉。”康熙一朝,“吏治清明,廉吏接踵起。”清官、名臣灿若明星。除上述者外,还有汤斌、施世纶、张鹏翮、彭鹏、陈鹏年、傅拉塔、郭绣等等,举不胜举。他们在官吏中虽占少数,但作用及影响很大。因为清官爱民,深得民心;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刚直干练,政绩卓著;敢向邪恶腐败势力作斗争,清官是阻扼社会腐败势力的重要力量,对维系民心,缓和阶级矛盾,安定社会秩序,发展社会生产力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康熙大力扶植、“保全”、奖励清官,是康乾“盛世”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