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九日的拼音 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原文及翻译赏析

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原文及翻译赏析
采桑子·九日原文: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采桑子·九日翻译及注释
翻译深秋时分,在这遥远的边塞,有谁能记得我?树叶发出萧萧的声响。返乡之路千里迢迢。家和梦一样遥不可及。重阳佳节,故园风光正好,离愁倍增。不愿登高远望。只觉心中悲伤不已。当鸿雁南归之际,将更加冷落凄凉。
注释1九日。即农历九月九日,是为重阳节。逢此日,古人要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与亲人团聚。2绝塞:极遥远之边塞。3木叶:木叶即为树叶,在古典诗歌中特指落叶。屈原《九歌》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4萧:风声;草木摇落声。《楚辞·九怀·蓄英》:「秋风兮萧萧。」;杜甫《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5迢迢(tiao):形容遥远。6六曲句:六曲屏山,曲折之屏风。因屏风曲折若重山叠嶂,或谓屏风上绘有山水图画等,故称「屏山」。此处代指家园。这句是说,故乡那么遥远,只有在梦中才能见到她。7登高:重阳有登高之俗。8魂销:极度悲伤。
采桑子·九日赏析
纳兰容若一向柔情细腻,这阙《采桑子》却写得十分简练壮阔,将边塞秋景和旅人的秋思完美地结合起来。仅用聊聊数十字写透了天涯羁客的悲苦,十分利落。上阙写秋光秋色,落笔壮阔,「六曲屏山和梦遥」点出边塞山势回环,路途漫长难行,遥应了「绝塞」一词,亦将眼前山色和梦联系起来,相思变得流水一样生动婉转,意境深广。下阙更翻王维诗意,道出了不为登高。只觉魂销这样仿佛雨打残荷般清凉警心的句子,轻描淡写地将王维诗意化解为词意,似有若无,如此恰到好处。结句亦如南雁远飞般空旷,余意不尽。大雁有自由飞回家乡,人却在这深秋绝塞路上渐行渐远。愁情沁体,心思深处,魂不堪重负,久久不消散。
"不为登高。只觉魂销"一句,词中有诗的意境。也非是用词这种格式流水潺潺地表达,换另一种都不会如此完美。"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是杜牧诗中意境;"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王维诗中景象。而今,这一切尽归容若。容若此词,看似平淡,其实抬手间已化尽前人血骨。
采桑子·九日创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壬戌,时纳兰性德二十八岁。八月,与郎谈出使梭龙。这一年十二月返京,《采桑子·九日》此行中约作。纳兰写此词时,正使至塞外,自然佳节思亲,倍感形单影只、孤独寂寞,遂填此以寄乡情。 诗词作品:采桑子·九日诗词作者:【清代】纳兰性德诗词归类:【重阳节】、【边塞】、【写景】、【相思】
相关文章
- 长相思纳兰性德赏析 纳兰性德词中“初见”所指是谁?
- 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 盘点纳兰明珠的儿子:纳兰性德是纳兰明珠儿子吗
- 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 纳兰诗词背后的故事:纳兰性德与康熙争风吃醋?
- 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 纳兰容若经典诗词全集,纳兰性德经典诗词全集
- 如梦令纳兰性德 纳兰容若经典词,纳兰性德比较经典的诗词
- 纳兰容若经典诗词 纳兰性德:大清著名的词人,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情种
- 纳兰性德父亲是明珠 纳兰明珠纳兰性德有何关系 纳兰明珠的儿子
- 纳兰容若儿子 【纳兰容若简介】纳兰性德到底有几个妻子?
- 女主惊艳世人 纳兰性德最经典的词,惊艳世人数百年
- 浣溪沙纳兰性德身向那畔行 纳兰性德《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原文及翻译赏析