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蒙古族简介100字 蒙古族历史文化

火烧 2022-08-13 19:04:52 1100
蒙古族历史文化 永谢布万户由永谢布、阿苏特和哈剌慎三部组成。永谢布、阿苏特部原属达延汗的卫拉特部出身的顾实夫人所生之子乌巴伞扎的两个儿子锡喇台吉和阿济台吉所有。后来锡喇台吉兄弟死,其永谢布、阿苏特二部

蒙古族历史文化  

永谢布万户由永谢布、阿苏特和哈剌慎三部组成。永谢布、阿苏特部原属达延汗的卫拉特部出身的顾实夫人所生之子乌巴伞扎的两个儿子锡喇台吉和阿济台吉所有。后来锡喇台吉兄弟死,其永谢布、阿苏特二部被巴尔斯博罗特之子博弟达喇鄂特罕台吉所吞并。据汉籍载,乌巴伞扎台吉曾"在蓟镇边外极北住牧"(肖大亨《北虏风俗》)。他有一子名曰五班台吉。博弟达喇鄂特罕有三子:长子恩克迪尔岱成,领有永谢布部。他和他的诸子的驻牧地在宣府边外偏西,地名为布腊母林·吾力艮。这里距离明朝边境约650千米。次子也辛跌儿台吉领有巴尔虎部。他的驻牧地在其长兄驻牧地之北,地名曰哈喇斡包。这里距离明朝边境约1000千米。三子合罗气巴都尔领有阿苏特部。他的驻牧地位于其两位兄长的牧地的中间地带,地名亦称布腊母林·吾力艮。恩克迪尔岱成台吉是蒙古右翼颇有影响的人物。1571年,阿勒坦汗和明朝达成和平协议,其弟巴雅思哈勒和长子辛爱黄台吉曾起而抵制。当时,阿勒坦汗积极争取恩克迪尔岱成支持自己,以抵消巴雅思哈勒和辛爱黄台吉的影响。恩克迪尔岱成站在了阿勒坦汗一边,从而深得阿勒坦汗的信任。后来,阿勒坦汗曾派遣恩克迪尔岱成之侄率其巴尔虎部随同其子丙兔台吉迁往青海西宁一带驻牧。

哈喇慎部是巴尔斯博罗特第四子巴雅思哈勒的领地。有的学者认为哈喇慎就是元代的哈喇赤。《元史》中记载,在托欢帖木儿汗统治后期,窝阔台大汗的后裔阿鲁辉帖木儿举兵数万发动叛乱。托欢帖木儿汗命枢密院官员图坚帖木儿率兵镇压。图坚帖木儿率军北进,"行至称海,起哈喇赤万人为军"。但哈喇赤人"素不习为兵"。图坚帖木儿"驱之使战"。结果,哈喇赤人皆纷纷逃奔,投降阿鲁辉帖木儿。图坚帖木儿败北。从这一记述中可知,当时哈喇慎部驻牧于称海(今蒙古国科布多省一带)。15世纪30年代,卫拉特的托欢太师实力强盛时,立托都布和为大汗,"自为丞相,居漠北达延汗简介,哈喇慎等部俱属焉"(《明史·瓦剌传》)。可见,这时的哈喇慎部在漠北,也就是仍然驻牧在称海一带。到16世纪以后,哈喇慎部作为巴雅思哈勒的领地,已经向南迁徙。这可以从巴雅思哈勒及其诸子的驻牧情况清楚地看出。巴雅思哈勒的驻牧地,位于宣府边外东北至开平一带。开平即元代上都,在今内蒙古正蓝旗境内。其驻帐之地又称察罕根儿(或称三间房),意即白色房子,这里距离明朝边界的独石堡(今河北独石口)约150千米。巴雅思哈勒有五个儿子。长子巴都尔黄台吉及其后裔驻牧于旧开平城、贾阿苏泰、白言局儿克等地。

