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四大基本问题 二十四种哲学 都有哪些说一下大神们帮帮忙
二十四种哲学 都有哪些说一下大神们帮帮忙
二十四种哲学 都有哪些说一下大神们帮帮忙
他的意思是求推荐一个网上购书的站点吧。不过哲学类的书一口气看N册,实在太困难了,比如就我这脑袋很容易崩溃的。 检视原帖>>
海南大学都有哪些专业``麻烦说下大神们帮帮忙
全在这了. 学院 招生校区 专业名称 海洋学院 海甸 海洋科学 海洋学院 海甸 制药工程 海洋学院 海甸 水产养殖学 资讯科学技术学院 海甸 资讯与计算科学 资讯科学技术学院 海甸 数学与应用数学 资讯科学技术学院 海甸 通讯工程 资讯科学技术学院 海甸 电子资讯工程 资讯科学技术学院 海甸 电脑科学与技术 材料与化工学院 海甸 应用化学 材料与化工学院 海甸 化学工程与工艺 材料与化工学院 海甸 生物工程 材料与化工学院 海甸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与化工学院 海甸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海甸 建筑学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海甸 土木工程 经济学院 海甸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学院 海甸 金融学 经济学院 海甸 会计学 经济学院 海甸 工商管理 经济学院 海甸 统计学 旅游学院 海甸 旅游管理(旅游企业管理方向) 旅游学院 海甸 旅游管理(国际酒店管理方向) 旅游学院 海甸 旅游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管理方向) 旅游学院 海甸 旅游管理(旅游资讯管理方向) 旅游学院 海甸 旅游管理(应用外语方向(英、日)) 旅游学院 海甸 市场营销(旅游市场营销方向) 旅游学院 海甸 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方向) 旅游学院 海甸 人力资源管理(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旅游学院 海甸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农学院 儋州 农学 农学院 儋州 草业科学 农学院 儋州 农业资源与环境 农学院 儋州 动物科学 农学院 儋州 生物技术 农学院 儋州 生物科学 农学院 儋州 动物医学 园艺园林学院 儋州 园艺 园艺园林学院 儋州 园艺(花卉与景观设计方向) 园艺园林学院 儋州 园林 园艺园林学院 儋州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儋州 环境科学 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儋州 植物保护 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儋州 植物保护(农药方向) 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儋州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机电工程学院 儋州 机械电子工程 机电工程学院 儋州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机电工程学院 儋州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电工程学院 儋州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机电工程学院 儋州 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方向) 机电工程学院 儋州 车辆工程 食品学院 儋州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学院 儋州 食品质量与安全 管理学院 儋州 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学院 儋州 市场营销 管理学院 儋州 农林经济管理 管理学院 儋州 资讯管理与资讯系统 管理学院 儋州 土地资源管理 管理学院 儋州 财务管理 应用科技学院 城西 农学(观光农业方向) 应用科技学院 城西 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 应用科技学院 城西 网路工程 外国语学院 海甸 英语 外国语学院 海甸 日语 外国语学院 海甸 俄语 经济学院 海甸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学院 海甸 金融学 经济学院 海甸 会计学 经济学院 海甸 工商管理 政治与行政学院 海甸 思想政治教育 政治与行政学院 海甸 行政管理 政治与行政学院 海甸 公共关系学 法学院 海甸 法学 旅游学院 海甸 旅游管理(旅游企业管理方向) 