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端午节的来历简介100字 端午节的由来100字

火烧 2021-11-27 02:19:03 1056
端午节的由来100字 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大戴礼记•夏小正》:“五月,……煮梅,为豆实也,蓄兰为沐浴也。”屈原《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南朝梁人宗懔

端午节的由来100字  

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

端午节的来历简介100字 端午节的由来100字

《大戴礼记•夏小正》:“五月,……煮梅,为豆实也,蓄兰为沐浴也。

”屈原《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此俗流传至唐宋时代,又称端午为浴兰之月。

《大戴礼记》为汉文帝时礼学名家戴德选编的,是研究上古社会的珍贵资料。

如果此说成立,端午节在先秦时代已出现,迄今历时二千余年,可谓渊远流长。

扩展资料:

端午也以桃印为门饰。

桃是民俗中驱鬼之物,源于神荼、郁垒之神话,以桃刻印,亦为祛攘之意。

《续汉书•礼仪志》:“朱索、五色桃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

”后世的昧符、吉祥葫芦即源于此。

《梦粱录》卷三:“士官等家以生朱于午时书‘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之句”,这是宋代之俗。

《燕京岁时记》又记:“端阳日用彩纸剪成各样葫芦,倒粘于门阑上,以泄毒气。

”这是清代之俗。

有的还在纸葫芦上垂丝穗、飘带等,更为好看,或在葫芦中剪出五毒形状,挂贴于门,亦表示将五毒之气泄尽之意,你为“倒灾葫芦”。

至今民间仍有悬镜于门以避邪之俗。

在唐代,专于五月五日午时于扬州扬子江心铸铜镜,以进贡皇帝,称为“天子镜”,这也是辟邪之意(见《唐国史补》)。

所以后世多于门前挂镜驱邪。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