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控制的目的 中式設計精髓:元素只是手段,唯有精神與文化才能恆久傳承
中式設計精髓:元素只是手段,唯有精神與文化才能恆久傳承
經常看到有人對中式持懷疑態度。
照搬傳統太生硬古板;現有的新中式又太現代;更別提那些只有一點中式元素的混搭了,好像中式根本就不適合現代的高樓大廈一樣。
雖然表面上看也有點道理,但其實這是走入了一個認知的誤區。中國的傳統的確非常美,獨具特色和魅力,我們喜歡並爲之自豪是必然的。但它們不再普適於如今的時代,也是客觀的事實,以前的美麗已經永遠回不去了,一個時代的美只能屬於一個時代。我們應該向前看,並創造出一種獨屬於這個時代的中國美。
所以新中式便是在以傳統中式爲背景發展出來的,它或保留了一些中式的元素,或展現了中式的某些意境和精神、氣質,讓中式以另一種形式得以延伸,同時逐漸開創出這個時代的新特色,新審美。
在網上看到一句話:符號是最下等的,氣質和精神才是值得追求的。感覺很有道理,意思就是透過表象看本質,本質才是最關鍵,最內核的東西。
上面這張圖,大家是不是覺得很“日本”?但它明明不是傳統的日本風啊,建築、傢俱、材質、陳設都不是那個從大唐“取經”的傳統日式,但它依然給人很“日本”的感覺,爲什麼呢?
因爲“日本”已經發展成了一個美學概念,雖然圖片裏絲毫沒有傳統元素,但它發掘了日本美學文化的內核,比如簡潔、純粹、精細、明亮、溫暖等比較抽象的美學概念,經過幾代人的不斷強調,於是就成爲了日本文化的新元素。
這種文化的烙印,才是可以不斷傳承,不斷創新的。
話說回來,中式建築、中式裝修的內在精神和氣質又是什麼呢?其實也不難分析,在我們身上,其實有一種身爲中國人就會懂的“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陰陽學說”思想,“和諧”的人文理念,“中”及“中庸”執着,對美好事物的期盼,對自然的敬畏等等。
一、中式和建築在咱們中國古代,裝修和建築是不能分開的,這兩者相輔相成才會有中式的神韻。
中式的建築是木結構體系的,即便房子裏空空如也,但有了那些門、窗、樑、柱,我們就能感受到中式的風韻和氣度,感受到那份獨具特色的中式古典美。
比如安縵在中國開的幾家中式酒店,法雲安縵建立在整個古村落建築裏,頤和安縵則選擇了頤和園旁邊的四合院落裏,爲的就是那一份建築的原汁原味。
如果傢俱不變,只是把房子換成現代的高樓大廈,那室內的古樸而中式氛圍絕對要消失掉一半。
當然,如今的城市不再有以前的老房子,我們絕大多數人都只能住在一個個大大小小的“鋼筋水泥盒子”裏,這是時代的必然結果。但也並不妨礙我們追求中式的美。
因爲中式一直都是在變化的,中華文化的特點之一就是會不斷吸收和轉化外來文化,比如以前是席地而坐;後來胡牀、交椅傳入中國,咱們就慢慢地不愛坐地上了,改坐椅凳;再後來西方的沙發傳入,咱們又愛上了舒適的沙發……
房子、傢俱的形式和材質在變,但中國文化的風韻和氣度不應改變。如果你想裝中式,那麼就應該先去多看看咱們經典的古建築,其實來源有很多,而且不同的地域風格特色也是不同的。
比如北方的四合院,江南水鄉的白牆黛瓦,徽派建築,南方的圍樓雕鏤,還有古老的佛寺,各處的園林,名人的故居……全都是我們靈感的素材。
蘇州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
當年貝聿銘老先生主持修建的蘇州博物館,就很好地將中式的傳統文化注入現代建築,極具中式神韻,非常簡潔、大氣,是非常值得學習的典範之作。
蘇州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其實只採用了爲數不多的幾個中式元素:黑白、山水、線條、庭院等,貪多嚼不爛,量少也不等於單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因爲少,所以才更突顯主題,更貼近生活。