旅游学院 海甸 旅游管理(国际酒店管理方向) 旅游学院 海甸 旅游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管理方向) 旅游学院 海甸 旅游管理(旅游资讯管理方向) 旅游学院 海甸 旅游管理(应用外语方向(英、日)) 旅游学院 海甸 市场营销(旅游市场营销方向) 旅游学院 海甸 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方向) 旅游学院 海甸 人力资源管理(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旅游学院 海甸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人文传播学院 海甸 汉语言文学 人文传播学院 海甸 戏剧影视文学(编导方向) 人文传播学院 海甸 广告学(网路传播方向)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海甸 对外汉语 管理学院 儋州 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学院 儋州 市场营销 管理学院 儋州 农林经济管理 管理学院 儋州 财务管理 应用科技学院 城西 行政管理(中英文祕书方向) 应用科技学院 城西 英语(商务英语方向) 应用科技学院 城西 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 应用科技学院 城西 旅游管理 艺术学院 海甸 音乐表演(演唱方向) 艺术学院 海甸 音乐表演(器乐方向) 艺术学院 海甸 绘画 艺术学院 海甸 艺术设计 艺术学院 海甸 舞蹈编导
学二胡的好处都有哪些?大神们帮帮忙
开发智力,陶冶情操 二胡是古典乐器啊,富有中国古典的韵味, 二胡的曲子并不是说级别高的就很悲伤, 学二胡的人都会有一种感觉像是身临其境一样, 可以在学习二胡的过程中得到许多生活的体会, 具体的去网 站上看下 :chinayq./Topic/EH.aspx

德国啤酒都有哪些品种啊?介绍下大神们帮帮忙
德国啤酒闻名于世,其酿造历史悠久,工艺纯熟,口味可口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德国啤酒有:白啤酒、清啤酒、黑啤酒、科什啤酒、出口啤酒和无酒精啤酒六大类,我比较喜欢的是德国朗博啤酒,采用德国高品质hallertauer啤酒花,真正纯正的天然啤酒花,绝不使用啤酒花提取物,瓶内二次发酵,未过滤浑浊型 焦香,麦芽香,香蕉和香草的味道,咖啡香,没有苦涩感,泡沫丰富
二十七史有哪些?大神们帮帮忙
二十四史 序号|书名|作者|卷数 1 史记 西汉 司马迁 130 2 汉书 东汉 班固 100 3 后汉书 南朝 范晔 120 4 三国志 西晋 陈寿 65 5 晋书 唐朝 房玄龄等 130 6 宋书 南朝 梁沈约 100 7 南齐书 南朝 梁萧子显 59 8 梁书 唐朝 姚思廉 56 9 陈书 唐朝 姚思廉 36 10 魏书 北齐 魏收 114 11 北齐书 唐朝 李百药 50 12 周书 唐 令狐德棻等 50 13 隋书 唐 魏徵等 85 14 南史 唐 李延寿 80 15 北史 唐 李延寿 100 16 旧唐书 后晋 刘昫等 200 17 新唐书 宋朝 欧阳修、宋祁 225 18 旧五代史 宋 薛居正等 150 19 新五代史 宋 欧阳修 74 20 宋史 元朝 脱脱等 496 21 辽史 元 脱脱等 116 22 金史 元 脱脱等 135 23 元史 明朝 宋濂等 210 24 明史 清朝 张廷玉等 332 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1921年,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如果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 再加上民国史,就是二十七史.
麻烦采纳,谢谢!
常说的三高都有哪些?大神们帮帮忙
大冢氏十八珍降下汤独含丰富的天然OPC,能迅速溶于血液中,为血液充氧,清除血液中的毒素及污垢,清除血管壁脂质斑块,软化血管,改善血管壁韧性和通透性,通过冲刷肾毒加速血液中的毒素过滤,从而达到降压、降脂、降血糖的降三高作用。
满意请采纳
二十四字的QQ网名大神们帮帮忙
用2010SP2以上的版本都可以 是24个字元 不是24个字
求采纳
“二十四孝”一词是如何来的?“二十四孝”又是指哪些孝呀?大神们帮帮忙
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序而诗之,用训童蒙,成为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以后,又有人刊行《二十四孝图诗》、《女二十四孝图》等,流传甚广。在传统的木雕、砖雕和刺绣上,常见这类题制的图案。 二十四孝包括下面二十四个故事,不同说法通常仅仅是不同顺序的排列: 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齧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
麻烦采纳,谢谢!
