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奇才 明代一科学奇才,若能早点被重用,也许明朝不会那么快灭亡
明代一科学奇才,若能早点被重用,也许明朝不会那么快灭亡
徐光启,字子先,不仅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还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在天文、历法、军事及数学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出生于明南直隶松江府上上海县法华汇(今上海徐家汇),父亲是个生意人,家境还算不错,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在别人攻读四书五经时,他却对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导致他20岁时才考中秀才。之后,徐光启就成为了私塾先生,先后在家乡和广东、广西等地教书。因痴迷于农业,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则挑灯夜战,钻研农业生产技术,阅读古代古代的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著作。
作为有报国之志的青年,徐光启也想考取功名,然后入朝为官,为朝廷效力。奈何天不遂人愿,多次参加举人考试均名落孙山,直到36岁时才考中举人。在广东教书的过程中,他认识了传教士郭居静,并了解到了西方科技,听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制造了天文望远镜,从此开始接触和学习西方近代的自然科学。
公元1604年,43岁的徐光启终于考中进士,成功地踏入仕途,最终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最让人佩服的不是他显赫的官位,而是在科学上的贡献,以及清正廉洁的作风。
在古代,中国的数学和天文历法都领先于世界,到了明朝却呈现出落后的状态。这主要是由于西方国家的天文学飞速发展,而明朝则不准私习天文,更不让民间对历法进行研究。据《明史》记载:“国初学天文有历禁,习历者遣戍,造历者殊死。”在徐光启的努力下,朝廷终于放宽了政策,命他主持编译了《崇祯历书》,引进了圆形地球的概念,并对视差、蒙气差和时差的作了订正。

众所周知,“几何学”属于数学的一个分支,这都得益于徐光启所翻译的《几何原本》。平行线、三角形、相似等专用名词,都是徐光启呕心沥血的反复推敲而确定下来的,至今仍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几何原本》并没有得到朝廷的重视,后来的清朝统治者,对此书也没有关注,使之被埋没几百年的时间。
在军事方面,徐光启积极主张从战略上强化对藩属国的控制,这一点也没有被重视。另外,他还特别注重制器,非常关心武器的制造,尤其是火炮的制造,对火器在实践中的运用进行了系统阐述,被称为中国军事技术史上提出火炮在战争中应用理论的第一人。
另外,徐光启自幼即对农事极为关心,留下了不少这方面的著作,尤以《农政全书》影响最大。在此书中,他提出了提出了“预弭为上,有备为中,赈济为下”的以预防为主的方针,还对棉花在东南地区的种植、推广进行了不少研究。
虽然他是一位科学奇才,但40多岁之前一直没有考中进士,故没有得到重用,为科举功名共耗费了20多年的时间。有人曾这样说:“若是徐光启能够在20多岁就被重用,以他的才能和贡献,或许明朝就不会那么快灭亡,崇祯皇帝也不至于在歪脖子树上自缢。”
上海市的徐家汇,是上海市十大著名的商业中心之一,其名字的由来,则与徐光启有关。徐光启去世后,就被安葬在这里,其后裔在此繁衍生息,并将此地改名为“徐家厍”。多年后,徐家厍渐成集镇,这才有了“徐家汇”的名字。
相关文章
- 诸葛亮 一代奇才廖立惨被流放:为何被诸葛亮打压到死?
- 不世奇才 奇才廖立为何被诸葛亮一再打压 最终抑郁而死?
- 掘金奇才 三国时令诸葛亮自叹不如的奇才是谁?
- 不世奇才 解密:一代奇才廖立为何会被诸葛亮打压一辈子?
- 不世奇才 高僧因“放屁”惹怒文坛奇才?原来这才是真相
- 天下奇才 盘点近代史上五大将领奇才 你们认为谁有资格能够排第一?
- 一出手 他是开国中将中的奇才,一出手就干掉了曾是中国远征军的王牌师
- 什么世奇才 清代读书最多的奇才是谁?朝廷曾请他检阅《四库全书》
- 中药煮干了加水再煮还能喝吗 宋朝奇才 边玩边干还能干得比别人好
- 什么世奇才 三国一奇才,75岁还能生儿子,他的一种发明,至今仍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