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 崇禎人生中的最後三天都做了什麽
崇禎人生中的最後三天都做了什麽
朱由檢因父親明光宗是皇祖父明神宗所厭的太子,母親又是太子所薄的婢妾,幼年並不幸福。五歲時,其母劉氏得罪,被其父下令杖殺,朱由檢交由庶母西李撫養。數年後西李生了女兒,照管不過來,改由另一庶母東李撫養至成人。於公元1622年被哥哥 朱由校 冊封為信王。
熹宗於公元1627年8月(天啟七年)死後,由於沒有子嗣,他受遺命於同月丁巳日繼承皇位,時年十八歲。第二年改年號為“崇禎”。朱由檢即位後,勤於政務。崇禎十五年(1642年)七月初九,因“偶感微恙”而臨時傳免早朝,竟遭輔臣的批評,崇禎帝連忙自我檢討。曾一度使明室有了中興的可能。
崇禎與臣子的關係或可說是歷史上最為尷尬詭異的時期——相互仇視,相互依存、相互利用。崇禎在位的十七年,儘管崇禎志向遠大、勵精圖治、宵衣旰食、事必親躬,但他既無治國之謀,又無任人之術,加上他嚴苛、猜忌、多疑,對大臣動輒怒斥、問罪、砍頭、凌遲,其殘忍和冷酷與魏忠賢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不相信文武百官,崇禎還頻繁地調整官吏,17年間他竟然換了17個刑部尚書和50個內閣大學士。造成國家人才匱乏,有心報國的志士既不肯也不敢請纓效命。無奈之下,崇禎只好培植私人勢力,重新起用大批更加腐朽無能的太監,最終導致“十萬太監亡大明”的歷史悲劇。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七日,李自成農民起義軍圍攻京城。
三月十七日早朝時,大臣們誰都不敢說話,有人站在那裡只是默默流淚。崇禎皇帝朱由檢顯得有些神經質,,時不時伏案寫幾個字,,讓邊上的人看一眼,隨即抹去,別的人誰也不知道寫的是什麽。有一種說法,說他反覆寫的是:“臣皆亡國之臣”,“文臣個個可殺!”此時此刻,他顯然忘記了一個事實,這些臣子都是在他十七年執政歲月中被他培養、訓練成這副模樣的。
三月十八日早朝,只有三個官員前來朝見皇帝。或許眾人已經知道朱由檢在案子上寫的字了,所以大家誰也不敢來觸朱由檢的霉頭。當日深夜,朱由檢招來太子兄弟三人,他親手為三個兒子換上了破舊的衣服,為他們依次系緊衣帶,叮囑他們:“今天你們還是皇子,明天就是平民了。天亮以後,你們要忘掉自己的身份,隱藏好,不要告訴別人你們的姓名。見到老者要叫爺爺,見到年輕的叫叔叔。萬一能活下來,要為父母報仇,別忘了今天的告誡。”史書記載說,在場者淚如雨下 。
隨後,朱由檢將周皇后等妃嬪招來。周皇后說:“我侍奉皇帝十八年,你從來不肯聽人一句話,才會有今天。”朱由檢默然無語。周皇后摟著三個兒子哭成一團,隨後,命人將三個孩子送到外祖父家去自己自縊而死。朱由檢將十五歲的女兒長平公主叫來,喊道:“你為什麽要生在帝王家?”隨即以左手掩面,用右手揮劍,砍下了公主的左臂。據說,這位公主平素極為活潑可愛,臉上總是掛著笑容,此時昏倒在地。朱由檢手中的劍掉在地上,公主算是撿回了一條性命。
三月十九日凌晨時分,朱由檢在多方企圖逃出城受阻後,來到景山壽皇亭旁,在一棵老槐樹上自縊而死。陪伴他的只有一位名叫王承恩的司禮太監。史載,朱由檢在自己的前衣襟上寫下了如下遺言:“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藐躬,上乾天咎,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去朕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還有一種說法,說是衣襟上另外還寫了一行字:“百官俱赴東宮行在。”讓大臣們前去擁戴輔佐太子。但是,太子已經不可能有東官了。史書記載說,太子兄弟三人被送出皇宮後,來到周皇后父親家。據說,這位外祖父不敢收留自己的三個外孫,將他們拒之門外。最後,三人全部落入李自成手中。
大明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日中午,李自成從德勝門進入北京。立國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朝,就此走進了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