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百家姓里有班姓吗 历史上姓班的出过什么名人

火烧 2021-06-29 23:20:46 1078
历史上姓班的出过什么名人 1、班彪班彪(公元3年―54年),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出身于汉代显贵和儒学之家,受家学影响很大。从小好古敏求,与其兄班嗣游学不辍,才名渐显。班彪从小接受儒家

历史上姓班的出过什么名人  

1、班彪

班彪(公元3年―54年),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出身于汉代显贵和儒学之家,受家学影响很大。

从小好古敏求,与其兄班嗣游学不辍,才名渐显。

班彪从小接受儒家思想,他的史学观点与司马迁有所不同。

他认为司马迁在《史记》中“崇黄老而薄五经”、“轻仁义而羞贫穷”、“贱守节而贵俗功”,是一个大弊端。

然而他也称赞司马迁“善述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野,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

他的这些观点完全被班固继承,对于《汉书》的编撰影响颇深。

2、班固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一生著述颇丰。

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把小说家列于诸子略十家的最后,诸子略共4324篇,小说就占了1380篇,是篇数最多的一家,这是小说见于史家著录的开始。

班固认为“小说本是街谈巷语,由小说家采集记录,成为一家之言”明确地指出小说起自民间传说,这是史家和目录学家对小说所作的具有权威性的解释和评价,规范和影响着后世对小说的认知和写作,两千年来发挥着难以估量的功能价值。

3、班超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

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

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

班超居家常亲事勤苦之役,不耻劳辱。

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能够权衡轻重,审察事理。

他为人有大志,不修小节,但内心孝敬恭谨。

他以非凡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在西域的三十一年中,正确地执行了汉王朝“断匈奴右臂”的政策,自始至终立足于争取多数,分化、瓦解和驱逐匈奴势力,因而战必胜,攻必取。

不仅维护了东汉的安全,而且加强了与西域各属国的联系,为西域回归做出了卓越贡献。

4、班昭

班昭(约45年-约117年),又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

东汉女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十四岁嫁同郡曹世叔为妻,故后世亦称“曹大家”。

班昭认为女人首先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处于卑微的地位,清醒自己的性别角色,由此出发,主张妇女应承担在家辛勤劳作,操持家务,侍奉丈夫等由性别角色而决定的社会责任。

并对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等作了具体解释。

班昭强调男尊女卑的思想,由此认为女人的天地在于家庭,不必有才,如有也是“治内之才”,把妇女纳入儒家设计的有助于维系家庭人伦关系的体系。

班昭又由男尊女卑思想衍生出女子对于男子绝对顺从的思想,并强调妻子除了要对丈夫顺从外,还要对婆婆顺从。

5、班婕妤

百家姓里有班姓吗 历史上姓班的出过什么名人

班婕妤(公元前48年―公元2年),名不详,汉成帝刘骜妃子,西汉女作家,古代著名才女,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

善诗赋,有美德。

初为少使,立为婕妤。

班婕妤相貌秀美,文才颇高,尤其熟悉史事,常常引经据典、出口成章,她经常开导汉成帝;班婕妤还擅长音律,既写词又谱曲,她的词曲有感而发,使汉成帝在丝竹声中受益匪浅。

对汉成帝而言,班婕妤不只是她的侍妾,也是他的良师益友。

班婕妤的贤德在后宫中也是有口皆碑。

因她不干预朝政,谨守礼教,深受时人敬慕,有“古有樊姬,今有婕妤”之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班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班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班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班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班婕妤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