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人物故事大全 10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
10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

常遇春
(1330~1369) 字伯仁,号燕衡,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
民族英雄,安徽省怀远县常家坟镇永平岗人,明朝开国名将。
宋朝南渡时常氏迁来怀远,到常遇春已经是第七世。
其父常六六,母高氏。
其妻蓝氏生有三子三女。
常遇春字伯仁,生于公元1330年(元朝至顺元年)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貌奇体伟,勇力过人,猿臂善射。
23岁时,适值元末,朝政日非,天下大乱,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各地农民纷纷起义。
常遇春适此啸聚绿林草泽中,后在和阳归顺了明太祖朱元璋。
相传,常遇春率军队进驻九华山时,适逢天旱无雨,士兵饮水困难。
于是,他亲自带领将士在九华山下寻水,忽然在五溪桥南边挖出了六股泉水,解决了部队饮水的困难。
这六股泉水泉水是否为常遇春所发现,无从查考。
但是常遇春结寨六泉口,大战九华山却是千真万确的。
后人有诗可证:偏仄旁山行,溪流咽不呜。
何年留古砦,犹复说开平。
据史料记载,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初,朱元璋令常遇春与另一名大将徐达率重兵镇守池州防备。
陈友谅统其兵众,部署袭取池州。
徐达侦悉陈友谅的行动,令常遇春率精兵万人,设伏于六泉口。
陈友谅兵至,全力猛攻池州城,徐达率领守军开城出击,常遇春伏兵掩其后,大破陈友谅军,斩首万余,擒捉三千,陈友谅败走江州(九江)。
这次战役不仅恢复了皖南
军事要地太平县,也使汉军龟缩于武汉不敢再犯。
论功行赏常遇春功劳最大。
朱元璋夸赞他说:“当百万众,摧锋陷坚,莫如副将军。”
常遇春当年设伏的地方就在今天九华山的大古岭、凤凰岭一带,并在百丈潭前留有诗文:赤汗透征袍,何如孝隐高。
结庐亲冢侧,只为报劬劳。
可惜,常遇春只活到40岁,就病死于柳河川。
一生为将未曾败北。
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人美称他为“天下奇男子”。
死后,被追封为“开平王”,故六泉口又有“开平寨”之称。
当地村民为纪念常遇春智勇过人,还在大古岭下的在百丈潭侧建庙祭祀,当时称将军庙,庙址所在村落因此得名将军村。
该庙规模壮观,翘檐飞角,庙内塑有常将军全身像。
抗日战争中庙宇为日军焚毁,但村民仍保留“拜将军年”的旧俗。
常遇春
传体貌奇伟,沉毅果敢,长臂善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
元至正十五年(1355),参加农民起义军,随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今安徽当涂),破集庆(今南京)等地,每战必先,屡立战功,升中翼大元帅。
十七年,攻宁国(今属安徽),身中流矢,裹伤再战。
此后连克宁国、池州(今安徽贵池)、婺州(今浙江金华)等城。
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之战中,他奋勇当先,救出被陈友谅军围困的朱元璋,旋即率军封锁湖口,会同诸将全歼号称60万的陈军。
二十五年十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进攻张士诚,先取淮东,后占浙西,于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苏州),俘获张士诚及其将士25万。
因功升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
十月,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25万北上,转战中原,次年八月,攻克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
明洪武二年(1369),率军继续北征,攻占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俘元宗王及将士万余。
七月,回师途中,暴病而卒,追封开平王。
他英勇善战,统军有方,自谓能以10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为“常十万”。
面涅将军——狄青
狄青,生于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卒干嘉佑二年(1057年),字汉臣,身长八尺有余约为(1.89米),浓眉大眼,姿态雄伟,胸襟广阔。
汾州西河(山西汾阳)人,北宋大将。
狄青出身贫寒,从小就胸怀大志,16岁时,因其兄与乡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逮罪人京,窜名赤籍”,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西北称帝,建立西夏。
宋廷择京师卫士从边,狄青入其选,任延州指挥使,当了一名低级军官。
在战争中,他骁勇善战,多次充当先锋,率领士兵夺关斩将,先后攻克金汤城,宥州等地,烧毁西夏粮草数万,“收其帐二千三百,牲口五千七百”,并指挥士兵在战略要地桥子谷修城,筑招安、丰林、新寨、大郎诸堡,“皆扼贼要害”。
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一马当先,所向披靡,在4年时间里,参加了大小25次战役,身中8箭,但从不畏怯。
在一次攻打安远的战斗中,狄青身负重伤,但“闻寇至,即挺起驰赴”,冲锋陷阵,在宋夏战争中,立下了累累战功,声名也随之大振。
薛礼字仁贵(614-683年3月24日),山西绛州龙门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名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
