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张居正怎么样 從張居正自身淺談其悲慘的結局

火烧 2023-02-08 19:42:30 1045
從張居正自身淺談其悲慘的結局 歷史的車輪駛入公元16世紀,此時西歐的部分國家已經受到了現代化張力的衝擊,而古老的中華帝國在歷史輪迴中也走向了輝煌歷史的盡頭。改革已經不能挽救這種制度的輝煌了,而晚明的張

從張居正自身淺談其悲慘的結局  

张居正怎么样 從張居正自身淺談其悲慘的結局
歷史的車輪駛入公元16世紀,此時西歐的部分國家已經受到了現代化張力的衝擊,而古老的中華帝國在歷史輪迴中也走向了輝煌歷史的盡頭。改革已經不能挽救這種制度的輝煌了,而晚明的張居正改革便是最好的說明。
(明朝後期著名改革家:張居正)
張居正改革是封建社會後期最大的一次改革運動,從平民中崛起的張居正抱著以天下為己任的理想推行了改革,讓衰敗、混亂的明王朝得以繼續苟延殘喘。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這位「救時宰相」在去世僅僅半年後,就遭到了反張集團的攻擊,以至於「滿朝爭索其罪」。他們將張居正曾經提拔的官員通通免職,為反對張居正的人恢複名譽。而張居正的「好學生」萬曆不但不阻止這些行為,而且還全面否定張居正的改革政績
下詔定其罪狀有:
「 污衊親藩,侵奪王墳府第。箝制言官,蔽塞聖聰。私廢遼王。假丈量田土, 騷動海內。 專權亂政,罔上負恩,謀國不忠。」
萬曆本來還要掘其墳墓,最後看在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份上才讓張居正死得安寧,「 本當破棺戮屍,念效勞有年,姑免盡法。」死者可免,但活者難逃。張居正的弟弟及兒子,要麼自殺、要麼充軍,全家十幾口人在抄家時竟被官府鎖在府內活活餓死,其慘狀不忍直視。
(萬曆皇帝)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張居正死後的悲劇,今天我們就單從張居正自身來談談。
威權獨攬,不願聽取不同意見
在張居正正式上任後不久便借京察清洗言官隊伍,將他認為是高拱餘黨的官員全部罷免或外調 。在「奪情風波」中對於提出異議的官員,張居正沒有選擇有效的溝通,而是拚命的打壓。利用萬曆之手動輒給予這些人廷杖、免職。一向對張居正百依百順的張瀚,因為聽話被扶持到了吏部尚書的位置上,然而只是因為張瀚在「奪情」問題上說了幾句讓張居正不開心的話,張居正立馬就勒令其回家養老。
在內閣中都是張居正一人說的算,不將其他內閣成員放在眼裡。「當是時,政事一決居正。居正無所推讓,視同列蔑如也。」即使是後來張居正重病在家,他也不給其他內閣成員一絲絲的權利,除開一些日常瑣事之外,其它事情必須送到他家中由他裁決。其他人如果有一點抱怨,就會有被罷官的風險。誰願意給張居正當陪襯?久而久之這些官員就有了逆反心理,在張居正生前他們不能奈他何,但張居正死後他們就蜂擁而至一般撲向張居正。
只任用利於自己權利集中的聽話官員
張居正在用人方面,反反覆復強調要公平公正、只用有才能之人,「 內不任愛僧之私 ,外不輕信毀譽之說 」事實上,他也確實做到了任人唯才,比如戚繼光、李成梁、潘季馴等官員,不拘一格起用基層人才 。 但是,這僅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他還有自身的「潛規則」,這就是用人還要以是否有利於本人集中權力和順暢運用權力作為標準 ,絕不選用資歷勛名較高,而又精明強項的人入閣和六部。說白了,他需要的不是有能力的官員,而是聽話的官員。他要拉攏以正直知名的刑部尚書趙錦,但趙對朝政卻有所議論 ,張便要言官彈幼他,最後讓趙回家養老。
