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君子为何多遭迫害?信陵君的案例说明,君子分场合

火烧 2022-01-01 08:13:28 1036
君子为何多遭迫害?信陵君的案例说明,君子分场合 战国时期曾有四大君子,然而讨论起其中最名副其实的一个,莫过于信陵君魏无忌。之所以说魏无忌是名副其实,因为在四大公子之中,也只有信陵君是心系国家,不为名声
君子为何多遭迫害?信陵君的案例说明,君子分场合

君子为何多遭迫害?信陵君的案例说明,君子分场合  

战国时期曾有四大君子,然而讨论起其中最名副其实的一个,莫过于信陵君魏无忌。之所以说魏无忌是名副其实,因为在四大公子之中,也只有信陵君是心系国家,不为名声而却扬名在外的。司马迁对他的赞誉更高,《史记》中司马迁毫不掩饰自己对信陵君的赞扬,称其为「 ”能以富贵下贫贱,贤能诎于不肖,唯信陵君为能行之。”;赵孝成王更是推崇信陵君,《史记·魏公子列传》中赵孝成王说信陵君「 ”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那么信陵君的魅力究竟在哪呢?权以为是他的真实不做作,舍己为人之情。 信陵君剧照 发自中心,仁而爱人 晚清时期的李晚芳曾说:「 ”战国四君,皆以好士称,惟信陵之好,出自中心,盖其质本仁厚,性复聪慧。”;战国四公子皆是招揽天下门客,来者不拒,为什么唯独信陵君发自内心?当时魏国有一看门大爷(还真是看门大爷)名字叫做侯嬴,信陵君却做到了礼贤下士。出发见他时,亲自驾着马车,故意在车上留下靠左的位置。(古人左为大,显示尊重)侯嬴一身破破烂烂,信陵君毫不嫌弃。 信陵君迎侯嬴 后来侯嬴为了进一步考验信陵君,说自己需要绕道见一个朋友,信陵君就绕道而行。在侯嬴与朋友交谈时,信陵君则是束手站在一旁,脸上尽显谦恭之色。到了信陵君家以后,信陵君更是让侯嬴上座,可见信陵君的待客之道是有多么尊重。这一个案例并不是唯一,在信陵君居住赵国期间,听说有一叫毛公的赌徒是隐士,还有一位叫薛公的隐士,信陵君求见。 信陵君 《资治通鉴》记载:「 ”两人不肯见,公子乃间步从之游。”;在被拒绝见面之后,信陵君舍弃马车,徒步前往相见游玩。这件事被平原君知道以后,批评信陵君。信陵君却不以为然,说到「 ”以无忌从此两人游,尚恐其不我欲也,平原君乃以为羞乎?”信陵君如此礼贤下士还怕两位不接纳,又怎么会以此感到耻辱。所以信陵君的礼贤下士出自内心不假,不看重对方的背景身份,只要有才华即与之相交。 发自内心的才是最为真实的感情流露,相比起其他三位君子的礼贤下士,信陵君来的更为真实。如果只是为成名而结交名士,那是作秀。况且平原君批评信陵君实为短见,世上并非所有人都是趋利的,不是所有人都是为图名的。而且每个人都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何况是天下名士呢?只要有利于国家的优点,不足以害人的缺点,那么都可以进行结交。也正是信陵君的这种价值观,才使得众多人对其推崇吧。 舍己为人,成名为国 信陵君本是为国公子,魏安厘王同父异母的亲弟弟,当时魏国孱弱,为了强国信陵君才开始招揽名士。所以在初衷上,信陵君就是以国家利益出发。《史记》记载「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而且信陵君耳目遍布,时刻可以得知天下诸侯动向,这才使得魏国得以在存亡之际保全。 赵国长平之战失利后,秦国围攻赵国邯郸。此时平原君派遣使者前往魏国请求救援,但魏王害怕秦国威势,所以只是派了十万援军按兵不动,一直都作壁上观。平原君没有办法只能再次找到信陵君,请求信陵君想办法督促魏军前往救援。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所以为了解救赵国于危难之中,信陵君心急如焚。然而魏王并不搭理信陵君的请求,万般无奈下信陵君决定「 ”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得不到帮助的情况下,仍然视死如归。无无人救援则打算同归于尽,以百余宾客救赵无疑杯水车薪,但信陵君的高义是令人钦佩的。 信陵君窃符救赵 后来在侯嬴的提醒下,信陵君窃符救赵,而在发兵之前信陵君的举动在此彰显了他的高尚品格。《资治通鉴》记载:「 ”公子遂勒兵下令军中曰:「 ”父子俱在军中者,父归;兄弟俱在军中者,兄归;独子无兄弟者,归养。”得选兵八万人,将之而进。”;信陵君获得军队后,还要先进行筛选,面对父子同在军中的,留下儿子。兄弟在的留下弟弟,独子无兄弟的则是返回魏国,也正是这一仁义之师,才可克敌制胜。身居混乱之中,信陵君依旧是能够保持头脑清醒,这无疑信陵君已经将仁变为了自己的本能,这种君子才当得起真君子之称。 舍身取义,抛弃个人成全国家 在解救赵国危难之后,信陵君害怕魏王迁怒他窃符救赵一事,所以并未返回魏国。在十几年之后秦国因为怀恨在心,所以报复魏国,不断用兵攻打魏国。起初信陵君并不肯回国救援,但在之前毛公、薛公的劝说下,信陵君舍身取义。《史记》记载「 ”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难道这时候信陵君就不害怕魏王迁怒了吗?只是信陵君明白他的初衷就是为了强大魏国,如果魏国都没有了,独留信陵君还有什么用呢? 信陵君破秦 信陵君重新回到魏国以后,开始积极寻找援助,并且亲自出征。《史记》记载:「 ”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从此信陵君威震天下,而秦国也数年不敢侵犯魏国。然而君子的痛苦在于小人,小人加害君子,君子不会报复。君子得罪小人,却会被时刻惦记。在不久以后魏王受到秦国挑拨,怀疑自己的这位好弟弟。《史记》记载:「 ”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信陵君被替代以后,回到魏国郁郁寡欢,也明白自己再也不得重用,干脆终日饮酒作乐直到死去。 信陵君 信陵君的一生都是秉承着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在对待名士时,礼仪得当。不因对方是市井之人就排斥,也不因自身富贵而不结交。在赵国有难时为救赵国不怕牺牲自己,在魏国有难时又舍弃个人安危回国救援。可见真君子的真就在于为他人着想,不过需要提防的却是小人,之所以君子多磨难,原因就是君子因为品德高尚,所以只会行仁事。而小人挟才行恶,则会愈发恶,一个逃避另一个穷追不舍,又怎么可能不遭到迫害呢?所以君子也要分场合,分时段。遇到君子就要比他更君子,遇到小人就要比他更小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