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里希·默克尔 安格拉·默克尔概要.ppt
安格拉·默克尔概要.ppt
安格拉 默克尔 一、人物简介 中文名:安格拉·默克尔 英文名:Angela Merkel 血型:A型 出生地:汉堡市 出生期:1954年7月17日 职业:德国历史上的第一 位女总理 默克尔毕生的座右铭:必须永远比同龄人更出色。 1、家庭环境 安格拉·默克尔的父亲叫霍斯特·卡斯纳,是一位新教牧师,母亲则从事教育工作,教授拉丁文和英语。 默克尔一岁时,他们一家移居迁往勃兰登堡的坦布林,默克尔的少年时光是在那里渡过的。 前东德的生活背景对默克尔产生了巨大影响,她作为牧师的女儿,并在每间屋子都可能存在东德警察告密者的社会里度过生命的前36年,养成了很好的掩饰或控制情绪的能力。除了德语外,默克尔会说俄语与英语,当人家评论她身为东德人的背景时,她说:“真的有话可说的人,是连化妆(掩饰)都不需要的。 2、学校生活 1973年至1978年在原民主德国莱比锡大学攻读物理学,1978年至1990年在原民主德国科学院物理化学中心研究所工作,1986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在学校里,默克尔并不很显眼,在高中同学们的印象里,默克尔从未有过男友,属于“没被吻过的一族”。她的同学回忆说,默克尔当年生活十分简朴,衣着的色彩总是很浅淡,以致曾有同学讥笑她是“灰老鼠”。
3、感情经历 默克尔经历了第一次婚姻的失败,1982 年正式与其前夫乌尔里希·默克尔(Ulrich Merkel)离婚。 她现任(即第二任)丈夫是毕业并任教于德国洪堡大学博士教授、量子化学家Joachim Sauer,两人是1981年认识的,当时Sauer是她的博士研究生导师。 1985年两人各自离婚(绍尔的前妻是一名化学家,两人育有两个儿子,夫妻感情不和、早就分居,于1985年离婚)。1986年默克尔在博士毕业后,两人住到了一起。直到1998年,默克尔升任基民盟主席后,两人才正式结婚。两德统一之后,默克尔从政,绍尔继续科研事业。自1993年开始,绍尔在母校德国洪堡大学担任全职教授。 4、个人轶事 准备早饭,默克尔起床后的头等大事,是给丈夫阿希姆·绍尔准备早餐,好让他在出门前有美味可口的食物填饱肚子。 “准备早餐这件事”,是她2011年7月在从尼日利亚飞往柏林的飞机上讲的。在与尼日利亚总统古德勒克·乔纳森的一次午餐中,默克尔问他会不会自己在家做饭。乔纳森身为堂堂大总统,一个彻头彻尾的大男人,怎么会干做饭这种事?但默克尔却说,她很喜欢烹饪,甚至会为她的丈夫准备早餐。乔纳森听后起身举杯,说:“尼日利亚女性应当以德国总理为榜样,每天清晨为自己的丈夫准备早饭。
” 二、权力影响力如何构成 1989年11月9日, 柏林墙“倒塌”了。这一重要事件改变了默克尔的人生,她积极投身于政治活动,参加了东德的“民主崛起”组织,而后又进入了东德时期的最后一届政府,成为德·梅齐埃总理的副发言人。 1990年,默克尔所在的“民主崛起”与基民盟在东德地区的组织合并,默克尔随之成为基民盟党员。1990年底默克尔简介,在两德统一后的第一次大选中,默克尔成功地获得了斯特拉尔松·吕根·格里门选区的直选席位,成为联邦议员。不久,又被赫尔穆特·科尔纳入内阁,在德国政坛中崭露头角。 1991年至1998年任基民盟副主席,1991年至1994年任联邦妇女和青年部部长,1994年至1998年任联邦环境、自然保护和反应堆安全部部长。 1998年,联盟党在大选中失利后,朔伊布勒接替科尔成为了基民盟主席,默克尔被任命为该党的总书记。1999年底,基民盟在科尔时期收受政党捐款的“黑金案”被揭露,全德震惊。不久之后,基民盟党主席朔伊布勒因为脱不开干系而宣布不再竞选党主席一职。于是在2000年4月的埃森党代会上,默克尔当选为基民盟主席,终于登上了基民盟的权力顶峰。 2005年11月22日,她正式成为德国第一位女性联邦总理,也是一千年前神圣罗马帝国的狄奥凡诺(Theophanu)女皇(956-991年)之后,第一位领导日耳曼的女性。
