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村出了多少个宰相 中华第一村:出了59个宰相59个将军3000名官员,其中秘诀至今沿用
中华第一村:出了59个宰相59个将军3000名官员,其中秘诀至今沿用
宰相在古代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朝廷百官之首,都是极为罕见的人才。但在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礼元镇有一个村子,却曾经出过59名宰相和59位将军,令人赞叹不已,享有“中华宰相村”的美誉。
裴柏村自周秦至今两千余年,其裴氏家族自古为三晋望族,自秦汉以来的两千多年,裴氏家族后人中很多都是活跃在政坛的名臣。在这个没有超过一千人口的小村庄走出了59名宰相、59位大将军,被记入史册名垂千古的有六百多位,单单是七品以上的官员就有三千多位。
为什么裴氏家族千余年来,能够将相接武,代有伟人,创造了中外历史上的一大奇观?主要有以下几大因素:
首先,裴家祖上选迁的这个地方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环境。公元126年,裴家的第25代裴晔,为了寻找一个适合家族居住的地方,跑遍了整个河东,而裴柏村成了他的最终选择。天下之大,为何偏偏选中此处?
裴柏村地处群岭环绕的一个小岭凹内,紧靠涑水河,三面环山,坐北朝南,群岭巍峨,松柏苍郁,紫霞萦绕,荷香弥漫,完整而不封闭,独立而又自然延伸。村子被九岭围绕,每一道土岭最高处都有一棵挺拔的翠柏,合在一起有个好听的名字“九凤朝阳”。
这种地势地貌就是古代堪舆家眼中的好地方,最适宜家族繁衍人丁、哺养英才。于是裴晔举家迁移至此,并把裴姓和当地的柏树各取第一字组成村名,故得之以“裴柏”。裴氏家族非常“重教修德”。追溯裴氏家族经久兴隆的原因,关键在于他们重视教育,严肃家风。

封建社会战争不休,帝王取仕大凡以战功大小分座次,但在裴氏家族众多的官宦之中绝大多数都是以德业文章进入官场的。裴氏子嗣学之浓,德之馨诠释了家族兴旺发达的真谛。裴氏曾有家规,子孙考不中秀才者,不准进入宗祠大门,有劣迹的官员死了不能进祖坟,谨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知义”。59个大将军也都是饱读圣贤之书,满腹经纶之辈。唐代裴柏一个小村就出了5名状元,不能不说是一个文化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