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钢化公理 老北京“公理战胜牌坊”建造始末

火烧 2021-09-21 17:46:58 1068
老北京“公理战胜牌坊”建造始末 100年前的今天,1918年11月13日,北京城兴奋的人们将象征耻辱的克林德碑,改名为“公理战胜”,由东单迁移至中央公园。北京大学在天安门搭台演讲数日,蔡元培校长发表了

老北京“公理战胜牌坊”建造始末  

   100年前的今天,1918年11月13日,北京城兴奋的人们将象征耻辱的克林德碑,改名为“公理战胜”,由东单迁移至中央公园。北京大学在天安门搭台演讲数日,蔡元培校长发表了题为《黑暗与光明的消长》的演说。他说:“现在世界大战争的结果,协约国占了胜利,定要把国际间一切不平等的黑暗主义都消灭了,用光明主义来代他。”

  自1840年以来,中国没少挨洋人的欺负,但像1900年列强全体(11个国家)一并打上门来,还是第一次。

  1900年6月17日,列强组成的八国联军攻占了天津大沽口炮台,清朝处理外交事务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在今东单北大街东堂子胡同)于6月19日照会各国使馆,限各国公使率全体随员、卫兵于24小时内离京,过期不负责其安全。当晚,各国公使联名致函总理衙门,以路途安全无保障为由,要求延缓离京日期,并要求次日上午9时给予答复。

  6月20日早晨8时,各国公使在法国使馆召开会议。前一天,他们曾要求今天早晨9时在总理衙门约见,但这一请求半夜才发出。英国公使窦纳乐在后来9月4日的报告中说:“到了9点半还没有答复,大部分公使都认为我们应该继续在使馆等待,如果没有答复就贸然前往,坐在总理衙门等着大臣们召见有损我们的尊严。此时,克林德这个爱激动、性情暴躁的人一拳砸在桌上说:‘我去衙门坐等,即使坐上一夜,也要把他们等来。’俄国公使建议还是大家一起去,而且要有武装护卫。克林德说:‘没有什么危险,昨天和前天我派翻译出去过,他一点也没受到骚扰。’俄国公使格尔斯说:‘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派翻译先去跑一趟探探消息呢?’克林德说:‘好主意,就派他去。’可是德国公使总是不想和大家唱一个调,会议结束后,各人回到各自使馆等候消息。克林德却改变了主意。他吩咐备两顶礼轿,他一顶,翻译柯士达一顶,前往总理衙门,前面由两个穿制服的侍从骑马开道。”

  克林德同翻译柯士达从东交民巷使馆区前往总理衙门,走到东单北大街的石大人胡同(今外交部街)内的西总布胡同西口处,正遇上清军神机营队长恩海率队巡逻至此。在恩海要求停轿盘查之际,气焰嚣张的克林德在轿中拔手枪向清军射击,双方展开枪战,克林德当场死亡,柯士达受伤。

data-filtered="filtered" 描绘清军处死克林德场面的漫画

  克林德是被误杀?还是谋杀?当时,有三种说法,柯士达的说法是:这像是一场设计好的谋杀。另一种说法则是,克林德是被误杀了。第三种说法,由于政治目的及对克林德个人的仇恨,公使的人向端郡王告密,克林德要独自一人去总理衙门,建议杀了他。克林德挑衅性的举动证实了德国决意执行它在中国扩大势力范围和影响的计划,英国人对此尤为深信不疑。

  有学者认为,以今天的史料来看,克林德被杀的确并非一起偶然的事件,它实际上是清廷内部的顽固守旧势力推行错误政策的结局。

  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震惊中外,毕竟享有外交豁免权的公使被杀案件并不多见。克林德事件把清廷搞得焦头烂额,克林德的死,清政府如同捅了马蜂窝一样,被逼到了角落里。

  赛金花与“克林德牌坊”的建立

  6月21日,慈禧下令向列强八国同时宣战。8月14日,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城。

  1901年,清朝战败与英、法、美、俄、德、意、奥、日、比利时、西班牙、荷兰11国签订《辛丑条约》共12款,除清朝向列强赔偿白银四亿五千万两、拆除由大沽口至北京沿途国防设施等苛刻条款外,清政府要要“派醇亲王载沣(光绪之弟、溥仪之父)为头等专使大臣,赴大德国大皇帝前,代表大清国大皇帝暨国家惋惜之意。”还要在克林德被害的地方“竖立铭志之碑,与克大臣品位相配,列叙大清国大皇帝惋惜凶事之旨。”

