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说杨过 張三丰到底有多麼愛郭襄?一首詩,七個名字,足以說明一切
張三丰到底有多麼愛郭襄?一首詩,七個名字,足以說明一切
在我的印象之中,金庸先生的武俠世界能直接串聯到一起的三部小說,就是《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了。從郭靖楊康的故事線開始,到了後來楊康兒子楊過的故事線,郭靖的女兒郭襄一見楊過誤終身,張三丰一見郭襄誤終身。
一百年後,元朝也到了覆滅之際,但是張三丰仍然活着,元朝只存在了97年,但是張三丰活了140多歲,相比較之下,元朝豈不汗顏?這時候已經一百多歲的張三丰帶着張無忌來到少林寺,看見少林寺的羊腸小道,不禁唏噓不已,和張無忌講起了當年他在少林學藝以及和郭襄女俠的往事。
根據原著之中的描述,張三丰和郭襄一共也只是見過兩次而已,但是愛情就是這麼不講道理,有的人一見傾心,有的人見一百次,卻不會有任何印象。楊過對於郭襄,郭襄對於張三丰的意義,都不足以用一見傾心來形容,只能有誤終身來形容,可見其深刻,可見其內涵。
其中郭襄對於楊過的思念,大部分都在這段詩意的表達之中了: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只恨我生君已老,斷腸崖前憶故人。我走過山時,山不說話,我路過海時,海不說話,小毛驢滴滴答答,倚天劍伴我走天涯。大家都說我是因爲愛着楊過楊大俠,纔在峨眉山上出了家,其實我只是愛上了峨眉山上的雲和霞,像極了十六歲那年的煙花。
原來,她的愛情,始於十六歲的煙花,終其一生,也不忘楊過。
那麼張三丰呢?
我記得有這麼一首詩:遠橋之下泛蓮舟,岱岩石上松溪流,萬仞翠山梨亭在,莫聞聲谷空悠悠。
大家讀者讀者是不是讀出了熟悉的味道,沒錯,宋遠橋,俞蓮舟,俞岱巖,張松溪,張翠山,殷梨亭,莫聲谷正好是武當七俠的名字,而這首詩描寫的正好是張三丰十三歲那一年遇到郭靖的場景,此情此景,張三丰記了一輩子,怎能不讓人感慨萬千呢?
郭襄給自己的大弟子取法號叫做風陵師太,是爲了紀念自己在風陵渡口第一次遇見楊過,張三丰給自己七個弟子取名則是爲了紀念自己在少林寺第一次遇見郭襄,相比較之下,他們對心中的那個人,那份愛情,一樣一樣的分量。
所以,在新版的《倚天屠龍記》上印之後,我特地去看了張三丰帶着張無忌上山的橋段。也許是爲了向觀衆心中的張三丰對郭襄的感情致敬吧,這一段拍攝的格外仔細,張三丰向小無忌講述了自己當年和郭襄的事蹟,一晃百年,古人已去,讓人唏噓不已。

下山之後的張三丰來到一個地攤跟前,拿起一個鐵頭羅漢端詳了好半天,當時張無忌還笑他:師爺爺都一百歲了怎麼還喜歡小孩子的玩具呢?
張三丰先是一愣,然後眼角明顯溼潤了,他笑着對無忌說道:可能是師爺爺少在凡塵走動,一時間起了童心!
其實,看懂這一幕的觀衆早就在屏幕前哭成了淚人。
九十年之前,郭襄要和張三丰分別之際,最後送給張三丰的就是一對鐵羅漢,張三丰把那對普通的鐵羅漢一藏就是九十年,足見情深意重。
突然在小攤上看見鐵羅漢,想起了了當年之事,斯人已去,如之奈何!
而每個人的心裏,不都住着那麼一個永遠得不到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