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青藏高原也能找到珊瑚和贝壳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而珊瑚是固着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为什么在青藏高原也能找到珊瑚和其他海洋贝壳化石呢?如果你了解青藏高原的地质历史,了解其海陆变迁的历史,就能回答这个问题了。
青藏高原是天然的地质历史演变的“实验室”,经历了从海到陆再变成现在世界上最高山脉的发展历史。青藏高原最早的海洋沉积记录可以追溯到早元古代(22亿年前),但从那时一直到奥陶纪初(4.8亿年前)的那些早期的沉积地层,已经经历了地底高温高压下的变质,所以没有化石保留下来。有确切化石证据的海洋沉积岩形成于奥陶纪的中晚期(4.6亿年前),从沉积的石灰岩中能够采集到丰富的海相珊瑚及其他海洋贝壳化石。当时的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是一片大海,称为古特提斯海。然而,从炭纪中期(3.2亿年前)开始到早二叠世的早期(2.8亿年前),青藏高原的海相沉积地层和化石缺失了。这是由于当时全球气温下降,大规模的冰川在南半球形成,现今青藏高原的南部当时位于南半球,也被冰川所覆盖。从早二叠世晚期开始,随着全球变暖,海水重新淹没了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所以在此时形成的沉积地层中又可以找到大量的珊瑚及海洋生物。但到了二叠纪的末期(2.5亿年前),青藏高原地区经历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地壳抬升运动。在早、中三叠世(2.5亿~2.2亿年前),青藏高原只有很少的地区仍然保留有海洋环境。只有北喜马拉雅呈狭窄的带状分布的石灰岩沉积地层中,还有当时新出现的六射珊瑚及其他海相化石保存。
![]() |
三叠纪 |
![]() |
侏罗纪 |
![]() |
白垩纪 |
![]() |
现在 |
到了三叠纪后期(2.1亿年前),由于地壳裂谷作用,沿着现今的雅鲁藏布江又出现了新的海洋,被称为新特提斯海。这个新的海洋持续了很长的时间,在白垩纪晚期(0.7亿年前)的沉积地层中,还可见到珊瑚化石及丰富的菊石、海相双壳类化石,说明当时那里气候温暖,是海洋生物繁盛的地方。一直到了古近纪的始新世中期(0.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南方大陆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漂移,并持续向北运动与欧亚板块碰撞,造成强烈褶皱、断裂和抬升,新特提斯海逐渐变成了今天的青藏高原,海水才终于完全消失。
沧海桑田的地貌变迁一直贯穿在地球的历史中,在青藏高原找到珊瑚等海洋动物化石,便是例证之一。
微博士:青藏高原的形成
青藏高原不是一次形成的,而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青藏高原上不同的山脉可能有不同的形成年代。青藏高原至今仍在上升。
- 上一篇
为什么海相地层中会有陆生爬行动物的化石
所谓海相地层是指远古时期海洋环境及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层,因此这种地层中所保留的化石基本是海洋生物,如海百合、海星、菊石等无脊椎动物,以及鱼类、海生爬行动物等。但是,云贵两地的三叠纪海相石灰岩中不仅埋藏着大量此类海洋生物化石,还出现相当数量的陆生爬行动物化石
- 下一篇
为什么古生物的软组织能够形成化石!
化石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并非所有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都有机会形成化石,大部分生物死后不是被其他生物吃掉,就是被微生物分解掉,因此形成化石的概率很低。正因为如此,对化石和生命演化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一定会注意到这么一个明显而自相矛盾的现象:地球上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