土豆都有哪些新吃法?大神们帮帮忙
土豆丸子 很好吃的
古代所说苛尖杂税都有哪些?大神们帮帮忙
中国古代长期实行以土地税(包括依附于土地的户税与丁税)为主,以商税(包括关税与市税)为辅的税收制度。这一税制,初步形成于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已渐趋完备;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在均田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完善。到了宋、元、明、清时期,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土地兼并之风日盛,在不断清丈田亩、整理地籍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地、户、丁税的合并征收,并加强商税和盐、茶、酒等货物税的征收制度,从而使商税与货物课税成为中国封建末期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先秦《周礼·大宰》有“以九赋敛财贿”的记载。九赋即指邦中、四郊、邦甸、家削、邦县、邦都、关市、山泽、币余等九种赋税。春秋时期,随着奴隶制的崩溃,各诸侯国相继实行“履亩而税”的田赋制度。如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即根据土地的好坏或远近分等级征收田赋;鲁国的初税亩,即不分公田、私田,均按亩缴纳租税;楚国的“量入修赋”,即根据收入的多少征集军赋;郑国的“作丘赋”,即按田亩征发军赋。公元前5世纪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应付战争支出需要,争相进行赋税制度的改革。例如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按土地多少征收田赋,按人丁征户赋。鼓励耕织和分户,对耕织收入多的,免其徭役;一户有两个以上成年男丁而不分家的,要加倍征收其赋税。这些改革,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为以后秦政权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秦汉 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颁布“使黔首自实田“的法令,令所有地主和有田的农民自报所占有土地的数额,规定每顷土地缴纳饲草3石,禾秆2石。如隐报土地,少缴或不缴租税,要受到惩处。乡佐已向农民征收田租而不上报,也以隐匿田亩论处。除田赋外,秦王朝还征收包括户赋和口赋在内的人头税;并征用大批劳动力,如服役于郡县的“更卒”,服役于中都官的“正卒“,以及屯戍边境的戍卒。人民赋税徭役负担沉重。 汉朝初期的赋税承袭秦制。但鉴于秦王朝灭亡的教训,减低了田赋的税率,先规定十五税一,以后又减为三十税一。除田赋外,还另有“算赋”、“口赋”、“更赋“等人头税。算赋开始于汉高祖刘邦四年(前203)、民 15岁至56岁每人均出算赋钱, 120钱为一算,贾人及奴婢加倍,出二算。惠帝六年(前189)减轻算赋三分之一。口赋是未成丁的人口税。汉武帝在位期间(前140~前87)用兵,国库匮乏,令民3岁至14岁,出口赋每人23钱。汉代规定民20岁开始服徭役,到55岁免除,不服役的可一个月出钱二千,谓之更赋。此外,汉代还有户赋,它是在封君食邑区内对民户征收的一种税,每户二百钱,供封君列侯享用,不直接列为国家财政改入。 这一时期主要税收是田赋和人头税,另有名目繁多的工商和山木产品杂税。属于财产税性质的有对商人手中积存的现金与货物征收“算缗钱”,对车船所有者征收“算车船”;属于消费税性质的有对马牛羊等牲畜征收牲畜税,盐、铁、酒税(或专卖)等;属于流转税性质的有货物通过税即关税和对市肆商品营业额征收市租。 秦汉时期建立了较完备的税收法制和管理制度。秦代的成文法典称《秦律》,其中有关财政税收的法律有《田律》、《厩苑律》、《金布律》、《关市律》、《仓律》、《工律》、《徭律》等。对征税的物件、品目、税率、纳税人、处罚等都有明确规定。汉代在秦律的基础上发展得更加完备。汉武帝时任用张汤、赵禹等人制定的律令就有359章,对执法犯法官吏的制裁也更加严厉。自秦以后,国家财政收支与皇室收支开始分开管理,分设管理机构。秦代主管中央财政的官吏是治粟内史,负责收取山海池泽的税以供皇室之用的是少府。汉代主管中央财政的官吏为大司农。大司农之下设若干分管收入、储存、排程等工作的职事官。由少府掌管山林、园囿、江湖、海产等征税事务以专供皇室生活之用。 魏晋南北朝 这一时期田赋制度的特点是由政府将因长期战乱造成的无主荒地分配给流民耕种(曹魏行屯田,两晋行占田,北魏行均田)。在此基础上实行田赋制度的改革,废除秦汉以来的田租、口赋制度、推行田租、户调制。户调起源于东汉末期,指按民户所进行的征纳。曹魏正式颁布法令,实行计亩而税、计户而征的赋税制。每亩纳粟四升,每户纳绢二匹、绵二斤。晋武帝于咸宁六年(280)颁布《占田令》,规定丁男(16~60岁)按50亩缴田租,丁女按20亩缴田租,如户主为次丁男(13~15岁,61~65岁)按25亩缴租,为次丁女的免租。每亩租八升。户调丁男作户主的,每年缴绢三匹、绵三斤;丁女或次丁男作户主的,户调折半缴纳。