二、中式與意境沒錯,中式是非常講究意境的。意境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是一種審美,一種文化氣質。總的來說, 中式風格會讓時間放慢,它的安靜,更容易讓人把心沉靜下來。
從意境出發的話,就讓我們在裝修的時候有了廣闊的發揮空間,而不是侷限於“仿古”,甚至鑽入了“照搬古代傢俱、格局、材質等”的牛角尖裏出不來。
意境的內容非常廣泛,或清新脫俗,或古典雅緻,或禪意深遠,或雋秀清奇,或純樸自然,或威嚴大氣……都是咱們的傳統文化裏的意境,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可以取用的素材真的太多太多了。
如果覺得無從下手,那麼不妨去看看一些古人描寫生活的書,比如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文震亨的《長物志》,清代李漁的《閒情偶寄》,沈復的《浮生六記》。
這些“閒書”脫離了正經晦澀的經書形式,大多是日常生活和個人的精神世界,不僅向我們展示了物質生活,更體現了他們的文化情懷。
那份對生活的態度,對生活的理解,還是值得一看的。當你選定了喜歡的意境,那才是真正的定好了裝修風格和主題,然後照着你想要的那種氛圍去一點一點填充你家就好。

三、中式設計要點
長期以來,中國古代遵循“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寶珠不飾,何也?質有餘者不受飾也,至質至美”的藝術傳統。這一點在玉文化,瓷文化上體現很多。
刨開清代傢俱的土豪式風格,中國古代的審美其實大致上是一脈相承的,器物的造型淳樸清雅,氣韻生動,不重雕飾,強調天然材質的審美格調,體現在不同的器物上,正是這種統一,所以才會有協調和風雅的中華文明。
歸結起來,也就是以下3點:
1.形態上靠近雅緻;
2.材質上靠近自然;
3.顏色上強調和諧。
器物有形,款式的設計從第一眼就決定了它的風格流派。比如下面兩個書架。同樣是簡約的書架,現代款簡潔明瞭,沒有絲毫多餘;中式款同樣簡潔,但在細節上多了一點線條,四面立柱採用了圓材。
▲現代簡約書架
▲清 蘇式櫸木層格書架
說起來好像差不多,可前者除了簡潔之外,幾乎沒有什麼內涵了,而後者則有精緻、低調、雅緻的觀感,這就是細節。
同時中式傢俱在材質上的也靠近自然,不飾雕琢,淳樸感和親切感就超出其他風格一大截,看起來很舒服。
▲明末清初 黃花梨 無束腰禪榻
▲清 紅木梳背椅
▲清 櫸木圓角櫃
從以上三款經典的傢俱裏,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圓潤”。細圓材的反覆出現,看起來真的特別舒服。
而色彩方面,還是那句話,中式其實並沒有太多的顏色禁忌,所求不過是“和諧”二字。
最後在強調一遍:元素只是手段,唯有氣質和精神才是可以永遠傳承的。芳藝菲——專注新中式傢俱全屋定製。
你想要的款式,我們都可以定做!
- 上一篇
什么样名字好 想自己做个旅游网站,取个什么样的名称比较吸引人?可以从哪几方面寻找突破点?
想自己做个旅游网站,取个什么样的名称比较吸引人?可以从哪几方面寻找突破点? 想自己做个旅游网站,取个什么样的名称比较吸引人?可以从哪几方面寻找突破点?1、跟动物粘点边,是现在旅游网站的主流,有动好,简
- 下一篇
请用英语讲英文 请帮我将下面的中文翻译成英文 不要软体翻译的 谢谢英语大神 本人翻译了几遍 都翻译不通顺。求求帮忙!
请帮我将下面的中文翻译成英文 不要软体翻译的 谢谢英语大神 本人翻译了几遍 都翻译不通顺。求求帮忙 请帮我将下面的中文翻译成英文 不要软体翻译的 谢谢英语大神 本人翻译了几遍 都翻译不通顺。。求求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