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北京历代名称及演变历史 呼和浩特历史名称的演变

火烧 2021-06-30 05:50:52 1029
呼和浩特历史名称的演变 呼和浩特过去称“归绥”。汉语“归绥”是“归化”“绥远”两词的简称,是明、清两朝在呼和浩特建立的两座军事要塞,曾驻有中央派来的军队和管理当地事务的地方行政长官。明朝大破元朝后,蒙

呼和浩特历史名称的演变  

呼和浩特过去称“归绥”。

汉语“归绥”是“归化”“绥远”两词的简称,是明、清两朝在呼和浩特建立的两座军事要塞,曾驻有中央派来的军队和管理当地事务的地方行政长官。

北京历代名称及演变历史 呼和浩特历史名称的演变

明朝大破元朝后,蒙古势力的残部退回到草原,各股势力散落各处,各自为政。

1449年,成吉思汗的后裔巴图孟克重新统一了纷乱的蒙古草原,即位蒙古大汗,史称“达延汗”。

清代将较早内附的漠南蒙古各部称为“内札萨克蒙古”,将后来陆续归附的喀尔喀、厄鲁特等部称为外札萨克蒙古,不设札萨克的察哈尔、唐努乌梁海等部称为内属蒙古。

“内札萨克蒙古”后来演变出“内蒙古”一词。

归化城与绥远城相距不远,后把它们统称“归绥”。

“归化”和“迪化”意思相近,“绥远”是平定、安抚边远地区的意思。

1954年,我国政府正式把归绥改称“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

扩展资料

1、蒙古族人的传统饮食比较粗犷,以羊肉、奶、野菜及面食为主要原料。

烹调方法相对比较简单,以烤最为著名。

2、蒙古包一词来自于满族人对蒙古族住所的称呼,是游牧生活的产物。

3、蒙古族传统宗教活动,敖包是在草原、山坡或沙丘高地上用石头、土块、柳条等垒筑而成的。

“敖包”最早是在茫茫无边草原上建立起来的能识别方向、道路、边界的标志,后成为祭祀山神、路神的地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呼和浩特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