她也是两德统一后首位出身前东德地区的联邦总理。 2013年9月22日,德国联邦议院选举上午8时正式拉开帷幕,德国政府向6200万选民发出了选举通知,73%的选民参加了投票,基民盟联合姊妹党基社盟此次得票结果远远超过其它政党,41.5%的得票率为20多年来的最高得票率,默克尔成功连任总理。 三、领导风格及领导方法 政策观念:粮食问题 默克尔认为包括印度及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当地人民不断改善及提高原有的饮食水平,是导致2008年上半年世界粮价飙涨的主要原因,并否认大量农作物被用于制造生质燃料为价格上升的原因。默克尔说:“如果他们(印度人)突然比从前多吃一顿饭,又如果一亿中国人突然开始喝牛奶,当然,我们的奶量必然有所缺减,其他方面(粮食)亦然。” 经济政策 默克尔在2000年底就试图规划“新社会市场经济”,这个计划就是要提供一个社会市场经济的稳定概念。在1999年格哈特·施罗德内阁中就已经出现这样的概念。而到2001年8月27日在当时CDU委员会里面,默克尔主席拟定了这个讨论方案,并在该年12月的联邦议会日时,基民盟在德勒斯登宣示这份计划,并且成为基民盟施政计划的一环。 家庭政策 作为女性与年轻人的联邦总理,出身自东德的默克尔相当在意女性就业率、生育率等问题。
在东德与西德之间,存在着不同阻碍生育的法律状况,这也是后来她进行法律统一改革的原因。她政策要点之一就是在性别平权法(Gleichberechtigungsgesetz (1993/94))内强化女性就业条件。同时关于儿童与青年协助法(Kinder—und Jugendhilfegeset)的修订,也让3岁以上的儿童可以享有幼儿园的法律保障,这是她最大的成果。 环境政策 1995年4月,默克尔在柏林任联合国气候委员会的第一届环境部长。在这段期间内,她致力于减少国际温室效应。1997年在京都议定书签署之后,默克尔就开始投入减碳工作。默克尔是一个关注核心能源运用的支持者,在她的领导下,致力于减少核废料。1998年5月,在德法边界出现违法处理核废料事件,默克尔也因出现监督不当,受到反对党批评而辞职。然而她证明了自己的对核能经济的能力与责任感。1997年的官方宣告里面,也看的到每年要持续针对特殊能源增税,比如石油、天然气与电力(生态税)。 对华态度 默克尔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但在西藏问题上,就人权问题上保持强硬的立场。默克尔积极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外交,并在基督教联盟党提出的“新亚洲战略”中声称,中国给大西洋两岸的民主体制带来挑战。
五次访华 四、实例和小故事 大笑与嘲笑 默克尔接受电视采访 默克尔的笑肌并不发达,很少在公众面前大笑,但并不意味着她私下里没有开怀大笑的时候,甚至有些时候,她会笑得前仰后合,眼泪都会流出来。一次,默克尔结束对立陶宛的访问,乘专机回国。在飞机上,她抑制不住地哈哈大笑。由于笑得太厉害,她几乎说不出话来。默克尔两眼泪光闪烁,整个人都在颤抖。她想接着往下说,但她的话很快就被笑声掩盖。 默克尔之所以笑得这么厉害,是因为她跟随从的记者们讲起了自己在立陶宛访问时听到的一个故事:白俄罗斯正在靠近立陶宛边境的地方修建一座核电站,立陶宛民众非常担心核污染问题。有一天,立陶宛总理库比柳斯和家人一起打扮成游客模样,骑着自行车,准备到核电站一探究竟,结果被白俄罗斯警察连车带人一起扣押。 故事还没讲完,默克尔已经笑得快岔气了。她充满活力,性格开朗,大多数时候总是非常开心。她时常能在小事中发现乐趣,尤其是身边容易出错的小事。 稳定情绪 默克尔平时总是压抑自己的情绪。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她从不会大发雷霆,她表达气愤的方式就是冷淡。 一次会议中,默克尔对一些数字和事实不甚了解,于是向一位官员请教,但官员不着边际的回答让默克尔很不满意。
“真是一番了不起的评论。”默克尔对那名官员说,脸上挂着嘲笑的表情,语气中尽是讽刺。官员的脸先红后白,剩下的时间他一直一脸死灰地呆坐在那里。会议结束后,默克尔走向官员,对他说:“你回答得没错,只是对我毫无帮助。”说话时,她的表情温和而友善,言语间充满着安慰。这时,那位官员才仿佛又活了过来。 作为一名政治领袖,默克尔可不想让事情闹得太僵。她知道什么时候要给别人台阶下,不能过于残酷。 词不达意 默克尔在妇女联盟大会上发表讲话 有时,默克尔会摆出一副非常难看的脸孔。奇怪的是,这种表情往往是在她被提问时出现。比如,当她被问到和美国或安哥拉总统的会面进行得如何,或是联合政府接下来的打算是什么时,她的脸色看上去就会十分恐怖。她眯起双眼,双唇紧闭,由于太过用力而让嘴唇显得没有一点血色。 然而等到回答问题时,她的态度却又变得非常友好,即便是遇到富有攻击性的问题也不例外。她的面部表情总是很让人费解,就像她的大脑和脸部动作无法很好协调一样。她看起来似乎很可怕,但实际上却一点儿也不可怕,非常友好。她自己也知道这点,被问及此事时,默克尔回答说:“这就是我原本的样子。” 默克尔在讲话方面也有着同样的麻烦,她的言语总是无法正确传达出她想表达的心情。
