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梁思成与日本古建筑 看唐只能东渡?梁思成给日本的一记响亮回复
看唐只能东渡?梁思成给日本的一记响亮回复 之前的文章,小编曾介绍过日本的唐招提寺,也有提到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并不相信中国还存在着唐代的建筑实体,日本更是大肆宣扬「 ”中国已无唐代建筑遗存”、「
看唐只能东渡?梁思成给日本的一记响亮回复

之前的文章,小编曾介绍过日本的唐招提寺,也有提到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并不相信中国还存在着唐代的建筑实体,日本更是大肆宣扬「 ”中国已无唐代建筑遗存”、「 ”要看唐代需来日本”之类的论调。但是中国传统建筑史的祖师爷梁思成偏不相信,他依照敦煌壁画提供的一丝线索,不辞劳苦,费尽周折地在山西五台山深处找到一所唐代遗存至今的南禅寺。南禅寺和早它几十年的唐招提寺金堂在关键建筑比例、结构上有着「 ”惊人的一致”,可以判定为唐朝通行的建筑样式,而且它还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木结构建筑,有着标杆性的意义。 南禅寺有1200多年历史,坐北朝南,占地约3000平米。主要建筑有山门(观音殿)、东西配殿(菩萨殿和龙王殿)和大殿。通过这些组成一个四全院式的建筑。大殿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唐代木结构建筑,里面雕塑精湛,可谓是唐代雕塑艺术的珍品,其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自不待言。南禅寺的规模也许不算大,南北长60米、东两宽51米多,寺内现分东、西两院,有殿宇6座,除主体建筑大佛殿三间是唐代原物外,山门内的四合院中,东、西配殿,即建于明代的龙王庙和建于清代的观音殿、菩萨殿。东跨院全为僧房,也是明、清时期的建筑。 大佛殿是南禅寺主殿,外观非常秀丽,形体结构上则非常古朴。方整的基台占了整个院落的近一半,大殿三间见方,单檐灰瓦歇山顶,全殿由由台基、屋架、屋顶三部分组成,共用檐柱12根,殿内没有天花板,也没有柱子,梁架制作极为简练,墙身不承重,只起到隔挡的作用。屋顶重量主要是通过梁架由檐墙上的柱子支撑。檐墙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作用。四周各柱,柱头微向内倾,与横梁构成斜角;四根角柱稍高,与层层迭架、层层伸出的斗拱构成「 ”翘起”。即使梁、柱、枋的结合更加紧凑,增加了建筑物的稳固力,又使出檐深而不低暗,使整个大殿形成有收有放、有抑有扬、轮廓秀丽、气势雄浑的风格,给人以庄重而健美的感觉。屋脊两端装饰着鸱吻。全殿结构简练,形体稳健,庄重大方,体现了我国中唐大型木构建筑的显著特色。 然而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大修中,改造者为了凸显营建于唐代的「 ”大唐气质”,自作聪明地参考了墓葬壁画等资料对原先的建筑进行大拆大建,除了改变屋顶坡度和原本的门窗样式,还拆掉屋顶正脊的宝瓶,并在屋顶上添加鸱尾,甚至因为当时武断地认定屋顶下面的蜀柱是宋代添加物而将其整个去除,严重干扰了建筑物原身的历史面貌,使得该建筑物原本所包含的丰富历史信息丧失殆尽 所以对于这类建筑的维修,相较于结构上没有发生过大改动所以可以「 ”修旧如新”的平等院凤凰堂,更适宜的作法似乎是「 ”修旧如旧”,在保证建筑结构上稳定性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历史上修改的痕迹,保证其历史延续性,从而将其以现有丰富的面貌尽可能地延续到下一个千年。 南祥寺现状 寺内的美丽神像,色彩斑斓又不失庄严肃穆 墙里开花墙外红 建筑构造简图 修葺前南禅寺原貌
很赞哦! (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