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雄和豪杰的区别 枭雄曹操蔑视天下豪杰,为何甘愿向这个女人低头?原因不简单
枭雄曹操蔑视天下豪杰,为何甘愿向这个女人低头?原因不简单
汉末三国时期,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一事,相信大多数人都不陌生,当时曹操帮刘备灭了吕布,并把刘备带回了许都。刘备一直害怕曹操看出自己的大志,努力的装平庸,结果曹操却指着他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从这一典故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曹操的知人之明,也可以看出他的傲气,毕竟,当时不弱于他的诸侯不少,例如统一了河北四州的袁绍,民富兵强的荆州刘表,等等,曹操却有蔑视他们的气魄。
然而,敢于蔑视天下豪杰的曹操,却对一个女人低头了,这是怎么回事呢?《魏略》记载:“太祖始有丁夫人,又刘夫人生子修及清河长公主 。刘早终,丁养子修。子修亡于穰,丁常言:‘将我儿杀之,都不复念!’遂哭泣无节。太祖忿之,遣归家,欲其意折。后太祖就见之,夫人方织,外人传云‘公至’,夫人踞机如故。太祖到,抚其背曰:‘顾我共载归乎!’夫人不顾,又不应。太祖却行,立于户外,复云:‘得无尚可邪!’遂不应,太祖曰:‘真诀矣。’遂与绝,欲其家嫁之,其家不敢。”
意思是说,丁氏是曹操的结发妻子,因为多年无出,于是将曹操的长子曹昂带在身边,当嫡子扶养。后来曹昂死于宛城之战,丁夫人常常埋怨,曹操害死了自己的儿子,曹操恼羞成怒,将丁夫人遣回了娘家。事情发展到此处,还是符合常理的,毕竟那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曹操本身的身份,也决定了他必须维护自己的颜面,从而确保威望,这一点从他处死曾立下大功,却拎不清自己身份的许攸和娄圭。
可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将丁夫人遣回娘家之后不久,曹操便亲自登门,去请丁夫人回来,吃了闭门羹也没有生气,反而低声下气的哄丁夫人道,“你回头看看我,跟我一起回去好不好?”遭到拒绝之后,他也非常惋惜,并特意嘱咐丁夫人的家人,自己离开之后,丁夫人可以自由婚配,不必顾忌自己。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虽然丁夫人一直没有原谅曹操,曹操也有了新的正妻,但是丁夫人过世之后,其墓地却还是曹操亲自选的。
说到此处,可能很多人会认为,曹操对丁夫人果然是真爱,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小编不这样认为,如果对丁夫人是真爱,曹操怎么可能不顾丁夫人的感受,三天两头往后院塞人呢?又怎么可能在自己理亏的情况下,因为恼羞成怒,把丁夫人赶回娘家呢。既然曹操向丁夫人低头,并非是因为真爱,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对于此事,小编认为主要与以下原因有关。
一、碍于母亲的面子
在封建社会,尤其是汉代,孝是对一个人非常重要的评定标准。《三国志》记载,曹操的母亲也姓丁,根据古代喜欢亲上加亲的做派,我们不难推断出,丁夫人与曹操的母亲丁氏,可能同出一族,虽然此时丁氏可能早已过逝,但是身居高位的曹操也必须顾忌到这一点,所以轻易不想与丁氏和离。
二、无人操持家事
虽然在封建社会中,女子地位低下,但是她们的作用不容小觑,尤其是像曹操这样的上位者,后院妻新妾的管理,与各府的人情来往等等,都需要时时有人操持,这种情况下,曹操因为一时之气,将丁夫人赶回了娘家,带来的是无穷的琐事麻烦,因此他不得不尽快将丁氏请回,或者做出决断。
三、曹操本身的性格如此
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难得知,曹操的确蔑视群雄,而且从来不愿低头,例如他幼时便敢于坑害告状的叔叔;进入职场后,敢于杖杀宦官蹇硕的叔叔;甚至一人一剑试图刺图大宦官张让,等等。但是,他并非宁折不弯的人,反而能屈能伸,例如当初许攸作死,当众说,“阿瞒,如果没有我就没有你的今天”,曹操并没有当场动怒,反而附和道,“是啊是啊”。
而且曹操本就非常擅长哄人,对麾下的文臣武将从来都不吝赞赏,例如称荀彧是“吾之子房”,许褚是“吾之樊哙”,郭嘉是能助自己得天下之人,娄圭的才华自己比不上,等等,因此,对于曹操而言,低头哄媳妇,并不算什么为难的事,这与他傲视群雄,并不冲突。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丁夫人能让身为上位者,且傲视群雄的曹操低头认错,并非是因为两人之间有着太过深厚的爱情,也不是她本身有什么手段或者过人之处,而是背后另有玄机。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