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485)颁布《均田令》,规定15岁以上男子授种植谷物的露田40亩,妇人20亩,男子每人授种植树木的桑田20亩。产麻地方男子授麻田10亩,妇人5亩。次年颁布征收租调法令,规定一夫一妇年缴纳租粟二石、调帛一匹,15岁以上的未婚男女4人,从事耕织的奴婢8人,耕牛20头,分别负担相当于一夫一妇的租调额。 这一时期对盐、铁一般实行由国家专营专卖。对酒一般实行课税,有的也设官专卖。市税分为对行商征收的入市税和对坐商征收的店铺税。对交易行为征收佐税,分为对数额大、立有文据的买卖奴婢、牛马、田宅的输佐和价值小、交易不立文据的散佐两种。对富户家赀满 50万贯及僧尼满20万贯者征收赀税。此外还有口钱和通行税等。 这一时期的税收管理制度,将中央主管税收的大司农职权缩小,仅为收粟之官,设度支尚书全面掌管财政税收工作。地方由州、县官负责授田征税。北魏建立“三长制“,即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由三长负责清查户籍、征收租调和徭役。 隋唐 隋朝和唐朝初都颁布均田令及租调法。如唐高祖武德七年(624)颁布的新均田令,规定丁男(21岁)和18岁以上的中男,各授田100亩,其中20亩为永业田(永不归还),80亩为口分田。同时颁布《租庸调法》,规定受田丁男应缴纳的田租、调赋和应服的徭役。实现“有田则有租,有户则有调,有身则有庸”。这一赋税制度,对唐王朝的兴盛及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唐中期安史之乱(755~763)以后,由于户口流亡,土地兼并,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失去了存在的基础,遂改行两税,实行“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这是中国田赋税制史上一项重要的改革,使中国古代长期实行的人头税向土地财产税转变。并将各种租税加以合并,分夏秋两季征收,简化了征收手续。 这一时期对食盐、酒、茶有时课税,有时免税,有时专卖。唐朝刘晏改革盐制,实行专卖与征税兼用的办法。武宗会昌六年(846)还实行课酒曲,以严密酒榷。唐代后期除恢复征收矿税、关市之税外,还开征以房屋为征课物件的间架税和对交易所得与公私支付钱物征税的除陌钱。隋代管理中央财政税收的机关为支部,唐代为户部。唐代还于刑部下设比部,负责对全国财政收入的稽核与监督。隋唐在地方州县设仓曹司户参军掌管公廨、度量、仓库、租赋征收事项。县以下设乡,乡以下设里,里正负责查校户口,办理赋税征收,是最基层的征税人员。唐代后期,将地方所征收的赋税划分为三部分,一部分归地方留用,一部分根据中央命令解交诸道节度使,其余部分直接解交京师,这即是唐代的“上供、送使、留州“制度。 宋元明清 宋代田制分为民田与官田两类,仍沿用两税法,一般按每亩年纳一斗,江南等地每亩年纳三斗。两税之外,复有丁钱与徭役,还有名目繁多的田赋附加税,主要的有头子钱、义仓税、农器税、牛革筋角税、进际税、蚕盐钱、曲引钱、市例钱等等。宋中叶,土地兼并剧烈,农民倾家破产,流离失所,迫使统治集团进行改革。王安石变法与赋税制度有关的法令有方田均税法和募役法。但由于豪强反对未能实行。元代赋税,在北方有“税粮”与“科差”两种。税粮又有丁税和地税之别,丁多地少的纳丁税,地多丁少的纳地税。科差又分为“丝科”和“包银”两种。在南方沿用南宋税制,实行“税从地出”,秋税征粮,夏税征木绵、布绢、丝绢等物。明初也仿行两税法,核定天下田赋,夏税秋粮均以麦为纳税标准, 称为“本色”;按值折纳他物称为“折色”。明中期创一条鞭法。将力役折银分摊于田亩征收。清代初沿用一条鞭法,废除一切杂派,但丁银从未被废除。及至清雍正元年(1723)实行“摊丁入亩“的办法。从此,丁银完全随田粮起征,成为清代划一的田赋制度,标志著中国古代人头税的结束。 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宋代以后,工商税收成为各朝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课税范围日渐扩大。就征税物品来说,宋代有谷、帛、金银铁、物产等四类二七品。还有盐、茶、酒、矿产税课或专卖,对内有关市之税,对海外商业有市舶课。明清进一步对工商各税课征,沿江河口岸设立关卡征收关税。清代设户部税关、工部税关数十座,征税物件包括衣、食、用物及杂货等项,还兼收船税。此外还有落地税、牙税、当税、契税等杂税。 这一历史时期的税收管理,在中央,宋代设三司使分管各税,盐铁司主管商税、盐、茶、铁、役;度支司主管钱帛、粮科;户部司主管户口、土地、钱谷赋役等。明清由户部主管各税征收,户部下分设13至14清吏司,分管各省赋税。在地方由知府、知县主管赋税。宋代以后逐步实行包税制,称为买朴或称朴买。元代对银矿、朱砂、水银等矿产品普遍实行包税制。清代初期为加强赋税管理,在明万历旧籍的基础上编纂了《赋役全书》,分发各州县,详细记载:地亩、人丁原额;逃亡人丁及荒地亩数;开荒地亩及招募人丁数;赋税的实征、起运、存留数等。还另有丈量册(又称鱼鳞册)与黄册作为《赋役全书》的附件。丈量册详载上中下田则及田地所有者的姓名。黄册以记载户口为主,也记载各户的田亩数。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田赋征收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