作为一名基督徒,默克尔说她得知恐怖主义头目本·拉丹的死讯时感到很高兴。虽然“高兴”这一轻描淡写的词根本不能表达她如释重负的欣喜,但她也找不到其他词来表达。一到抒发感情的时刻,默克尔就会遭遇这样的尴尬。 五.评价与启示 社会总评:安格拉·默克尔,素有“铁娘子”之称。在德国媒体眼中,她“工作认真勤奋,沉稳务实”。默克尔给人们的印象好像就是一个常常忘记了讲话提纲的人,谁也不知道她在想些什么。 名人点评:《默克尔传记》作者戈尔德?朗古特曾如此形容默克尔类似的“不寻常行为”——“她很低调,总有自己的坚持,一般人很难读懂她,认为她是个谜。” 与默克尔是多年老朋友的朋友温德林评价其说道:“有点铁娘子的风格,又时常显现着一份平淡!” 柏林自由大学政党分析家卡斯滕?克什米德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她被称为黑寡妇,各党派都惧怕她。” 约瑟夫?詹宁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尽管不少人也在抗议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德国人还是愿意把福利事业交给默克尔管理,相信她有能力推动更大的改革。” 德国当代历史学家沃尔夫鲁姆认为:“默克尔从不张扬,是一个优秀的中间派,这样就能拉拢住每一个人,这正是她成功的关键。” 德国《图片报》的副主编、《迟疑大师安格拉?默克尔》的作者尼科劳斯?布隆姆如此表示——“她把犹豫、迟疑的性格弱点转化成了一种政治技巧,反而让德国在国际事务中不会被‘牵着鼻子走’。
” 启示 成功总是从注重小事开始一点点的积攒起来的,想要成功就必须注意小事小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一个成功的人,他的成功与他独特的性格以及家庭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伟人往往比常人更加爱家庭爱生活。 第一个故事 2007年8月29日,默克尔抵达南京后,获安排入住市内“索菲特银河大酒店”顶楼的四百多平方米、可以看到南京全景的总统套房。但默克尔认为这个安排过于奢华,坚持要入住七十多平方米的普通商务客房,房价一千八百元,只是总统套房的二十份之一。这种平实、朴素的作风,令国人耳目一新。早在一个月前,德国方面的先遣人员已到南京对酒店进行了一番考察。因为总统套房面积达400多平米,总理觉得太奢华,而普通豪华套房面积仅是总统套房面 积的六分之一,约70平方米。每层都有两间,内设卧室、客厅和卫生间。德方先遣人员反馈给酒店的意见是,总理称:“普通豪华套间条件已经足够好了”。 看来,默克尔总理出访入住普通房间已经成为习惯了。 据了解,在索菲特银河住房部里这样的房间有30多套,每一层都有。入住价格每夜为1700多元人民币,加上服务费不到1800元;而总统套房入住一晚默克尔简介,要3万多元,连同服务费则要近4万元,价格相差20多倍。
第二天早上,酒店本来准备了两套方案,房内用餐或是在只为贵宾服务的46楼行政楼层索菲特会所用餐,但默克尔谢绝去专门为其准备的私密性强的索菲特会所,坚持和一般住店客人一样到7楼西餐厅吃自助早餐。而且不进VIP包间,和随行的德国工作人员一道在大厅吃自助早餐。她也谢绝了工作人员的服务,坚持自己到自助餐台取食物,并自己动手切法式长棍面包。 第二个故事 此时,发生了一件小插曲。在取一种燕麦面包时,默克尔不小心将一片面包落到了地上,按照惯例,酒店的工作人员会帮客人捡起来换一个,而默克尔却拒绝了服务人员,并弯身捡起掉在地上的那片面包,并放进自己的餐盘里。默克尔总理的早餐很简单,煎鸡蛋卷、奶酪饼、西瓜、面包,也包括掉到地上的那两片麦片面包。 第三个故事 “第一丈夫”约法三章不涉政治据悉,默克尔在攻读博士学位时,约阿希姆是她的指导老师,后来两人都曾在原东德科学院工作。1981年,默克尔和前夫乌尔里希结束了5年的婚姻后开始与现任丈夫约阿希姆交往,但两人一直没有结婚。直到1998年,默克尔升任基督教民主联盟副主席后,有反对者对她和约阿希姆的非婚同居提出质疑,于是他们才正式结婚。婚礼十分低调。约阿希姆在默克尔2005年当选总理之前就和妻子约法三章:绝不干涉政治、绝不对外透露两人生活细节、绝不参加任何不必要的应酬。