创造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诸方面在军事,政治上的赫赫功勋。
艰苦奋斗三十载,家里穷苦志不穷
薛礼,字仁贵,山西绛州龙门人,大业九年(614)生,是南北朝时期名将薛安都的后代,属于河东薛氏家族,但是到他的一辈已经没落,,父亲薛轨早丧,虽自幼家贫,但是习文练武,刻苦努力,天生臂力过人.但是生于乱世之中,未有什么发展,长大务农,娶妻柳氏,生得一副大饭量。
到30岁的时候,记载中描写他穷困不得志,希望迁移祖坟,以希望带来好运,他的妻子说:“有本事的人,要善于抓住时机。
现在当今皇帝御驾亲征辽东,正是需要猛将的时候,你有这一身的本事,何不从军立个功名?等你富贵还乡,再改葬父母也不晚!”仁贵听了,觉得有道理,就告别妻子,去新绛城里找张士贵将军,应征入伍,开始了他驰骋沙场40年的传奇经历。
薛岳(1896年12月27日——1998年5月3日),汉族,字伯陵,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客家人。
抗日名将,时有抗日“战神”之称,一级上将。
原名薛仰岳,因生于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乃父起名仰岳以求能效法岳飞成为民族英雄。
薛仰岳后改名薛岳,以示不仅仰慕岳飞更将身体力行。
1906年入黄埔陆军小学,1909年加入同盟会,之后入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回粤后曾任孙中山警卫团第一营营长。
1922年陈炯明叛乱期间,薛岳曾保护宋庆龄脱险。
北伐初期任第一师师长。
吕蒙
吕蒙(178-219)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
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将领,仕于东吴的孙权。
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汾阳。
唐代著名的军事家。
武举出身。
安史之乱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打败史思明。
后连回纥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
代宗时,叛将仆固怀恩勾引吐蕃、回纥进犯关中地区,郭子仪正确地采取了结盟回纥,打击吐蕃的策略,保卫了国家的安宁。
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以84岁的高龄才告别沙场。
天下因有他而获得安宁达20多年。
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举国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
蒙恬(?—前210年),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
汉族,祖籍齐国,山东人。
传说他曾改良过毛笔,是祖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
秦琼(571~638)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开国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与尉迟恭为传统门神。
兵器:四棱金装锏、虎头錾金枪。
座驾:黄骠透骨龙。
济南五龙潭有其故居。
卫青,中国历史人物。
一为西汉军事家卫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
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106年(西汉武帝元封五年).他是西汉时期能征惯战,为汉朝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将领,也是中国历史上为人熟知的常胜将军。
率军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但从不结党干预政事。
他对士卒体恤较多,威信很高。
另一位卫青(?—?)字明德,松江华亭人。
是明代抗倭名将。
其子卫子颖。
孙膑是孙武后代。
身长七尺约为161cm(周的一尺合今23.1cm)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骗孙膑到魏,用刖刑(即砍去双脚),被齐国使者偷偷救回齐国后,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庞涓,大败魏军。
著作有《孙膑兵法》,久已失传。
1972年山东省临沂银雀山出土残简,有一万一千余字。
关于孙膑膑刑其实是错误的,在太史公自序这本书中提到“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讲的是孙膑被砍掉双脚,而不是挖掉膝盖骨。
相关文章
- 明朝历史皇帝排名顺序 明朝的灭亡与清朝的入关
- 朱元璋出生年月日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生
- 明朝历史皇帝排名顺序 以「 ”大历史”看明朝十七帝和明朝276年(一)
- 明朝历史皇帝排名顺序 明朝历史简介,明朝历史简介???
- 中国五千年历史简介 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好的一位皇帝是谁
- 明朝历史皇帝排名顺序 明朝皇帝列表,在位时间排名,有谁知道明朝历代皇帝的在位时间及排名
- 明朝历史皇帝排名顺序 明朝没当上皇帝的藩王们,都要为先帝守灵?
- 明朝历史皇帝排名顺序 请问一下明朝有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 明朝历史皇帝排名顺序 明朝历史上朱元璋当皇帝后最忌讳的字是什么?
- 明朝历史皇帝排名顺序 大明歷史上的「 ”8·23朝堂群毆”事件:眾臣參與,打死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