这里距离明朝边界不足200千米。次子青把都儿及其诸子驻牧于克林兔、口肯托落海、虎隆素泰等地。此处距离明朝边境约150千米。三子来赛兀儿及其子迭克兔台吉,驻牧于卜落脑海。其部名曰哈布慎,距离明朝边境约有300千米。四子满五素,又名矮儿克忽达尔罕。他同他的诸子驻牧于桓州驿(在开平西南)、屹答素和卜罗等地。桓州驿距明朝边境最近,只有100千米,屹答素距离明朝边境约200千米,其北50千米开外为卜罗。五子满兀带,又名七庆朝库儿。满兀带同其子白言台吉等驻牧之地为搜记朵言、虎素兔。其驻牧地距离明朝边境最最近处为100千米。其部众有一部分在宣府马营堡、镇安堡边外驻扎。哈喇慎部领主巴雅思哈勒一直是蒙古正统大汗的积极拥护者和支持者。他曾全力投入过博迪阿拉克大汗对兀良哈万户的讨伐战争,从而被赐予昆都楞汗之号。他还积极参与过阿勒坦汗等右翼首领对明朝发动的多次进攻。1572年他逝世以后,其昆都楞汗之号由其长孙白洪大继承。白洪大继其祖父之后成了哈喇慎部的领主。但由于他当时年幼,其叔父青巴都尔实际上左右着哈喇慎部的重大事务。青巴都尔具有很高的权威,白洪大实际上追随其后。在巴雅思哈勒及其诸子时代,哈喇慎部一直和察哈尔万户保持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互相通婚。

蒙古族简介100字 蒙古族历史文化

在蒙古右翼和明朝建立互市贸易以后,他们常常为察哈尔和喀尔喀万户各部代售马匹,为他们换取明朝的物品。另外,达延汗第七子阿剌博罗特(汉籍作那力不赖)的领地《蒙古源流》谓在"察哈尔之浩齐特";有关汉籍则谓其"在宣府张家口以东独石堡边外住牧"(肖大亨《北虏风俗》)。这就是说,阿剌博罗特的驻牧地和巴雅思哈勒的驻牧地是在同一范围之内。阿剌博罗特长子失喇台吉和次子那楚台吉所部均称哈布慎。这和巴雅思哈勒第三子赉赛兀尔所领有的哈布慎自然是一回事,可以认为他们都驻牧于哈布慎之地。阿剌博罗特第四子莫蓝台吉所领有的部落称为打喇明安。莫蓝台吉的长子名宿德盖台吉(又作著力兔把都儿台吉)。《三朝辽事实录》称巴雅思哈勒的哈喇慎部为"哈喇慎大营"。布延彻辰汗(1593-1603年)时期,大小哈喇慎部首领们,同蒙古大汗及其察哈尔万户的关系亲密,相依为命。但到林丹汗时期,双方因部众归属和争夺在张家口同明朝的互市利益而反目成仇,几乎导致武装冲突。1576年,小哈喇慎宿德盖台吉逝世时,其长子满五素尚未成年,遂被布延彻辰汗收为义子。彻辰汗对满五素精心养育,使之成为一员将才。同时,布延彻辰汗派察哈尔万户的巴都前往小哈喇慎驻守,代管其部落和属众。

林丹汗时期,满五素带领其住察哈尔万户期间所组建的军队和部众返回哈喇慎部,投奔其伯父青把都(即巴雅思哈勒次子,按家族辈分,为满五素之伯父),他的出走引起察哈尔万户各部首领的不满。林丹汗遂向哈喇慎部的白彦台吉(巴雅思哈勒之孙)提出要他们归还彻辰汗派驻小哈喇慎的巴都所统领的军队和部众。白彦台吉拒绝归还。林丹汗传檄抽调各部军队10余万骑进行威胁,并遣使明朝,说明张家口一带系察哈尔万户故地,不准他部在此冒领互市赏赐。白彦台吉等人联合土默特万户诸部与林丹汗对抗。1628年,林丹汗举部西征,打败哈喇慎部白彦台吉和土默特万户卜石兔的联军。白彦台吉仅以身免达延汗简介,遂东走投降后金。从此,哈喇慎部溃散,大部分被察哈尔兼并(内蒙古社科院历史所《蒙古族通史》,民族出版社,2001年发行版)。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