正是出于这种互敬互爱的平等关系,两人至今仍保持了良好的感情。 第四个故事 第五个故事 据《路透社》8月9日报道,当时默克尔是光顾了柏林弗里德里希大街火车站内的一家超市,而该超市距离总理官邸只有几分钟的步行时间。一位拍摄到默克尔购物情景的《图片报》读者对媒体表示默克尔只买了一些橘子和柠檬。而她随后也很有礼貌的和其它购物者一起排队等待付费,并且是用自己钱包里的现金来付费。该名拍摄者还表示:“这一切看起来似乎是可笑的,除了她身边的三名保镖。” 该报刊的专栏作家弗朗茨·约瑟夫·瓦格纳表示默克尔此行是为了和老百姓有所接触。他赞扬地表示:“我们的总理并没有到百万富翁的游艇上去闲荡。她会在超市里排队并且会取走找回的零钱。她就是一个即普通又伟大的女子,而且还是一位会逛超市的女性。” 第六个故事 德国总理默克尔28日在总理府会见到访的zggjzxxj,默克尔向xj赠送了一幅德国1735年绘制的中国地图。xj赠送给默克尔一套瓷器花瓶,ly赠送给默克尔了一套中国民族音乐。他们随后在总理府共进了晚宴。 北起蒙古唐努乌梁海地区及西伯利亚南部, 南至南海,包括“千里石塘、万里长沙、曾母暗沙”(即今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南海岛礁), 西南达西藏、云南省至缅甸北部的南坎、江心坡等地, 西尽咸海与葱岭地区,包括今新疆以及中亚巴尔喀什湖,东北抵外兴安岭,包括库页岛, 东南包括台湾、澎湖群岛” 1735年正好是雍正十三年,也正是在这一年的8月23日,大清王朝雍正皇帝在圆明园暴病身亡,享年58岁。
于是,乾隆帝继位,开创中国历史“康乾盛世”的乾隆盛世时代。 那么,默克尔总理赠送xj这一张包含南海(南沙和西沙)、钓鱼岛,以及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远东,外蒙等属中国版图的1735年德国绘制的第一幅精确的中国地图,德国总理默克尔此举到底有何用意呢?笔者作出以下解读: ??? ?首先,在南海和钓鱼岛主权问题上支持中国主张。德国总理默克尔在xj访问德国期间,给中国送一份1735年德国绘制的第一幅精确的中国地图,充分证明钓鱼岛及南海诸岛等领土,历史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这是不容篡改的事实。默克尔总理对xj说出“精确的中国地图”,足以说明默克尔支持中国的领土主张,(通过暗示的方式)承认东海(钓鱼岛)以及南海诸岛等历来是中国领土。 其次,德国版中国地图与xj中国梦息息相关。十八大后,中共总书记、gjzx、军委主席xj提出中国梦。然而,什么是中国梦呢?笔者认为,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理所当然,收复老祖宗的祖业当然是其中之一,而且,是其中最大一项内容。如果不能收复失去的领土,谈中华民族的复兴就是一句废话,只有把当年老祖宗的祖业收回来,中华民族才能实现真正的复兴。

德国总理赠送xj1735年德国绘制的第一幅精确的中国地图,也正有此意。暗喻中国必须收复祖业才能实现真正的中国梦。 再次,构建中德之间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表诚意。一张地图,看似十分简单,但对中国来说却十分重要。因为通过别的国家(德国)提供证据,证明东海(钓鱼岛)、南海诸岛等领土1735年之前就属中国领土,比中国自己说理由要充分得多,让人信服得多!德国总理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想获得中国的信赖,构建中德之间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关系。且看报道:中德两国领导人正式会谈时,默克尔再次强调了德国与中国展开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愿望。德国总理默克尔:“我希望通过我们之间的合作,为两国关系更加密切做出贡献”。可见,默克尔通过一张地图表诚意,以此获得xj中国真正的信赖,可以说,也算一个高招或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