  谈判过程中,德国提出要严惩克林德案的凶手,克林德夫人坚决表示,要太后偿命,皇帝去德国赔礼,否则,她誓死不依。谈判一度陷入僵局。据刘半农《赛金花本事》记载,赛金花对这件事情的解决起到了举足重轻的作用。

data-filtered="filtered" 赛金花

  赛金花去游说克林德夫人,说:“杀贵公使的,并不是太后,也不是皇上,是那些无知无识的土匪——义和团,他们闯下了祸早跑得远远的了。咱们两国的邦交素笃,以后还要恢复旧好呢,请您想开些,让让步吧!只要您答应了,旁人便都答应了。”克林德夫人说:“我的丈夫与中国平日无仇无怨,为什么把他杀害?我总要替他报仇,不能就这么白白的死!”赛金花说:“仇,已经算是报了。我国的王爷大臣,赐死的也有,问斩的也有,仇还不算报了么?”“你们外国替一个为国牺牲的人作纪念,都是造一个石碑,或铸一个铜像。我们中国最光荣的办法,却是树立一个牌坊……我们给贵公使立一个更大的,把他一生的事迹和他遇难的情形,用皇上的名义,全可在上面。这就算是皇上给他赔罪了。”于是克林德夫人才同意建一牌坊了事,议和条约才得以签订。

  对于这件事,多年来人们将信将疑。

  赛金花自己对此的表述是:“国家是人人的国家,救国是人人的本分。”

  鲁迅先生则对此不以为然,他的理解是“连义和拳时代和德国统帅瓦德西睡了一些时候的赛金花,也早已封为九天护国娘娘了。”

  可是无论如何,当这个国家陷入危难,皇帝和太后逃之夭夭的时候,一个青楼女子却站出来,通过自己的方式,挽救这个国家,这是值得我们记住的。

data-filtered="filtered" 克林德碑落成仪式

  1901年6月25日,克林德碑开工建造。这座按德国人要求建造的纪念碑,实际上是一座中国式的白色石头牌坊,横跨在东单北大街上,位于西总布胡同西口的克林德毙命之处。形制是四柱三间七楼(楼,是指牌坊上屋顶式的建筑,七楼,即是有七座屋顶),并在三块坊心石上镌刻着用德文、拉丁文、汉文3种文字书写的以光绪皇帝名义下达的对克林德之死表示惋惜道歉内容的谕旨。

  碑文如下:“惋惜凶事之旨”:“德国使臣男爵克林德,驻华以来,办理交涉,朕甚倚任。乃光绪二十六年五月,拳匪作乱,该使臣于是月二十四日遇害,朕甚悼焉。特于死事地方,敕建石坊,以彰令名,盖表朕旌善恶恶之意。凡我臣民其各惩前毖后,无忘朕命。”

data-filtered="filtered" 克林德碑

  碑的另一面文字为:“恭识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四曰被凶手陷害殒命之大德国钦差大臣内大臣克林德敕建神道碑。”

钢化公理 老北京“公理战胜牌坊”建造始末

  也有资料记述为: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四日,德国钦使男爵克林德,在此被害殒命,故此碑系中国皇帝所敕建者,以永彰钦使之名,以表皇帝恶恶之意,不特追其既往,且期昭戒来兹。钦此。

  “克林德牌坊”就这样建立起来了,从1903年到1918年,它一直竖立在北京东单北侧。既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也是压在中国人民心头的国耻之痛。当时,北京的民众轻蔑地称此碑为“婊子牌坊”。

  1919年“克林德牌坊”被移至中央公园,改称“公理战胜”坊。

  1953年“克林德牌坊”又更名“保卫和平”坊。它记录着古都北京曾经蒙受的奇耻大辱,是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历史见证。

♦ 清末民初,外国人眼中的中国龙

♦ 清末奇人唐绍仪:当过总理又当过县长的传奇人物

♦ 清朝末年太平天国运动究竟死了多少人?

长按右图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