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程 龍泉青韻——千年歷程系列千年風采
龍泉青韻——千年歷程系列千年風采
龍泉是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位於浙江西南部,與福建省接壤,以出產青瓷著稱。
龍泉窯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名窯, 宋代六大窯系 。漢族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因其主要產區在浙江省 龍泉 市而得名。它開創於三國兩晉,結束於清代,生產瓷器的歷史長達1600多年,是中國製瓷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系,它的產品暢銷於亞洲、非洲、歐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影響十分深遠。龍泉窯以燒製 青瓷 而聞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產品風格受 越窯 、 甌窯 、 婺州窯 的影響,特徵與三窯的產品相似。胎質較粗,胎體較厚,釉色淡青,釉層稍簿。
五代/北宋龍泉
我們在看到一件龍泉的時候非常喜歡評論這件是什麼年代出自什麼窯口的,其實這裏所評論的某某窯口不見得都是所說的窯口所出。我們一般所說某某窯的龍泉青瓷。實際上是其在某一時間段裏該窯羣的規模和風格能在整個龍泉青瓷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用其風格作爲判定一件器物時代和真僞的依據。由此纔有了龍泉分窯口之說。
我們來具體看看龍泉在各時期窯羣的情況。
龍泉窯址分佈圖
龍泉市稽聖潭塔
龍泉溪
根據各窯口的興衰變遷,時代風格變化,又可以對龍泉窯各時代的風格特徵做出概略的認識。下面我們就根據時代早晚和各窯場的代表器物,來了解龍泉窯這個延續了千年的薪火傳承。
五代/北宋:上陽/金村
上陽:可以說是開創龍泉青瓷的開山派。完全的移植了越窯和婺州窯的工藝和風格在龍泉開啓了長達千年的青瓷歷史。主要燒造歷史是五代-北宋中期。出現原因不詳北宋中期沒落其產量和燒造時間較短
佳士得1996年春拍品此瓶實爲五代/北宋早期龍泉
上垟五代/北宋龍泉刺劃紋盤
金村:可以說把龍泉青瓷推上歷史舞臺的關鍵性作用。主要燒造歷史是北宋-南宋中期 後漸漸沒落
北宋龍泉五管瓶
金村南宋早期龍泉
南宋:大窯/溪口
大窯:隨着龍泉青瓷的熱銷,新一批擁有成熟技術的窯場開始出現。以大窯窯羣爲代表的中心窯場地位開始確立。以其卓越的藝術成就把龍泉青瓷帶到全世界。其主要燒時間爲南宋-明早期 後逐漸沒落。
大窯遂寧博物館南宋窖藏出土
大窯南宋鬲式爐殘片
溪口:是個非常獨特的窯場。其主要的瓷品爲黑胎的青瓷。其風格與南宋老虎洞官窯的相似程度不能不讓有其聯想。主要燒造時間爲南宋中晚期--元中期
龍泉溪口黑胎標本
龍泉溪口黑胎標本
龍泉溪口黑胎標本
龍泉溪口黑胎標本
元代:大窯/安福
大窯:在龍泉的霸主地位雖然過了數百年,改朝換代到了元代依然起到了主導地位。早期風格和南宋基本一直後期有了許多的創新。
宋末元初龍泉大窯殘件
宋末元初龍泉大窯殘件
安福:以安福爲代表的東區窯場是在元代發展較快的一區。其大量燒造出口用瓷雖然品質較大窯略差,不過其規模不容小視。主要燒造時間是元-明
安福元代模印人物碗
明代:大窯/安福/竹口
大窯:這裏我舉例了三個窯場。因爲雖然在明代大窯已經失去了霸主地位。可早期的成就依然可以讓他在明代歷史上位例榜首。早期燒造過宮廷用瓷其質量可已元代媲美
大窯明代刻花碗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窯窯場範圍內的“楓洞巖”窯址發現了大量明代早期宮廷用瓷。

楓洞巖明代官窯標本
北京四中出土明代皇家瓷器庫標本
安福:到了明代外銷的量更加大了。也因爲其餘窯場的衰落。更多的燒造任務歸到了東區窯場。安福窯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竹口:到了明代中晚期竹口窯的出現算是給琉華山脈青瓷寫下了最後一筆。主要燒造歷史明代-清早期代表作有各類爐具體型一般較大
竹口明中晚期劃花爐
竹口明中期刻花爐
清代:竹口/新窯
上面我們已經提到了竹口窯 。新窯是在竹口窯的基礎上發展起來。本應該歸爲一系。其風格基本一致,其主要燒造歷史爲明中--清代早期。隨着二窯於清代的衰亡龍泉青瓷只留下了美名和清代皇室在景德鎮的仿製歷程。
清代龍泉窯罐
下篇文將針對每個窯場各年代特徵做較仔細的介紹。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