所以張居正的人才庫是既定的,他沒有選擇的餘地,為了選擇聽話的官員,張居正只能從他見過的、用過的人中去選人。也就是在同學、同事、同鄉中選擇。以至於當時官場都流行一句話「江陵作相,九列公卿半系楚人」,這些都使他未能建起一個真心實意推行改革的領導班子,反而錯用了一些善於投機、阿諛奉承的人
他選定張四維為接班人便是典型的例子。
「制度中人」與制度的較量
張居正是一個有抱負、有作為的改革家,但他也和其他人一樣深深的嵌入在「制度」之中,是一個擺脫不了制度對其行為約束的「制度中人」。張居正曾大力倡廉,一再請皇帝率先節約,嚴令公卿官員有腐敗行為,自己亦表示要正己肅下 。起初,張居正確實是以身作則,但隨著權利的增大,張居正開始放鬆了警惕。
(三十二人抬的驕子)
他曾經給官員頒布了一個《給驛條例》,規定官員非公外出、奔喪,不得住官立的驛站,因公外出不得超用馬車,不得借出差旅遊會友,不得利用職權沿途索禮受禮、不得向鄉里進行攤派。這些規定,當然得民心。最初,張居正確實做的不錯,起到了帶頭的作用,父親過生日,他派僕人回家送禮,特吩咐不得住驛站。但後來他回鄉葬父,坐的是三十二抬的特製大轎,驕前面是起居室,後面是寢室,兩邊是廊,由僕人在邊上焚香揮扇。沿途官員不僅要郊迎郊送,還要呈上奠金。面對官員好酒好肉的招待,有近百種 菜,張居正還嫌無下筷處。擔負護衛任務的是比國家正規軍裝備還要精良的特殊衛隊,弄得上下議論紛紛。後來,他的母親進京時,沿途「皆建席屋,張彩慢,鼓角旗幟鮮明 」,「 儀從煊赫 」。面對這些奢侈之事,張居正不但感覺不到危險,反而沉迷於其中,好不快活。
張居正曾經對貪污受賄之人是嚴懲不貸。吏部左侍郎魏學曾以貪賄拘私革職。南京兵部郎中張明化因族兄打官司,向禮部侍郎董傳策賄送白銀一百兩,二人均因此被撤職。他還向萬曆強調「若貪贓枉法,殃及百姓者,資格雖高,亦不可宥」。但是後來的張居正卻大搞「灰色收入」,戚繼光不但用軍費賄賂他,還給他送了幾個絕色美女(據說還是異族);乘遼王獲罪,將王府改造成張府;他自己也大肆給馮保送錢。待他死後被抄家時,被沒收的財物摺合近 20 萬兩白銀,另有良田上萬畝。即使他不吃不喝,一生薪俸加起來,也只有兩萬兩白銀。他的那些來路不明的財富,自然是受賄和勒索而來。
(張居正影視照)
此外,在他的暗箱操作下兩個兒子同年考中進士,其中還有一個是狀元。由於翰林院編修何洛文代擬應試的第文有功,不久即被提升為禮部侍郎。以至於當時都流傳「狀元榜眼盡歸張,豈是文星照楚鄉,若是相公身不死,五官(指張居正第五子)必是探花郎 。」
選錯接班人
張四維,此人家資萬貫、倜儻有才、品行素來不端。他攀附權勢、曲意奉承、極盡逢迎拍馬之能事。他先是對張居正「歲時愧問不絕」被張居正引薦入閣後「曲事居正 」,「恂恂若屬吏」。一朝大權在握張四維立即轉向對張居正的攻擊,起用一批被張居正罷職的官員,首先發難攻擊張居正的李植,就出自張四維的門下。張四維以此來籠絡人心,「務傾江陵以自見,盡反其所為」。
(張四維)
申時行本是張居正的助手,他以一手漂亮的文字博得張居正的歡心,最後在張居正的提攜下順利入閣,協理政務。但他的為人正 湯顯祖的評價「柔而多欲」,是個表面寬厚實則利欲熏心的偽君子。張四維回鄉守孝,申時行繼任首輔後親自擬旨加害張居正「誣衊親藩」、「專權亂政」、「謀國不忠」等幾大罪狀,在申時行主政期間,一切新政全都報廢。
結語
縱觀張居正的一生,他以一介草民闖蕩官場幾十年,終成大器。他是一個有理想、有信念、敢於改革、不斷創新的改革家;同時他也有缺點,他獨斷專行、不善待人、生活奢侈、貪污腐化。他不是壞人、也不是好人,他是一個有理想的人!
張居正的悲劇早已落下帷幕,但是劇中悲愴的餘音,至今仍不時的在歷史的時空中回蕩,令人嘆息!
參考文獻:
【1】《明史》張廷玉等;
【2】《國榷》談遷;
【3】《明神宗實錄》;
0《張居正》熊召政;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